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2014-12-22汪晓丹
汪晓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软件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
汪晓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软件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本文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问题;对策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其一,缺乏完整制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体现在毕业当年由所在年级辅导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提供用人单位信息等方面,并没有完整的就业指导规划,也没有制定结合高校自身情况的就业指导手册,导致就业指导缺乏连贯性和规范性。其二,对于就业指导的认识不足。一方面表现在领导重视不足,部分高校领导过于重视和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就业指导的开始时间存在滞后等不合理现象,就业指导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贯穿于大学生涯始终,但很多学校只把就业指导当做毕业前“临门一脚”的事。其三,就业指导的实际操作需要进一步优化。就业指导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演练。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校外实践、参观学习途径。另外,就业指导的内容也存在针对性不强、内容过于单调,常局限于传授求职及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方面,导致指导内容过于泛化,指导效果差。
1.2 就业指导机构缺乏,教学力量薄弱。针对就业指导工作,各学院却没有设置专门负责就业指导的机构,更没有固定的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也没有专门的教研室机构促进就业相关专业教学科研。虽然高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是,没有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教研室,相关科研经费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就业指导课是以整个年级为单位进行百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授课质量难以有效保证,平均每名学生所获得的就业指导资源明显不足。除了缺少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以外,对兼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也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导致就业指导人员的教学水平无论在拥有有效信息量方面还是专业知识储备方面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1.3 大部分学生缺乏就业指导意识。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就业指导课多为选修课,一些高校也不将其计入学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该门课重视不够,认为所谓的就业指导课不过是在就业方面的信息轰炸,在实际找工作过程中派不上用场,再加上也不算学分,导致学生对于这门课缺乏认识。另外,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是从大四才开始,虽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动员会及各类就业讲座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就业指导显得为时过晚,对早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来讲用处不大,而对仍然没有明确职业方向,缺乏就业思想准备的学生来讲又显得过于突兀。
2 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目前,高校只设置就业指导部门并不能完全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需要从学校到院系再具体到所在年级辅导员,设置三个层次的完整就业指导工作系统,通过自上而下,互相配合,分级开展工作。其中,学校就业部门在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代表学校参加就业工作会议、参与就业政策的部署并向各院系部署就业工作计划。而所在院系的就业指导机构负责设置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相关专业,完成校级就业部门下达的任务,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给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负责与校级就业部门及学生之间的沟通等。辅导员除了执行上级就业部门下达的任务外,还应担任就业指导课的讲授,并能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就业市场。高校还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对各年级学生分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
2.2 强化就业指导团队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更加专业化、科学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发展需要,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并致力于服务学生的就业指导团队。这就需要就业指导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基础知识,还须学会咨询方法和技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指导工作。强化就业指导团队建设,首先,必须优化就业指导团队结构,在对就业指导人员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和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的基础上,选聘一些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人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其次,支持就业指导人员外出进修和内部学习交流,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质量。再次,建立完善的科研、考核、晋升以及激励机制,使就业指导团队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3 对内搭建就业实践平台,对外加强联系,为学生就业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应组织往届毕业生中创业就业成功者到学校进行现身说法,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还可在校内开辟专业场地实施大学生创业园计划,学生可申请相关创业项目,与学校签订合同,自主经营。在对外联系方面,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平台,构成一条社会与学校联系的纽带,优化整合就业信息资源,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
[1]姚乐.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之择业观现状及其教育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
[2]刘科荣,邱瑞玲.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展趋势[J].高校探索,2006(3).
[3]王燕玲.大学生就业与创新指导[J].信息网络安全,2010(7).
G647.38
A
1671-0037(2014)08-128-1
汪晓丹,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