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家与经济学家打赌 “资源末日”真的会来吗
2014-12-21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朱利安·西蒙,多次向环境科学家们挑战,断言人类永远不会用尽任何一种自然资源。
世界级牛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埃利希(Paul R.Ehrlich),既是生物学家,也是生态学家。
读者对以下说法应不陌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森林、可饮用水、鱼类等可再生资源会越来越少;石油、煤炭、矿石等不可再生资源或早或迟会被人类消耗殆尽,且走向枯竭的速度正越来越快。上述说法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可这世上偏偏有反对的“怪咖”(台湾俗语,“另类”、“怪人”的意思——编者注)。34年前,这位“怪咖”与一位多数派领袖打了一个轰动一时的赌。这场赌局虽已是陈年旧事,但至今余波未平。那么,这场赌局究竟谁赢谁输了呢?
实力不对等的论战
首先,请允许笔者介绍“下注”双方:代表多数派出战的阵容十分豪华——主将是保罗·埃利希(Paul R.Ehrlich),他是世界级牛校——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既是生物学家,也是生态学家,打赌时他44岁。之前他已经出版了13本专著,好厉害吧!早在1968年,他就凭《人口炸弹》(The Population Bomb)一书名满天下。尽管年轻,他当时已经是美国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的学霸之一。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为什么打赌时,埃利希教授显得有些盛气凌人。而且,埃利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为他助阵的有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两位教授。伯克利也是牛校啊。这两位教授一位是约翰·哈特(John Harte),一位是约翰·霍尔准(John P.Holdren)。后一位约翰可了不得,打赌时年仅36岁,已经出了几本书。后来他被哈佛大学聘为教授。现在他已是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奥巴马总统的科技顾问,这是美国科学界的最高职位。
挑战埃利希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朱利安·西蒙(Julian L.Simon),尽管比埃利希还年长几个月,但西蒙在打赌之前连一本书都没出过。美国学界向来以是否出有专著论英雄,据此可知西蒙之前没多大名气。所以,对垒的双方,实力似乎不在一个层次上。
借童话名著挖苦对方
其实在打赌之前,双方已经有过好几轮的笔战。
有一次,埃利希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经济学家梦游仙境》(“An Economist in Wonderland”),文章不长,但言辞犀利。这篇文章的标题一看就是模仿英国童话大师刘易斯·卡罗尔的名著《爱丽丝梦游仙境》,显然是讽刺西蒙教授天真“可爱”,像一个小女孩,而且迷迷糊糊,不能认清现实,宛如在梦中。
埃利希说,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由于人口的爆炸性增长及经济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规模越来越大,相应地资源余量越来越少,资源枯竭日益严重,导致矿产资源的价格越来越高。埃利希教授说,如果不这么看,就会是“错误的”、“不适当的”,甚至是“呆傻的”。不难看出,这已经是含蓄的人身攻击了。
开个赌局定输赢
1980年9月,埃利希团队和西蒙干脆决定以打赌论输赢,并敲定细节:赌注为1000美元,拆分为5份,每份200美元,分别购买铜、铬、钨、镍、锡这5种金属商品。由于每种金属价格不同,200美元所购买的量也各不相同,一共买了229.1磅的锡、195.56磅的铜、63.52磅的镍、51.28磅的铬和13.64磅的钨。双方赌10年后,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这5种金属组合的总价会涨还是会跌。埃利希团队赌总价会上涨,西蒙则赌会下跌。届时如果总价上涨了,涨了多少钱,西蒙就要给埃利希团队多少钱;相反,到时候总价如果下跌,跌了多少钱,埃利希团队就须给西蒙多少钱。当时,几乎所有的围观者都不看好西蒙,认为他一定会输。那么,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环境科学家输得不服气
1990年9月29日,是赌约的到期日。和10年前即1980年9月29日的价格相比,5种金属矿产品的价格——天哪!居然都下跌了!铬价从3.90美元/磅下跌至3.70美元/磅,锡价从8.72美元/磅大跌至3.88美元/磅……金属组合的总价则下跌了将近60%,跌至423.93美元。此轮赌局,埃利希团队败得很惨。愿赌服输,埃利希团队只好向西蒙寄去了576.07美元的支票。
埃利希虽然输了,但输得并不服气。他辩解道:“1980年,朱利安·西蒙多次向环境科学家们挑战,要和他们赌未来商品价格的走势,他断言人类永远不会用尽任何一种自然资源。我和其他科学家都明白,我们所赌的那5种金属不是关键指标。当时我们就那么说了。其实可再生资源——如土壤、森林、物种多样性和地下水等环境资源的枯竭,才更能说明一个社会生命维持系统的恶化。可是,在咨询了许多同行后,我和约翰·哈特和约翰·霍尔准接受了西蒙的挑战,免得他继续唠唠叨叨,指责环境科学家们言行不一、光说不练。”
埃利希的不服气也有道理,因为西蒙赢得实在有些侥幸。2010年,美国有3位经济学家在分析了1900至2007年的数据后,发现其中61%的时间里,赢家是埃利希而非西蒙。
论战一方辞世令人悲哀
但是不得不承认,埃利希和西蒙之间的打赌意义重大,它反映了两种资源观念之间的对立。人类资源观可以分为两类,资源悲观主义和资源乐观主义。埃利希是资源悲观主义的拥趸。从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悲观主义者,其中不乏著名人物或者群体,比如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德国纳粹头子希特勒、罗马俱乐部……
悲观主义有一套基本逻辑: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然有耗尽的一天,人口增长得越快,资源被消耗的速度就越快,在自然资源走向枯竭的过程中,供不应求的情势会越发严重,资源产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去抢水、抢石油、抢草场、抢耕地……资源冲突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剧烈,发展到最高层次,就是大规模的资源战争。资源悲观主义者相信,人类的资源末日必将到来,所以他们也被称为资源末日论者。
西蒙则是典型的资源乐观主义者,历史上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两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凯恩斯。资源乐观主义也有一套基本逻辑: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一些资源看似有限,那是因为人们开采、利用的能力低,或者暂时缺乏替代手段。一旦资源供需紧张,短时间内资源产品的价格会上涨,而企业家都是逐利的,涨价会吸引他们竭尽所能提高自然资源开采的效率,寻找可发挥替代作用的新资源,或者对资源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这样,资源供应总量会增加,同时消耗量会下降,结果资源价格会下降,资源紧张得到缓解。资源乐观主义还认为,人,而非任何自然资源,才是这个星球上的终极资源——即最宝贵的资源。毕其一生,很多人创造的总是比他所消耗的更多,因此,只要人口延续,人类的资源前景就会越来越好,资源末日永远不会到来,资源末日论者只是忧天的杞人而已。
埃利希教授至今健在,已经82岁高龄,但是西蒙教授因为心脏病发作,已于1998年仙逝,享年66岁。所以,埃利希永远没有机会再和西蒙赌一把以扳回败局。埃利希与西蒙的赌局永远地结束了。但是,资源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这两种资源观念之间的对垒,远远没有结束,二者之间的争斗大戏还在上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