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中的护理
2014-12-21李慧珠周琴
李慧珠 周琴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病区,江苏 南京210029)
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操作简便、安全,临床治疗效果好,目前大多数医院均采用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连续换血疗法[1]。如何使换血全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近两年来,我们在循证基础上进行了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5例,其中ABO溶血6例,RH溶血3例,原因不明高胆红素血症6例。纳入研究标准:(1)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高胆红素血症诊断[2];(2)经过光疗失败;(3)经报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4)排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拒奶表现;(5)排除死亡病例。将2008年8月~2011年1月实施的6例换血患儿作为对照组,男4例,女2例。早产儿2例,足月儿4例。胎龄31~37周,平均(36.6±3.3)周。体重1 700~3 900g,平均(2 700±800)g。将2011年2月~2013年6月实施的9例换血患儿作为观察组(循证组),男8例,女1例。早产儿3例,足月儿6例。胎龄33~40周,平均(36.5±3.3)周。体重1 840~4 000g,平均(3 000±700)g。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换血时间、换血前后的生命体征,换血前、中、后的血浆总胆红素水平(TB)、血糖、血液酸碱度(pH)以及导管滑脱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护理
对照组按常规新生儿外周动静脉连续换血护理,如术前评估患儿病情,制定护理计划,术前术后禁食及术中给予密切观察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换血护理基础上运用循证的方法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
2.1 循证方法
2.1.1 确立问题 充分收集患儿资料并作评估,基于患儿病情,了解患儿和患儿家属要求的前提下,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医生治疗计划,提出循证问题:(1)动脉置管不成功;(2)动脉留置针置管脱出;(3)动脉通路阻塞;(4)生命体征及血液内环境的变化;(5)呕吐。
2.1.2 收集证据 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查询,以寻找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检索范围和内容包括所有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连续换血疗法、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措施及存在的不良反应问题等。
2.1.3 对检索的结果进行分析及评价 通过以上检索方法,系统寻找关于新生儿换血方面的研究和经验,共查阅了相关文献30篇作为分析评价用,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分级和证据的实用性、真实性、科学性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结合患儿情况和临床实际情况、家属的要求,制定最佳护理措施。
2.2 护理措施 应用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1)环境准备:进一步严格执行NICU病房消毒制度;(2)置患儿于无菌治疗巾铺设的辐射保温台上,设定皮肤温度36.5℃,并时刻监护;(3)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记录心率、血压、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体温,15min~30min/次,每30min测血糖一次,换血前、中、后各留血标本做血生化、血常规、血气分析,换血过程中加强观察患儿的肤色、生命体征、反应及输排血通路通畅情况;(4)根据患儿的情况调节泵速,使换血在2~3h内完成;(5)全程按常规喂养,术前术后不禁食。
3 结果
3.1 换血过程观察 观察组因术中给予喂养,患儿表现较为安静,无1例发生留置针脱落导致重新置管;对照组患儿术中发生呕吐、哭闹现象较为严重,有4例发生导管滑脱需要重新置管,两组患儿重新置管率和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换血过程观察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换血过程观察比较(±s)
*P<0.05
组别 例数 换血时间(h)换出血量(ml)输注血量(ml)重新置管率(%)6 1.8±0.5 559±4.3 581±3.7 66.7观察组 9 1.6±0.5*563±3.8 586±3.2 0对照组*
3.2 两组患儿换血前后的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患儿换血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体温、氧饱和度均正常,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换血前后生命体征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换血前后生命体征比较(±s)
心率(次/min)组别 例数 平均动脉压(mmHg)换血前 换血后对照组换血前 换血后6 52.0±8.2 54.9±7.1 139.0±15.6 143.6±12.7观察组 9 58.7±11.8 53.3±9.1 140±14.3 143.7±13.3组别 例数 体温(℃) 氧饱和度(mmol/L)换血前 换血后对照组换血前 换血后6 37.0±0.3 36.7±0.4 95.3±3.1 96.7±1.6观察组9 36.8±0.5 36.6±0.4 96.6±2.5 95.8±2.4
3.3 两组患儿换血前、中、后的TB、血糖、血pH比较 两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组内比较,TB和血糖在换血中、换血后较换血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换血前、中、后的TB、血糖、血pH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换血前、中、后的TB、血糖、血pH比较(±s)
与换血前比较,aP<0.05;与换血前、中比较,b P<0.05
血糖(mmol/L)组别 例数 TB(mmol/L)换血前 换血中 换血后对照组 6 305.0±104.8 236.3±94.6a219.3±86.2b 5.8±1.0 3.7±1.2a 4.8±0.8换血前 换血中 换血后ab观察组 9 361.3±77.1 257.1±92.8a216.0±32.0b 5.5±2.0 3.6±3.3a 4.6±1.8ab组别 例数 pH(mmol/L)换血前 换血中 换血后对照组 6 7.4±0.02 7.31±0.07a 7.1±0.08ab观察组 9 7.39±0.07 7.30±0.06a7.21±0.07ab
4 讨论
循证护理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基础,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同时考虑患者的需求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3]。新生儿黄疸换血疗法的关键是换血时间,时间越短,胆红素下降的速度越快,血液被污染的机会就越小,但如果在换血过程中患儿哭闹、烦躁,四肢乱动,则极易导致留置针脱出或管路扭曲发生,引发重复穿刺而延误换血时间,同时给患儿也带来疼痛刺激。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换血全程按常规喂养,于术前、术后不禁食,对照组患儿于术前4h即开始禁食,术中也禁食,术后停喂一次,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导管滑脱需要重新置管,对照组有4例因患儿术中呕吐、哭闹现象较为严重而导致发生导管滑脱需要重新置管,但两组患儿在换血前后的生命体征和换血前、中、后的TB、血糖、血pH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表明,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不禁食是可行的,患儿因吃饱而安静入睡,有效制止了患儿因饥饿而哭闹、四肢躁动导致导管滑脱,保证了换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们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过程中是可以不禁食的,但是由于研究例数较少,尚不能完全定论,还有待于临床研究作进一步验证。
[1]高静,刘桂玲,陈宝吕,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经中心静脉置管全自动换血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121-122.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09-310.
[3]刘建平.循证护理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