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麦克白性格中的反叛精神

2014-12-20赵菊清张小曼

关键词:失败麦克白

赵菊清++张小曼

摘 要:在读过《麦克白》这部戏剧之后,很多人认为麦克白是一个嗜杀、贪婪、虚伪、受自己野心驱使并最终走向邪路的人;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麦克白的所作所为却有不同的解释:他不仅具有英雄气概,更是一个敢于担当能够负责的人。国王邓肯的无能,内忧外患的国情,壮志难酬的愤恨,这些因素造成了麦克白的精神长期受到压抑,促使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不得不采取非常态的行动。事实上,麦克白不仅是一位有能力的国王,而且还是一位充满诗意幻想的诗人,他的行为不是堕落,而是与不公命运抗争的英雄气概的体现。可悲的是,他的思想太过超前,因而为整个时代所不容并最终敌不过命运的安排而归于失败。

关键词:麦克白;英雄气概;精神压抑;失败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203-03

大多数人读过《麦克白》后,都会痛恨他的野心、残忍,以及弑君篡位,痛恨他为了自己的私欲滥杀无辜,致社会于混乱百姓于水火,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他的经历是从英雄堕落成恶魔。其实麦克白的所作所为具有一定合理性,他的结局不仅仅是悲剧,同时也是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的壮举。

一、导致麦克白反叛的因素

(一)世上君王多暴虐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国王邓肯是一位贤明仁慈的君主,其实他只不过是宫廷御用文官造出来的明君,实际上,邓肯是一个无能、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君王。麦克白和考特伯爵在邓肯的口中是他最信任和最为依赖的人,最亲密的朋友;就是这两个他最相信的人发生了他所谓的叛乱,这又说明什么呢?我们从剧本可以看出,考特伯爵和麦克白一样不仅拥有高贵的血统,而且是一位仁慈、有能力万民称颂的英雄。就连他们都被迫先后走上反叛的道路,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邓肯深谙君王御臣之道,他利用麦克白对付考特,自己坐收渔翁之利,除去考特这个心头大患,接下来再对付麦克白。在麦克白和班柯擒获考特后,邓肯并没有展现他的仁慈之心,他不仅将考特立即斩首,还一再追问行刑的结果,其残忍的一面可见一斑。在平定叛乱后他一方面热情洋溢地欢迎麦克白和班柯的胜利归来,并一再向他们表示感谢、歌功颂德以致于流下了“鳄鱼”的眼泪,可以看出他在一定程度上的对麦克白的依赖,可以反衬其无能;一方面又迫不及待地宣布自己儿子为未来王位接班人,他的这一做法不仅断了麦克白通过正当手段获得王位实现抱负的唯一途径,也彻底伤透了麦克白的心。根据苏格兰古老的习惯,王位传递不是世袭,而是人民选举决定的。麦克白作为民族英雄深受百姓的爱戴,他的能力和实力有目共睹,因此很可能成为新的国王。然而邓肯为了自己的私欲不顾古老的习惯,没有以国家社稷为重,而是立自己儿子为未来王位接班人!为了自己的年幼儿子将来登极后王位的巩固,心胸狭窄而又残酷无情的邓肯必然要千方百计地除掉德高望重对自己儿子地位有威胁的麦克白。对此麦克白是心知肚明,他十分清楚自己未来的命运,伴君王不如伴虎狼,不能再坐以待毙当然要找新出路。综上所述,邓肯是一位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内心却是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真小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世上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探察他的居心”[1],但是麦克白探察到了,采取行动势在必行。叛乱此起彼伏的原因在于邓肯举贤不用,他为了自己的私利牺牲国家的利益,最终受苦的还是苏格兰的百姓。邓肯在麦克白和班柯刚刚得胜归来就迫不及待宣布自己的儿子为未来王位继承人,这其实就是一种赤裸裸的示威,是在警告麦克白、班柯这些功臣,邓肯的屠刀早晚会落到他们的头上,他们都难逃被诛的命运,对于功高盖主的麦克白更是如此。如果麦克白不抢先一步行动,那么倒在血泊中的不是邓肯而是他自己。古今中外的君王大多数都是一个德行,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而屠杀功臣,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正所谓“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麦克白刺杀邓肯的行为完全出于保全自己的生命,反抗国王的无道,拯救黎民百姓,情有可原,不失为一种圣人之举。

怀有野心和对于权力的欲望本来就正常无可厚非,那是一种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动力,麦克白最初的想法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向国王和人民证明自己的实力,想通过正常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野心和欲望。然而他的希望落空梦想破灭,他所敬爱的国王不仅没有把王位传给他甚至连实质的封赏也没给予,麦克白所拥有的不过是徒有虚名的爵位,危险的气息和到处弥漫恐怖的气氛已经向麦克白发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信号。为避免这种下场,麦克白只有铤而走险并诉诸武力。对麦克白来说也只有杀掉肆虐的国王邓肯这一条路了。

(二)从弗洛伊德心理结构来分析麦克白的反叛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部分:潜意识、下意识和意识[2]。这里主要说的是潜意识,“潜意识中充满被压抑的本能,他是最原始的主观实在”[3]。但何为“压抑”?压抑,指某个人将一些不被自己所接纳的念头、冲动等,在潜意思中被抑制,直至把痛苦和不愉快的记忆忘却,从而避免动机冲突、紧张以及焦虑的不良影响。国王邓肯软弱无能,在军事上依赖麦克白在政治又无情地打压麦克白,可怜的麦克白长期生活在这一种环境下,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麦克白的思想和情感长期压抑在心头,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潜意识,潜意思又支配人的需求和动机。麦克白由于长期壮志难酬无法展现其政治抱负,在心底就很自然地产生出干一些大事并能够一鸣惊人的潜意思想法,试图以此来改变其命运。西方崇尚骑士精神,作为臣子只能忠于君王,对君王的决策和指令要绝对服从,对君王的人品要绝对敬仰。但是,如果对自己的情绪、思想行为过分压制,其结果往往会导致异常的行为。麦克白长期做着违背心性的事,他看着邓肯的腐败无能,内心深处备受煎熬,随时会有异常行为。正所谓“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4]。长期的精神压抑导致麦克白的弑君夺权,弑君夺权的异常行为最终爆发,终其原因要归咎于腐朽的社会制度不能使能者尽其贤,麦克白悲惨的结局是腐朽社会制度的产物。endprint

(三)文韬武略不得重用

麦克白是一位正直勇敢的军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各阶层人们的尊敬和好评。他在政治上有自己的报复和理想,也有这个能力去胜任,这从他快刀斩乱麻平定叛乱的速度就可以看出;他有做国王的念头和欲望也是对国情忧思的考虑。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充满诗情画意的诗人,他经常用诗般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心情、思想,来分析、评论他自己的动机和行为。”[5]例如,“教唆杀人的人,结果反而自己被人所杀;把毒药投入酒杯里的人,结果也会自己饮鸩而死……。”[6]“怜悯像一个赤裸身体在狂风中飘荡的婴儿,又像一个御风而行的天婴,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一个人的眼中,使眼泪淹没了叹息。”[7]麦克白看透了人世间的一切罪恶“……用最美妙的外表把人们的耳目欺骗;奸诈的心必须罩上虚伪的笑脸”[8]。在自己无法左右命运的时候,他发出了这样的叹息:“人生已经失去它的严肃的意义,一切不过是儿戏;荣名和美德已经死了,生命的美酒已经喝完,剩下来的只是一些无味的渣滓当作酒窖里的珍宝。”[9]这些语言不仅十分优美,而且富有人生哲理,从中可以看出看麦克白带着像哈姆雷特一样的忧郁和哀伤,一样对残酷的现实不满努力改变又无可奈何。

一位既有能力又有才华叱咤风云的将军,不能通过正常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通过最惨烈的方式来与不公命运抗争,这对麦克白来说也是一种折磨,一种违背自己高尚道德情操的折磨。而从另一角度来说麦克白成为新王,对苏格兰人民来说不能算是一件坏事。既然现任国王昏庸无能,既然未来国王又软弱稚嫩,作为王室宗亲的麦克白当仁不让地挑起这份重担,用自己的能力来造福整个苏格兰百姓,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抱负,麦克白的做法难道有错吗?现任体制已经腐败,新生的事物开始萌芽但却被扼杀在摇篮中,这对麦克白来说又何尝是一种公平。在面对不公命运的时候是低下头默默忍受,还是坚强地拿起武器奋起反抗,麦克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不管结局如何但最起码在有生之年与之抗衡过,而绝不甘心沦为命运的奴隶。因此,麦克白不失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二、奋力的抗争终敌不过命运的安排

麦克白已经通过弑君夺取王位当上了苏格兰的国王,三个女巫的预言也一一实现,一切也许到此就可以戛然而止,归于平静。但是赫卡忒——希腊神话中的幽灵和魔法的女神(代表整个时代、社会状态),为了报复三个女巫私自向麦克白透知命运,安排了悲惨的结局。“我现在乘风而去,今晚我要用整夜的工夫布置出一场悲惨的结果,……让种种虚妄的幻影迷乱他的本性,他将要藐视命运,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弃一切的疑虑,执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10]这预示着麦克白注定失败,与命运抗争却终致敌不过它的安排。这也是莎士比亚的安排,莎翁写这部剧的初衷是向英王詹姆斯一世致敬,取悦这位新国王感谢他对其剧院的保护,詹姆斯一世又是班柯的子孙后裔。在《麦克白》剧中,莎士比亚借用三个女巫的嘴来预言班柯的子孙后代将继承王位延绵不绝,作为这样一种剧情安排麦克白的失败也是命中注定的。邓肯的朝廷所代表的是腐朽的君王统治,王位继承是“父子家天下”,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一种对国家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而班柯、麦克达夫和罗斯等一群愚忠、不知变通之臣,认为麦克白是谋权篡位,其王位非正统。孰不知所谓正统或非正统不过是虚幻的东西,只要对国家对人民有利那就是真正的正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表面上忠君的人还不如麦克白,例如,麦克达夫为了自保抛妻弃子比邓肯更不堪,由这些伪君子建立起来的国家其人民的命运可想而知。为了推翻麦克白,这些伪君子不惜挑起战争,极不负责任地将前国王邓肯的儿子扶上国王的宝座,可怜的苏格兰不得不在一个新的暴君统治之下,“滋生更多的罪恶、忍受更大的苦痛、造成更分歧的局面。”[11]而麦克白所代表的则是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王位继承能者居之,麦克白这个人物形象与早期资产阶级相似,充满野心、激情、活力、干劲,勇于冒险敢于实践,敢于和命运做斗争,但他的思想对他的时代来说太超前了,因此为那个时代所不容,所以他会失败。

三、总结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感情最强烈、最摄人心魄的戏剧,多数评论家认为麦克白的所作所为是一种反叛、谋反,但从以上角度来看这不是一种反叛、更不是谋反。在不能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的情况下麦克白采取非常规的手段至少是可以理解的,是对整个苏格兰人民负责的表现。他的结局是惨烈的但绝不是可耻的,更不是所谓的堕落!成王败寇,后世评论家把种种罪过加其身上是有失公允的。如果莎翁把其结局改变一下会不会是像雪莱的《解放的普罗米修斯》一样被人歌功颂德?不管结局是赢是输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了理想和责任而努力奋斗,即使手段不符合当时的正统观念,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其最起码的尊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麦克白的人生不是堕落更不是悲剧,他用自己对命运的抗争谱写了一篇英雄史章!

——————————

参考文献:

〔1〕〔6〕〔7〕〔8〕〔9〕〔10〕〔11〕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3〕陈莉,肖佳.“罪与罚”—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看麦克白的心理[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3).

〔4〕鲁迅.纪念刘和珍君[J].语丝,1926(74).

〔5〕王佐良,等.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失败麦克白
论《麦克白》的悲剧艺术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论《欲望号街车》中布朗琪的性格与宿命
浅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
人文主义视角下对《麦克白》的解读
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的另面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