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运动在甘肃(1934—1937)
2014-12-20李雪
李雪
摘 要: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新生活运动(简称新运),并成立了领导新运的机构——新运促进会。新运开始于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讲话,终止于1949年2月蒋介石被迫下令“暂停办理”,历时15年之久。新运是民国时期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在这场政治运动中,蒋介石和宋美龄等倡导者发挥的个人因素,对其产生深刻影响,也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强大动力。新运以“礼义廉耻”为中心思想,以“三化”为行动指南。甘肃省新生活运动是在全国新运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新运前期为抗日战争爆发前即1934~1937年。甘肃省在全国新运的影响下,为从制度上保障新运工作在省内的开展和实施,省政府陆续成立了各级新运促进会,主要内容涉及卫生、救济、禁烟毒、妇女解放等;通过采取宣传、指导纠察、实施检查的方式推进新运的开展。
关键词:新生活运动;甘肃省;卫生清洁;三化;节约
中图分类号:D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076-03
目前,在我国关于新运研究成果是非常缺乏的。由海天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关志钢著《新生活运动的研究》,是大陆第一部比较系统地对新运进行全面性研究的书籍,该书从新运发起的原因、背景,对新运的基本理论、组织、认识和推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王晓华著《“模范”南昌新生活运动策源地》,主要采用照片的形式展示南昌新运开展时期的领袖形象,主要内容有新运首先在南昌发起、宋美龄对新运的引导、新运三个目标的提出等。
关于新运专题性论文研究代表性的有:仇晨《国民党统治区的新生活运动》、关志钢、赵哲《抗战爆发前新生活运动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张春杏《蒋介石和他的新生活运动》等。这些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从整体角度对新运进行论述和评价,这也是新运研究的又一种突破。
从区域史角度对新运进行研究的成果丰硕。代表性的著作有:汪毅夫《1934~1937:福建的新生活运动》,论述这一时期的福建新运同江西新运一样具有政治化倾向。吴光辉《理想与现实——民国江西新生活运动探讨》,对江西新运作出各个角度的分析和论述。班忠玉《新生活运动与民国社会生活》,分析、探讨了新运对民国社会变化的影响。高艳妮《民国贵州新生活运动研究》是一篇研究贵州新运的硕士学位论文。王晓岚《夹缝中的现代化——新生活运动在上海》,研究了新运在上海的开展、实施过程,以及所反映时代影响下所取得的成绩。赵欣洁《天津新生活运动研究(1946~1948)》,主要论述抗战胜利后天津新运的开展情况,分析其特点和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左玉河《新生活运动在河南》,提出河南新运的作用与特点是有区别的,应该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评价。
另外,台湾学者对新运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从社会史观出发来研究的有谢早金《新生活运动的推行》。在邓元忠《新生活运动之政治意义阐释》中可以看出对新运价值的肯定。秦孝仪《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中也对新运从一些方面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易劳逸在《1927年~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中分析了新运与法西斯统治之间的内在联系。前苏联学者沃龙佐夫《中国的拿破仑——蒋介石的命运》中认为蒋介石借助新运加强自己的独裁统治,对新运持批判态度。
总之,前人对新运的研究多基于对其过程、内容的分析和论述,很少从整体的社会史观去研究,同时新运研究存在区域不平衡性,因而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甘肃省新运兴起的背景
新运作为一场国民教育运动,是蒋介石以其政治手段推行儒家文化,对国民素养和国民生活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1932年7月1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日甚思提倡复兴运动与民族德性,而以劳力为主,以礼仪廉耻为体,以艰苦忍耐为用,以树立纪律、整体秩序为目标。欲救中国,如不从救人心入手,则缘木而求鱼也。欲救人心,如不从注重德性入手,则亦不能见效。”礼仪廉耻、艰苦忍耐、树立纪律、整体秩序,这些全是日后新运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新运背后有蒋介石长期的深思熟虑,以及他想借助新运造就一种全民的军事化。
蒋介石对新运的效果抱有很大期望,“相信三个月之后,南昌一定可以造成一种新风气,造成一个新南昌、新江西。半年以内,一定可以风动全国,使全国国民的生活都能普遍的新!那时,无论是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无论是要报仇雪耻复兴我们的民族,都不是什么难事。”
(一)新运开展前甘肃的社会概况
1.政治军事方面。1933年春,蒋介石调甘肃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接任杨虎城兼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另调朱绍良接替甘肃省政府主席。不久,蒋介石又在甘肃设立了驻甘绥靖公署,命朱绍良为该署主任。朱绍良到任后,即调来胡宗南第一师的第五团杨德亮部,和另一宪兵营驻扎兰州。“当时甘肃情况,确属复杂,民族问题和浓厚的封建势力,到处存在;地方军阀把持地方行政,各据一方。这些部队的饷项来源,主要靠就地拨款。当时在甘肃全省70余县中,凡是地方军队所驻的县份,县长和地方行政人员,多半是由驻军保荐的。地丁、钱粮,任意附加;临时派款,亦所在多有。”当时,到处都是土匪横行,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社会经济方面。1934年前,甘肃经济发展一直居全国之后,现代金融机构可以说寥寥无几,高利贷几乎全部垄断乡村借贷,经济发展相当缓慢。“甘肃农贷体制比较单一,主要以高利贷为主。自1935年起,新式农贷出现,农贷市场出现了新旧两种农贷体制。高利贷长期盘踞农村,其势力非常强大,新式农贷在发展初期,尚不足与之对抗。”因此,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新旧两种农贷实力对比悬殊,甘肃农贷市场主要是高利贷垄断全局,新式农贷在夹缝中缓慢发展,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整个甘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之,1934年前甘肃政治军事方面,封建、军阀各种势力长期并存,且均有自己的地盘和势力范围,普通民众生活苦不堪言;经济方面又被高利贷长期垄断,所以甘肃整个社会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二、甘肃新运推行的机构、主要内容和方式
(一)主要推行机构
甘肃省于1934年5月3日召开政府会议,朱绍良主席训令:“新生活运动乃为我全民族生死存亡之所在,其成败关键在我各地政府以及警长官与部队士兵能否实施,并皆须知其意之所在。……奉此新生活运动,为救亡图存之根本大计,挽救倒之狂澜,收以溺之人心。自蒋委员长在南昌提倡后,各省闻风响应,本省为西北中心,尤应及早励行,以树风声。除分令外,应遵照电示各节,笃信励行,以昨死今生之精神,力求个人私生活之改善,为僚属民众作表率是为至要,切记此令。”
1934年8月20日,“甘肃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制定各省市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组织大纲,共八条。并定本月二十五日下午三时在本府船亭召开新生活运动促进会筹备会议,赠送组织大纲查照届时出席的公函。”1934年9月30日,“甘肃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正式成立日期附送简章的代电(简章1份)。”1934年11月16日,“甘肃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公函(附送组织法1份),常务干事:朱绍良、田光山;由甘肃省党部、省政府、民政厅、教育厅、省公安局、军警督察处、各级学校、妇女团体各组织一队。每队队员以10人为限,各队设队长1人,由各队队员互推之;设总队长2人,由促进会指派;各队概称新生活运动宣传队,队数由促进会排列之;由十一月十五日起开始宣传一月,各队每周宣传时间及地点由总队长分配通知;宣传员须遵照蒋委员长讲演之新生活运动之要义及新生活运动须知,简明、通俗之语言讲述之。”
甘肃省政府主席朱绍良及省各厅局长、省党部各要员,构成甘肃省推行新生活的主要团队。新生活运动的推行虽然由总会发出指令,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甘肃省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内容
1.清洁卫生运动。甘肃省依据新生活运动总会规定,举行省会夏令卫生运动。“甘肃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卫生规约及检查各1份,请查照施行,遵照办理的训令。(附:卫生规约及检查手册1份)内容包括:(1)清凉食品商贩卫生规约7条;(2)夏令卫生运动6条;(3)顾客注意3条;(4)酒菜馆、茶社卫生规约11条;(5)娱乐场所卫生规约7条;(6);旅馆卫生规约7条;(7)理发店卫生规约7条.”
“视察中山医院新生活运动报告表门楼廊院过道中山堂办公室。(1)门楼(规模宏大,粉刷鲜洁);(2)廊院(平坦整洁);(3)过道(撒扫清净);(4)中山堂(顶棚漏雨、各种图表均未悬挂);(5)办公室(光线充足、器具整洁);(6)寝室(清洁整齐);(7)工役室(扫除干净);(8)厨房(整洁);(9)厕所(撒扫清洁)。”
2.三化方案的实施。新运中的“三化”包括生活生产化、生活军事化、生活艺术化。甘肃省在1934~1937年期间关于“三化”推行以下几个项目:(1)《甘肃省会公安局新生活运动三化方案推行办法》;(2)《甘肃省人民实行新生活须知》;(3)《甘肃全省各机关实行新生活办法》。其中对培养国民良好的个人素养做出了详细规定,涉及规矩、清洁、勤劳、节约四个方面的内容。
3.节约运动。甘肃省新运促进会主要从“节约、惜时、爱惜、乐业四个方面开展节约运动。要早睡早起,禁止赌博之娱乐;要节省开支,不许浪费;要多用国货;要爱惜公物,要利用废旧品;要乐业、敬业;还有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劳动服务等”。通过节约运动的开展,市民大都改掉陋习,吸食纸烟的人数大量减少,民众以服用国货为潮流,节约运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新运的主要推行群体
甘肃省新运的推行主体有:公务员、警察、师生、妇女。在1934年蒋介石制定的《新生活运动纲要》中指出:“各级行政单位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新运工作的开展。具体划分:乡民新运由区保甲长负责,工人新运由厂长或工会负责人主持,公务人员新运由各机关主管官负责,家庭妇女新运工作由妇女委员会负责。”
四、甘肃新运的评价
(一)推行效果分析
新运的推行有重大意义。首先,对国民的个人修养起到了良好的塑造作用,对文明的生活环境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其次,对社会传统陋习有改进作用;再次,国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有效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得以弘扬和发展。
(二)效果欠佳的原因
一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地方新运得不到相应的指导,对章程、理论的错误理解,相关人员不负责任;另一方面,由于甘肃自身的社会文化,推行过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脱离实际情况,推行人员缺乏认识等,影响了新运的实施效果,造成甘肃新运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甘肃新运推行时间虽短,内容却丰富多彩,在推行效果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甘肃新运中提倡的节约、禁烟毒、卫生清洁、妇女放足等,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
参考文献:
〔1〕关志钢.新生活运动研究[M].海天出版社,1999.
〔2〕王晓华.“模范”南昌新生活运动策源地[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
〔3〕邓元忠.新生活运动之政治意义阐释[M].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4〕秦孝仪.中华民国社会发展史[M].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1.
〔5〕易劳逸.1927年~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6〕弗拉季连·沃龙佐夫.中国的拿破仑——蒋介石的命运[M].红旗出版社,1992.
〔7〕拜伟,张鹤鸣.朱绍良在西北[J].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87.
〔8〕蒋介石·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纲要[M].南京行政院新闻局,1947.
〔9〕刘清扬.回忆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训练组[J].文史资料选辑(第85辑).
〔10〕邓述坤.宋美龄·基督教·新生活运动[J].文史资料选辑(第93辑).
〔11〕谢天培.“新生活运动”见闻[J].文史资料选辑(第40辑),2002.
(责任编辑 张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