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考跨学科试题
2014-12-20余升杰
余升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化学中考命题打破了传统封闭的学科界限,化学与数学、物理、生物知识的整合渗透使得单一的化学试题锦上添花、内容丰富多彩、更富生命力、欣赏性,现依据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将该类考题举例分析如下:
一、化学与数学知识的渗透
数学中的计算公理、数轴、函数图像、集合等知识与化学知识相整合,丰富了其原来的数学内涵,赋予了新的生命活力,可谓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例:(2010桂林)X、Y、X表示的是水、石灰水、稀盐酸的近似PH值,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是稀盐酸 B、Y是水
C、Z是石灰水 D、无法确定X、Y、X
答案(D)
分析:数轴中显示的数据告诉我们,X的PH=7,Y的PH=7,Z的PH=10,给出的三种物质中稀盐酸显酸性,PH<7;水显中性PH=7;石灰水显碱性PH>7。由此可以推知:X是稀盐酸,Y是水,X是石灰水。
点评:用数轴表述数据具有方便、明了、准确的优点,通过数轴可以告诉我们数值的范围、数值的大小、点的位置等,在化学上运用数轴这一数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的酸碱性,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定位元素的化合价,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等知识,使轴象的化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比较、记忆和判断。
二、化学与物理知识的融合
俗话说理化不分家,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融合渗透随处可见,在中考命题中集中表现于化学知识与气体压强、浮力、电学、杠杆等知识的整合渗透。
例:(2010潍坊考题)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电池。图1是氢氧燃料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和O2反应生成水,同时提供电能,溶液的PH (填“变大”“变小”“不变”)
分析:随着燃料电池中水的不断生成,体系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小,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溶液的PH变小。
答案:(变小)
点评: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与溶液中H+、OH—的浓度有关,溶液中的H+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中的OH—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
三、化学与生物知识的融合
化学知识与生物知识的整合渗透能够更好地指导人们的生活,使人的感受科学知识对生活的指导作用,更好地关注健康、珍爱生命。常见的考点有食物中营养物质,远离有毒物质、元素与人体健康、生命活动中的能量变化等。
例:(2011南安考题)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跟稀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淡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分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的氨基(—NH2)具有碱的性质、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质,因此它能分别与酸和碱作用。
答案:(C)
点评:酸与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其产物特点是有盐和水生成。具有碱性的物质能与酸发生反应,具有酸性的物质能与碱发生反应。
跨学科试题已经成为化学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考命题思想的不断改革,该类试题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涉及面将会越来越广,逐步消除学科之间的知识界限,体现中学阶段各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应当细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