因“找家长”而自杀的深层次反思
2014-12-22郭文婧
教育 2014年33期
郭文婧
11月4日,湖北郧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男生金某在早自习时看小说,被班主任陈某发现后遭到批评,并要求罚站。物理课时他又在课堂下象棋。10点50分,班主任将该生和另一名学生叫到办公室批评并要求请家长到学校。10点56分,金某从办公室出来后,从4楼教室跳楼自杀身亡。(2014年11月8日新华网)
回忆批评的细节,班主任并未说任何过激话语,他怀疑很可能是那句“请家长到学校”刺激了该生。未成年人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配合,但问题是该怎么配合?对大多数学校和老师来说,往往把“找家长”当成惩罚孩子的手段,甚至异化为转嫁责任或者推卸责任的方法;对家长来说,孩子被“找家长”,首先的反应是孩子出了问题,会将自己尊严的损失转嫁成对孩子的苛责;孩子夹在老师和家长的中间,几乎没有以平等地位去进行多方对话的可能,解决问题的过程自然就是自我压抑的悲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