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的多向性语义启发

2014-12-20王昭庆

关键词:运用效果语用能力现代汉语

王昭庆

摘 要:随着现代汉语自身与语言学的丰富与发展,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因为运用语境的多样化,逐渐地向多向性语义方向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运用体验总结法,展开对其多向性语义启发运用的研究。分析认为,在具体语境启发、效果预期启发与句子结构启发的基本路径上,通过基本语义运用、逆向语义运用与结合性语义运用,具有语用能力拓展、语用焦点精准与语法内容丰富的多向性语义启发作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多向性语义;语境;运用效果;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164-03

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是例如“倒、反、反倒、倒反、反而、倒是、却”等,在各种语境中对语义起到回旋曲折、方向逆转与方向变化的逆转类语气副词的概称。作为现代汉语中情感功能最为丰富的词类之一,其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因为具体语境的变化,语义向着更加多向发展。从汉语的表达能力、汉语语义的丰富性发展与汉语的时代性发展维度增添了汉语运用的灵活性,随着各种可能产生的语义逆转给生活和情感带来的各种“意外”,把逆转类语气副词语义的强调、评价、强度、传信和传疑的功能,以各种具有适应性的语境与结构表现出来,为创造多彩的文学、生活与情感创设了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一、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的多向性语义运用

尽管逆转类语气副词,有着其本身的逆转定向功能,但由于逆转的方向多样性、功能多样性与发生作用的位置多样性,也就产生了多向性语义。

(一)基本语义运用

基本语义运用即按照逆转类语气副词,其本原性的语义进行运用。这种用法以陈述句的语境为主,其具体的作用以评价为主,表现为两种:肯定语义运用。例如,“一个农村办的小工厂,倒能生产出这么好的产品。”这类词运用在肯定句中,就会发挥基本的语义,对要表达的内容或情感起到强化作用。否定语义运用。这种运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那些本身具有否定意义的逆转类语气副词,例如倒、反、反而等,如“他受伤了,倒坚持来工作”,意思是,“他本来不应该来工作”;“他认真学习,反而做不对题目”,意思是,“他不应该做不对题目”等。另一种是逆转类语气副词运用在疑问句中,这类用法是最多的,能较为直接明了地表达出其否定的基本意义,如“你什么活都没有干,倒说自己累?”意思是,“你不应该说累。”

(二)逆向语义运用

在逆转类语气副词具体的运用中,或因为语境或因语气等,导致这类副词出现其语义向与其基本语义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实际的运用中,以传信或传疑类为主。有两种方式:运用传疑形式传信,即以看似传疑的语气或语调等,表达自己传信的意义。其具体语境有两种,一是在疑问句中。例如,“我倒是真不想这样做。”意思是,“我确实真不想这样做”。再如,“你却真不懂吗?”意思是,“你应该懂”。二是在双重否定句或有两个否定词的句子中。例如“我却就是不相信你真不懂。”意思是,“我相信你真懂”。运用传信方式传疑,即以看似肯定或坚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怀疑、疑问或否定意义。此类运用也有两种情况,其一,疑问句中,例如“你和他那么好都不知道这事,我反而知道这事吗?”意思是,“我不知道这事”。其二,在陈述句中,例如,“听他那口气,你反而是他最好的朋友。”意思是,“对你们是否是最好的朋友感到怀疑。”这类语气副词用法较复杂,“导致了在描写其用法时常有不同的看法,即突出对立关系”[1]。

(三)结合性语义运用

所谓结合性,就是既有可能是基本语义与逆向语义的结合性运用,也有可能基本语义或逆向语义与其他的语义结合性运用。从其表象上看,这类句子类似病句,但在具体的语境中,却能真正展现现代汉语的复杂性与语言技巧的高超性,让人体验到汉语文化的珍贵与精彩。日常可以见到有两种运用:前后矛盾性的结合性语义运用。这种用法典型表现为,某个逆转类语气副词,在同一个语境中出现两次时,导致语义出现不同语义的情况,且两种语义传达的信心是“信”与“疑”并存,所产生的强调是“正向”与“负向”的并在。例如,“你倒是要好好学习吗?你倒是真要好好学习。”意思是,“我不相信你会一直在好好学习,你却是真想好好学习。”节外生枝性的结合性语义运用。即在某个语境运用两个以上的同一或相似逆转类语气副词,其中一个发挥语境语义的主导作用,另一个起到了多向引导或启发(质疑)性作用,把语义表达的更具有全面性。例如,“你倒是说话呀!你究竟说的什么意思呀?”意思是,“你继续说,把你刚才说的说清楚。”

二、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的多向性语义启发路径

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在我们的日常交流、写作、创作与各种艺术的欣赏活动中经常会遇见,也会因其恰到好处的运用而为其喝彩。这都需要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语境与恰当的事件中,以恰当的语气、语调等运用出来,才具有准确表达甚至一语双关或一语多关的意义。

(一)切合性语境启发

现代汉代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学的发展与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以越来越多样性的语境出现,为各种需要、各个层次的语言运用者创设了更为自由的舞台。因此,只要切合现实的环境,都可以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选择与运用适当的逆转类语气副词,把自己的意思或情感抒发的精准与精彩。在运用实践中,切合性语境有两类:第一,交流双方的情感基调切合。这种语境的情感有两种:和谐性情感和矛盾性情感。前者指双方都在比较和谐的情况下的交流运用,例如,“你做了好事,偏偏不承认!”后者指双方在对立的情况下运用,例如,“倒是你做的好事?你反而还不承认!”意思是,“你做了坏事,你到底都不承认”。第二,交流双方的基本观点一致性切合。即交流双方都站在基本一致的认识轨道上开展的交流,或是丰富性或是补充性的。例如,“我倒是认同你的观点,不过要是在注意些细节就好了。”意思是,在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需要再丰富一下具体的细节。因此,切合性的语境,就是“语义项既可能是上文或下文中情况或观点的原因,也可能是对上文某一情况或观点的解释,或者是对下文中情况或观点的解释或推导的基础”[2],对逆转类语气副词的运用起到了基础性的启发作用。endprint

(二)效果预期启发

效果预期启发即逆转类语气副词的意向运用者,为了达到某个理想的效果,经过思考、模拟与对比后的效果预期启发,并从中选择一个相对较好或者自认为最好的,来完整、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情感。从其具体的功能性出发,主要是负向性预期。就是表示对某种事件、观点或结果的一种怀疑等。例如,“这次降温我们都没事,你反倒真生病了?”意思是,“你不可能生病。”这类代表性逆转类语气副词有:倒、反、反倒、倒反、反而、倒是与却反而等。由此可见,在逆转类语气副词运用中,呈现为“确认-强调-限定范围-转折”的效果预期过程,[3]在或加强肯定与否定中,把自己预设的语义效果加以预测与把握。

(三)句子结构启发

站在现代汉语语法的视角,逆转类语气副词与其他的副词,既有着功能性的共性,如口语修饰动词、形容词等,也有较为典型的不同之处,就是运用位置的灵活性,以及对语义功能的多向性。根据当前的语法学知识,有两种结构:高位结构运用。所谓高位就是用在整个句子前面,或者是用在句子主语的前面,对整个句子起到某种逆转作用,使得表达意义更加突出。例如,“倒是我就这样一辈子碌碌无为吗?”“反倒是我反应快,不然也受伤了。”“偏偏我遇到了非常重大的意外事件,否则我也会及时来到。”其中的“倒是”、“反倒”与“偏偏”都属于高位结构的用法,对整个句子具有统领作用,自然在情感的表达上,其强调功能更加突出。低位结构运用。低位用法,与其他的副词基本一致,即运用在某个句子成分的前面,如谓语动词等,对他们起到了针对性强调表述等。例如,“他们反而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们却偏偏不知道我结婚了。”其中的“反而”、“却”、“偏偏”就属于低位用法,对句子中的“做到”、“不知道”、“是”起到的逆转性的强调作用,使语义更加鲜明。

三、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的多向性语义启发作用

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无论作为语法学的内容之一,还是作为一种现代汉语语言现象,其作用都会随着运用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地丰富,且在各种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中,被站在各种视角的语言学学者等展开研究,并在持续性归纳、总结与提炼中不断地被系统化、科学化。

(一)语用能力拓展

这是最直接的作用之一。无论是什么方向的语义在运用实践被发现,且被作为典型研究,以及随着研究的深入被推广开来,都具有影响深远的语用能力拓展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单个词汇语义多向拓展。如上述中的案例,逆转类语气副词在单独运用的情况下,一般具有回旋、逆转与加强的多向功能。这种作用的存在,使得逆转类语气副词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且在交流中能发挥出对运用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汉语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积极性展现功能,把一个人的才华最大化地表现出来。二是与其他词汇搭配性运用语义多向拓展。这种搭配既可能是与其他逆转类语气副词的搭配,也可能是与其他非逆转类语气副词的搭配。如上述中“结合性语义运用”,就属于这种类型。因此,逆转类语气副词作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句法成分和语用功能等方面”[4],通过一定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态度和强调不同的语义侧重点,达成现代汉语与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语用能力的最大化拓展。

(二)语义焦点精准

从逆转类语气副词自身所蕴含的强调或加强功能而言,其多向性的语义运用,具有使语义焦点更加集中、精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说话者的音高、音长与停顿科学运用的情况下,其语义系统在意志语气的支持下,更能发挥出锦上添花性质的焦点表述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三种语气情感中:一是预料性语义。意在突出说话人的主观意志与对事物的看法,这类词如“倒是”、“反而”等,强调意料之外的“是什么”语义。例如,“你反而跑得快。”意思是,“你比我想象的跑得快。”二是猜测性语义。是在或然或必然性的语气运用中,表示说话人所持的揣测和肯定的态度,例如,“你反倒不是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意思是,猜测你可能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既有某种确定性,也有一些不确定性。三是使令性语义。是说话者对事物或事情其中必要性的一种强调,例如,“你反倒应该去吗?”意思是,“你真没有必要去。”因此,根据逆转类语气副词来源的限制性,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其中的典型成员,虽然在共时平面上存在着一系列差异,但从句法条件、语义轻重、心理期待三个方面形成了语义焦点精准的机制”[5]。

(三)语法内容丰富

以汉语语法学的视角,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从四个基本的方面,对其实现了丰富:①词的构成方式。逆转类语气副词,无论是双音节词或单音节词,主要是单纯词。在语法学的研究中,可以把此类词语,以单纯词和逆转类语气副词的独特视角,展开更加系统化与专业化的研究,去挖掘现代汉语更为精彩的细节性内容。②词的意义。本文无论在整体与单个环节内容,都在研究逆转类语气副词的多向性语义,不仅对其在不同的语境的意义进行了研究,也对其在句子中不同位置展开了研究。对其作为副词的一类——语气副词,及作为语气副词的一类——逆转类语气副词,做出非常回旋、逆向与强化的语义方向研究,探索了其语义多向的丰富。③句子结构成分。显然,作为副词,其在句中的成分,只能作为句子的状语,根据其运用位置的不同,或作为整个句子的状语,作为修饰某个句子成分的状语。④语气与语义之间的同步变化。如前述,在实际运用中的不同的音长、音高等重点强调下,其所产生的语义是截然不同的。这更体现了现代汉语的灵活性、丰富性与博大精深。

现代汉语逆转类语气副词的语义研究,随着副词研究的展开,以及语气副词的深入研究被不断地深入,取得了很多建设性成就,丰富了现代汉语及其语言学本身的内容。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兴词汇的产生,以及各种语言现象的出现,尤其是网络语言、信息化语言,以及时尚性的语言的不断创造,逆转类语气副词亟待开展系统化、独立性与规范性科学研究,掌握其规律,提高运用的科学性。

——————————

参考文献:

〔1〕李君,殷树林.副词“又”的语气用法[J].求是学刊,2008(6):117-121.

〔2〕王瑞烽.“毕竟”语篇的语义结构类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75-79.

〔3〕陈丽.“就是”转折关联功能的历史形成[J].理论月刊,2014(3):77-81.

〔4〕王孔莉.转折义虚词“却”跟“但是”、“倒”的对比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2):47-54.

〔5〕史金生,孙慧妍.“但(是)”类转折连词的内部差异及其形成机制[J].语文研究,2010(4):36-42.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用效果语用能力现代汉语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微课”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上的运用探究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美育功能在青少年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