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福利企业解决残疾人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
2014-12-19白婉琪
白婉琪
一、摘要
本课题在调查了解珠三角地区福利企业的现状以及残疾人就业的情况,并深入了解我区五间福利企业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六项建议。这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为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和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建议。
二、问题提出
2013年暑假时,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志愿者参加了高明区的助残活动,使我对残疾人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深入了解,知道他们大部分都有工作,而且是在名为福利企业的企业工作。这些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进一步进行调查,发现残疾人群体在我国的就业率不高,而且我国的福利企业的数量较少,还有福利企业面临倒闭的局面。这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于是,我就确定了这个选题。
三、研究过程
1. 资料收集
2. 实地访谈
3. 设计问卷
4. 实地调查
5. 分析和评价
6. 撰写论文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数据
六、研究结果
1. 佛山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福利企业数量偏少,福利企业的残疾人就业数量也不多。
2. 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珠三角地区福利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福利企业数量在不断的缩减,残疾人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减少。
3. 残疾人的工资相对较低,而且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劳动。
4. 地方政府帮扶福利企业的政策和措施不足,在制度上还没有完善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不利于福利企业的健康发展。
5. 福利企业对残疾人进行心理上的关怀和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职的心理导师。
七、建议
一是完善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给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政府加大对福利企业的信息支持力度,为福利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优化福利企业的就业岗位,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政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五是残疾人要积极融入集体和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六是创新社会管理,引进社会资源,创设和谐的社会关系。
八、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 通过调研,发现珠三角地区福利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减少的现象以及福利企业的在职残疾人员工也呈减少的趋势。
2. 通过调研,发现福利企业或一般企业缺乏对残疾人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没有专职的心理指导师。
九、后续研究计划
扩大研究范围,延伸至整个佛山五区或整个珠三角,增加课题研究的可信度。
十、收获与体会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地考察、调查、采访、分析和研究,我获益匪浅。一方面,了解了高明区残疾人就业的基本情况和福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了社会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研究过程中收获了各种体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我的抗挫能力,提高了我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