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多元办学模式改革 提升卫生人才培养质量

2014-12-20涂秀菊梅刚杨经儒叶奇峰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卫生办学改革

涂秀菊+梅刚+杨经儒+叶奇峰

一、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河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卫生技术人员匮乏,群众对各层次医疗卫生需求矛盾突出。据统计,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医师1.33人,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1.13人,远远低于全省每千人口医师、护士平均数。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技术人才的技能水平要求也有所提升。按照媒体对部分群众的随机采访调查显示,群众对农村基层医疗满意度不足60%。围绕当前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学历不高,诊疗水平较低的问题,河源卫生学校作为医学教育院校之一,理应肩负起重任,改变以“学校”为主的单一的办学模式,深化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的培养能力,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主要目标

坚持“培养农家子弟,服务农民健康”的办学思想,以服务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为己任,探索出一条多元并举的办学模式改革之路,做强做大涉“农”卫生职业教育。学校加快推进单一办学模式向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型,重点开展集团化办学、政府主导办学、校院联合办学、民企参与办学、校校合作办学等办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办学资源最优配置,促进政府、行业、企业、医院与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和活力,提高服务农民健康能力,以期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农村卫生技术人才。

三、实施过程

深化多元办学模式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更好服务农民健康。为此,学校全面推行集团给力、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模式改革。

(一)集团化办学

为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实力,提高服务农民健康能力,学校成立了由河源市卫生局等3个行政部门、河源市医学会等4个行业协会、市人民医院等112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等3所高校、河源理工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以及市一中等12所普通中学,组成的“河源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的成立使得办学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为推行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改变了过去单一、固定的办学模式。学校根据医院、药企等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在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中,开设了用人单位冠名的校企合作专班,如,护理专业开设了以老隆镇卫生院冠名的“老隆护理班”,助产专业开设了以连平县卫生局冠名的“连平助产班”,药剂专业开设了以九明制药有限公司冠名的“九明药剂班”等等。校企合作专班的开设,弥补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缺乏沟通的短板,并通过资源整合,发挥各自优势,为医院、企业量身打造急需的岗位技术人才。

(二)政府主导办学

深化多元办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职教集团的平台,更需要发挥政府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例如,学校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广东省乡村医生中等学历教育方案》的精神,结合河源乡村医生“无学历,水平低”的实际,为彻底改变这一无法适应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落后面貌,从整体上提高服务农民健康的水平,在省、市教育和卫生等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在全省率先举办乡村医生中等学历教育班,对河源市尚未取得中专学历的在职乡村医生,开展一次性中专学历补偿教育。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职业教育毕业生在上岗就业之前,必须取得相关执业资格证书。尽管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是一个有效提高农村医生诊疗水平的好办法,但是如果没有充分发挥卫生、教育等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并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学生毕业后也难以实现进一步发展。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卫生人才市场需求,开设医学相关类专业,毕业生只有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也才有资格上岗就业。也就是说,卫生职业教育如果没有发挥政府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深化办学模式的改革,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校院联合办学

为了提高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农村各层次医疗需求,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学校根据河源农村分布广,人口不集中的特点,与乡镇卫生院开展联合办学。即学校直接将教学点设置在乡镇卫生院,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利用周末及节假日集中授课,重点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选派专业教师定期跟踪学员学习进度,加大辅导学员学习的力度,并借助IPTV互动教学系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民企参与办学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引进企业参与办学,有效克服了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的局限性,使得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协调,直接为企业培养“有用人才”,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学校与立国制药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标准,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的制定,由企业向学校提供仪器、设备,建立仿真生产系统,并且安排30%的课时由药厂的技术骨干授课,打造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需求,在药厂建立“产教结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固定的实习场所,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五)校校合作办学

由于经济、区域位置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的教学资源与我省珠三角地区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学校的办学层次处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阶段,无法满足学生对学历进一步提升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不断加强与各高校的合作办学,既有助于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增强学校培养农村卫生人才的办学实力,满足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提升学历的要求。如,学校与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在成人教育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由学校提供教学条件,合作高校提供师资,按照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质量监控等方面的要求,全面对接合作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培养质量,由双方共同监控教育质量,严格教学质量考核,对通过考核的学生发放高校成人教育层次的毕业证书。此外,学校积极帮扶东源卫校办学。根据统计显示,学校安排骨干教师到东源卫校义务支教,累计达到196人次。另外,到目前为止,接受东源卫校选送到河源市卫生学校实训的学生共五批累计500人次。

四、条件保障

深化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需要政府及社会力量多方形成合力,共同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改革成果。一是教育等行政部门应打破政策在办学限制方面的“篱笆”,统筹安排卫生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范围,允许学校多元办学,鼓励学校开展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内容丰富的学历教育班。二是医院、乡镇卫生院应由被动变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在医院、卫生院设立教学点,及时根据本乡镇的卫生医疗人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三是学校应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加强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教师培训,以便保障多元化办学模式的顺利推行。四是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共同开发教学互动系统、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捐赠教学仪器、设备等实际行动参与到学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就业安置等工作中。

五、主要成效

学校推进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严格按照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求和人才质量要求,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和推动作用,依托行业、企业、卫生院、高校等多方的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构建了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卫生院、高校合作共赢的平台,切实增强了学校对社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办学实力进一步提升。如招生情况,近两年4274名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9.12%。二是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升。随着多元化办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全面扫除了学校与卫生院、企业、高校等方面的技术交流障碍,促进了教师与行内技术骨干的医技研讨,进一步提升了教师教学质量。如,教师科研能力突出,年平均论文1.36篇,全校近两年新增“双师型”教师85名。三是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学校护理、助产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2011年通过率为70.26%,2012年通过率达83.33%。此外,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也屡获佳绩。近两年中,学校获全省一等奖人数占全省一等奖总人数的42.86%,在全省卫校中获得全国二等奖人数最多。

六、体会与思考

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成效周期长,不能期望其对社会、对企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目前,多元化办学模式改革尚在不断完善之中。学校与政府、企业、高校、卫生院等方面的合作办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就业岗位、实训资源及培训任务的浅层次的合作层面,而应该不断深入到文化理念对职业教育的渗透。因此,在多元办学模式的机制下,学校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握政策,更新合作办学的思路,时刻关注社会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确定培养培训方案,真正把多元化办学这块牌子擦亮。

(作者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卫生办学改革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智取红领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