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几点思考

2014-12-20薛若男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薛若男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要求人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思想。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必须发挥生态文明观念的作用,积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关键词: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1-0073-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并且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新的文明形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转变为行动的指南,更好地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一、我国生态问题不容乐观

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政策的指引下,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人们片面注重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导致我国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我国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白色污染严重。人类为了方便生活发明了塑料袋,这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不论焚烧或者掩埋都难以很好地分解。据统计,我国每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0%,这样大量的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还会给本来就缺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第二,水污染严重。某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肆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造成地下水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岌岌可危。据监察部的统计显示,我国近10年来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近几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达到1.4亿。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第三,大气污染严重。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排放的尾气含有大量有毒气体,给人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尤其是近两年城市的雾霾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如果没有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就会导致生态问题。地球虽然有巨大的生态承载能力,但是“所有的自然系统的生态平衡都是相对稳定的,通过自我调节而围绕某个中心点波动。如果人类活动的强度超过了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它就可能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①在我国尚未如此重视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之前,人们一味地从自然索取,导致了在尚未充分品尝经济发展的果实就品尝到了环境恶化的恶果。造成这样的结果,与不同利益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索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有关,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利益的冲突和博弈,他们的行为与目标离不开利益的驱动。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就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是人类的共同利益,是普遍性,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又存在不同层面的主体的利益的不同,这之间必然发生冲突,这是特殊性。所以,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支配自己利益的观念的不同,不同的主体选择了适应自己高消耗的方式,这种方式导致了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二、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生态文明观念的培养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遵循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而形成的新的观念,它的树立和强化保障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人们在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系列的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活动方式,生态文明观念是一个国家社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思想基础。先进的生态文明观念是价值取向,是实现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构建生态环境的思想前提。②

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想要生态文明建设顺利发展,需要每个人转变原有的价值观和发展观,树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观念,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因此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是对错误的观念的有力驳斥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每一项事业进行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否定的声音,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如此。

有人认为我国现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于社会的“原生态”,这是一种倒退的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历史的进步,而将希望寄托于回到过去的那种与世隔绝的自然的绝对“原生态”是不现实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对自然不作为,而是一种更高形态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关系更加和谐的文明。陈学明教授指出:“按照启蒙学者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与生态文明而不是与工业文明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和谐社会的基本标志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所以,将生态文明等同于不作为的“原生态”是错误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在还处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阶段,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认为生态问题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解决,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生态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消极的观念是不可取的。还有些人认为,为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在各个方面限制资本的发展,从而降低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并不冲突,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益本身,更是直接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我们要做的只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尽力避免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单纯追求经济的错误观念。

(三)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是当前发展的迫切要求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需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导致了对自然的过度索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过去的“向自然宣战”,转向如何处理好自然的关系,转变过去那种把增长简单地看作就是发展的想法,形成正确的政绩观,不能以GDP论英雄。

人们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消费欲望膨胀,高消费意味着高浪费,即意味着需要向自然索取更多而满足人们的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唯利益至上而忽略了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护自然。这些错误的观念都需要改变,要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如果放纵这样的观念的滋生,则生态文明建设难以更好地落实。所以,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是我们当前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从理论到实践: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包括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公民的参与程度,而且也包括政府对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力度,企业的生态责任意识。我们在提及生态文明观念时,往往只从公民的角度出发,而忘记了政府和企业,必须明确政府和企业也是落实生态文明观念的重要载体。

第一,转变政府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是高消耗、高污染,这是一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面对我国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政府必须转变原有的那种传统的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结合起来全面考虑、统筹规划。

转变政府的发展理念也包括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转变过去的单纯以GDP的多少评价干部的工作绩效。温家宝在第六次全国环境大会提出“三个转变”,其中就包括将牺牲环境来获取GDP的增长转变为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由GDP转变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在经济、政治、社会道路、世界观、人生观等制度、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并使可持续发展体现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各级政府的决策中。④总之,通过各种形式转变生态文明观念,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执政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增强企业的生态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其承担的生态责任的多少、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好坏,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有生态正义感,在自然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行使正当的权力,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我国这些年发展的理念和企业固有的唯利是图的特点的影响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承担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来的后果。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课题组在2010年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显示,仅以企业自身就其与社会相关信息的披露状况分析,以100分为满分,中国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和在华外资企业100强的环境指数平均得分14.95分,在三类百强企业中得分在20分以下的有216家企业。这就要求企业要主动承担起在发展中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引进先进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开发资源,合理利用资源,转变过去那种利益至上的陈旧观念,树立起兼顾经济发展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观念,继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才能获得更持续的竞争力。

第三,改变公民生态价值观念,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受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普通民众在面对生态问题时往往很冷漠,被动接受环境恶化的现象,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度不高,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这种错误的生态价值观念是不可取的。公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主要的群体之一,环境质量的好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培养公民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非常重要。

建设生态文明对政府和企业来说就是要变革制度,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对普通的公民来说就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关注生态问题,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虽然是一句随处看见的口号,但是却是要公民从心底里转变过去的观念真正做到转变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另外就是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高消费——高浪费——高污染,它们之间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因而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选择绿色的消费产品,追求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的消费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事,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对建设生态文明有重要的影响,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共同协作,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

注 释:

①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5.

②邬巧飞.论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维度[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③陈学明.生态文明论[M].重庆出版社,2008.27.

④卢风.生态文明新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78.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大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8.

〔2〕程样国,黄平槐.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的发展新境界[J].求实,2007(12).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
古丈毛尖制茶工艺的调查报告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的意义
浅析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