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的好处
2014-12-20胡胜宇
胡胜宇
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起始阶段,如何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新课能否成功非常重要。随着社会进步,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模式也不断更新,多媒体课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它突破了传统模式中的“口授”,其优越性不仅在于它的信息传递效率高、形象直观、刺激兴奋,便于视听和接受,更重要的是现代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效地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创设情景,加强了新课直入的直观性,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一、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学《七巧板》这课时,为了在课堂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出示了很多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这时问:“你们觉得这些图形漂亮吗?你们想拼出和他们一样或者他们更漂亮的图形吗?”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设障质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从、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去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了新问题:“要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如何求它们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索。
三、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悬念应具有“精”、“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我在教《算24点》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四张牌,并提问:“你们知道怎样用加减乘除将这四张牌算出24吗?”学生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题目,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研究,以算出最后结果,结果可能也有多种可能,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把学生引入不协调一探究一发现一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四、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景、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教《平形四边形》时,为扫清学生障碍,创设样的情境,气一用活动的四边形教学,让学生理解概念,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五、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故、寓言、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我在教学“七巧板”一课时,我就给他们讲述了关于七巧板由来的一个故事:宋朝有个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一请客吃饭的小桌子。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接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甚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字至仿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l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地玩,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接着再出示事先准备的各种七巧板拼的漂亮的图形,学生就特别感兴趣。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不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