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在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应用
2014-12-20杨永平
杨永平
本学期开始,成都市物理学会确定在我校上一堂教学研讨课,我承担了此项任务,结合我校的研究课题,我将研讨课的题目选定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这样一堂复习课。在最近的先行课中我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即学科教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物理学科复习课研讨?网络技术与环境在学生复习课中如何定位?网络环境与物理学科学生自主探究复习如何有效结合,才能促进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在习题课中的应用,可以丰富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模式的内涵及外延,并为当前的研究提供了的新的思路与视角。
一、物理学科小组协作学习模式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中的应用
网络课的功夫很大一部分都在课前准备,课前分为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学案准备,二是课件准备。因为网络世界纷繁复杂,所以在网络上查阅资料是一定要让学生带有目的性,老师准备的学案就是这个目的,我准备的学案共分为:1.知识准备。2.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应用。3.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种基本应用方式。4.牛顿定律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5.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五个部分,把全班同学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当自己承担的任务完成时,可以完成其他小组的课题。让全班同学带着问题进入到网络时间,不至于找不到目的。6.课件准备,老师将在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知识整理成体系,然后做成网页,挂于学校网站上,同学们上课时可以通过学校内网进行访问,在家时可以通过外网进行访问,延长同学们的学习时间。二学习准备,学生应该首先对牛顿定律的知识应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知识的版块要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上课时,先把班级的同学分成10个小组,每两个小组研究一个问题,先独立学习然后小组探讨,最后每一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交流发言,其他同学认真记录,(老师实时指出其表述的不当之处)。如果课堂上没有处理完问题,那么我们就请同学们上课结束后,在家里用内网进行学习总结。
二、课后的反思总结
我的课堂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是以4~6人小组为基本形式,个人与集体活动包含在小组活动之中。这种活动向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横向交流与多向沟通的网络环境。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合作,总结经验,共同提高。对于一些具有共同研究主题的个人或研究小组,常采取“沙龙”形式,以“头脑风暴”的方法,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和交流,相互启发,形成共识,促进个人或各研究小组的研究进程。
网络环境为实现全方位、适时、多边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借助网络环境,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除了可以进行有限的情景交流外,还可以实现全方位、适时的、多边互动的教学,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组织形式。如下图:
教学模式各环节的具体操作如下:
情景创设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教学的开端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或动画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创设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的学习情景。学生对创设的富有启发性的情景产生关注,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渴求获得新知的欲望。创设最佳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中,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景包括创设客观的探究情景、网络互动情景和充分的参与情景,从而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实现学生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确定目标 学生运用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比较质疑法等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下,通过学生自主自我设问、学生之间相互设问、师生之间相互设问等方式,提出研究课题的目标与专题。在课题的提出阶段,学习可以使用电子邮件、邮件列表、新闻组、IRC实时聊天、MOO虚拟环境、视频会议等因特网上的交流工具与指导教师就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信息进行交流和讨论。本堂课强调的目标在于:1.知识准备。2.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应用。3.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种基本应用方式。4.牛顿定律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5.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五个部分。
自主探究 教师提供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结合研究的目标与研究专题,设计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活动,尤其要注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或网上查询的相关物理网站及网络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自主探究阶段要训练学生“会话”“协作”能力,在教师创设的各种情景中,通过自主尝试,小组合作交流,组际间交流与竞争,对网络上搜集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思维概括,从而得出探究的初步结论。
协作交流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再是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有计划的利用网络组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从而形成竞争、协同、伙伴关系。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协作解决问题而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对于交流中遇到的一些疑难及时通过网络的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等协作学习方式共同克服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时加强了针对性的辅导。学生针对个人学习结果,可以通过BBS讨论区进行交流,协作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会议对各研究小组进行集体辅导。
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的协作交流是指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由多个学习者或研究小组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研究专题彼此交互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协作学习过程中,通常有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四个形式。自主评价 教师归纳总结,查漏补缺,适时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清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估采用基于项目与活动的考核方式。评估的方式可以是面谈、发言、报告、文件夹、小制作等。面谈可以是对研究性学习小组、个人。发言可以是对一些问题的及时应答效果评估;报告指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报告,内容包括目标、方法、步骤、分析、结果、结论等。可以是手写的报告,也可以是电子报告。文件夹是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网络上专门建立的文件夹,内容包括研究小组的工作摘要,图画、图表、访谈记录、过程性数据、工作计划等。评价目的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主要方法包括参与性评价、交互性评价、差异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多元性评价。评价阶段可以是利用网络交互的功能,将研究成果在网上发布,全体研究小组在网上对成果进行适时评价;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全体同学和教师展示交流,其它研究小组向课题组提出问题,并做出适当的评价。
网络环境下的物理学科小组协作模式在章节习题课中的应用尚属于首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停的探究,争取为课题的延展和拓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