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行先试,破茧成蝶

2014-12-19龙建刚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转设商学院师范大学

龙建刚

1998年,华南师范大学与广州康大工业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真诚握手——筹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1999年开始正式招生,成为广东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

2014年5月,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正式转设为广州商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而成的普通本科高校。

无论在民办教育事业举步维艰的创始阶段,还是日益成熟勇于改革追求创新的今天,在15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州商学院(原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既有勇者的改革与创新,亦有智者的思想与眼光;既把质量和信誉放在第一位,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又以人为本,为社会培养了2万余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一路走来,精彩无限……

重茧:发展方向山重水复之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一耳熟能详的人生终极追问,其实同样适应于我们对学校发展的现实思考。当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走到2013的时间节点,此时,教育部颁布实施《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已经五年整。作为广东省第一所独立学院,站在学校发展的历史分水点,如何谋划自己的转型发展,又应该如何看待故我的成长,如何考量今我的现状,如何定位未来之我的教育理想与追求方向?成为当时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人必须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

检视15年发展成绩单:学院校园占地面积近千亩,总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已建成8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各类图书180余万册,纸质中文期刊报纸近1300种,电子中文期刊7377种。学院设有8个教学院系(含国际学院),开办22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万余人;学院已为广东输送了2万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从建设伊始,学院的每一步发展都踩着改革开放的鼓点,一直担当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先行先试的探路者,敢于担当,也收获了无限精彩:199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学生,是广东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东省最早开办本科教育的民办高校;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培养国际会计人才,首开广东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先河;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全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独立学院;201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和美国贝尔维尤大学合作开展双学位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走在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嬗变:转设普高豁然开朗之境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普通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教发[2011]9号)指出,“布局合理,条件具备,办学行为规范,并列入省级人民政府‘十二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的独立学院,可以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程序,申请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本科学校” 。近年来,教育部要求各省市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政策法规,科学制定具体改革方案,促进独立学院依法办学、推动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对具备相应条件、符合优化高等教育布局需要的独立学院,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可报请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

在此背景下,2013年初,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合作双方审时度势,对学院未来的发展进行科学决策,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率先向教育部提出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底,教育部派出专家组对学院软硬条件(特别是校园占地面积与环境、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等)进行全面考察,认为学院办学条件完善、办学质量好、办学行为规范,办学定位符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14年5月16日,教育部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转设为广州商学院。由此,广州商学院成为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校。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广州商学院的成功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原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办学努力厚积薄发的结果,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一直在民办高等教育的路上执着前行,默默追求。

1. 厘清理念,让思路更加清晰。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在1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秉承华南师范大学治校、治教、治学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并在办学实践中逐步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学院通过《章程》《事业发展规划》等形式确立了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立足服务广州乃至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立足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探索中国民办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模式,努力把它办成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化、开放式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广州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努力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地处广州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的区位优势,直接对接广州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的产业布局,培养大量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努力成为民办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学院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推进应用型大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国际交往密切的优势,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型高校建设的先进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经验,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势,推进多元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发展新道路。

努力成为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地。学院紧紧围绕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任务,直接对接广州市尤其是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的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引进工学结合、既有扎实理论研究基础,又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的专家团队和学科带头人;推进教师与广州市、特别是广州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相关企业、机构进行深度合作研究、开发和创业,实现区域内优秀人才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2. 锻造师资,让队伍更有力量。

根据学院的发展定位,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经过15年的努力,已建成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敬业稳定的教职工队伍——现有教职工706人,其中专任教师545人,兼职教师34人,生师比为17.87:1;专任教师中教授61人,副教授114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的32.1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3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7.34%。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学院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双师型”教师比例更趋合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实施“学术带头人引进计划”。学院引进符合学校定位、学校急需的高水平师资,探索设立“讲座教授”岗位,到2015年,力争博士、教授、副教授等高学历、高职称、实践经验丰富人数明显增加,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升。

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院设立师资专项发展基金,重点培养具有博士学位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学院实施“名师培育工程”、“低职高聘工程”、“访问学者计划”等项目,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选派了一定数量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或做访问学者。

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一批来自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学院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具有“会计师、经济师”等专业技术资格的双师型(双师素质)教师22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92%。

此外,为稳定教师队伍,学院除了事业留人、发展留人的策略外,坚持以人为本,修建了“教师新村”、“教工之家”,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待遇和福利,通过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将教师的个人追求和学院愿景高度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向心力。

3.建设专业,让特色更加响亮。

专业建设是一所普通高校实践自我的教育理想,建构理想的高等教育的根本路径。学院紧密结合广州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需求,直接对接广州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应用服务类本科专业,培育新兴交叉专业。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现有22个本科专业,涵盖经、管、文、法、工、艺等6大学科门类的12个一级学科,形成了以经管类学科为核心、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多学科深度关联、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架构。每个专业均成立有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企业高管、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确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重点建设专业;确立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为特色建设专业。

经济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得了广东省政府民办教育专项资助。电子商务专业和会计学专业,获得了广东省“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立项。

4.开放办学,让视野更加开阔。

广东经济社会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占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广州外向型经济发达,国际化程度较高,更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竞争中勇立潮头,必须不断突出办学特色。学院把“应用型、国际化、开放式”作为办学特色来凝炼,不断推进和发展。

2001年,中国刚加入WTO,学院董事会就意识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熟悉国际通行规则人才的机遇。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办国际会计专业;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与美国贝尔维尤大学合办国际物流专业(双学位)。

学院和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高校合作,签订学生交流协议,目前有一批学生在外学习。

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旅游、国际法等专业,开设了双语课程;选派教师赴国内外大学访问、进修,开阔了教师视野。

起舞:未来发展前进方向之思

广州商学院在广东独立学院中率先成功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学院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于未来的发展,广州商学院董事会及管理团队已勾画清晰发展思路:学院将致力于建设极富特色的应用型大学。

1.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

广州商学院转设后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已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以更自信的姿态面向社会办学。学院的发展战略是:成为广东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排头兵,成为国家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试验田,成为探索和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先行者;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重要影响,引领广东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全国同类高校前列,成为综合实力强、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2.推高人才培养层次。

在过去15年中,华南师范大学对广州商学院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帮助。在广州商学院成立前,华南师范大学与学院投资方康大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华南师范大学继续对转设后广州商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等管理工作给予帮助和指导,以确保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水平”。广州商学院在15年的办学历程中,与华南师范大学结下的深厚情谊,将会不断延续和升华,华南师范大学对广州商学院的发展也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双方将开展更深、更高、更广的战略合作,支持学院提升办学层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共享优质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双专业和双学位教育,等等。

3.打造协同育人机制。

广州商学院位于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核心区域,广州开发区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中新知识城”是广东省倾力打造的、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项目,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亟需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区内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直接对接广州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广州开发区、中新知识城的产业布局。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院发展举措:在中新知识城规划中,将以学院为中心和重点,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组团;管委会批准区国资公司和学院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科技转化示范区。今后,广州商学院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将积极打造地方政府、学校、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实习就业等方面和区内企业、单位全面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采访手记:教育因理想而美丽

教育需要理想,更需要信念。

一个纷繁芜杂的时代,一个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社会,当我们在功利喧嚣中集体浮躁,教育便丧失了沉静这一最为优雅的品质。或许,我们从来就不缺乏对教育本质的认知与追求;或许,我们也从未对教育模式缺失改革的勇气与变革的智慧。但我们之所以与教育的本真逾行逾远,只因教育理想在我们的实践中始终缺位。

教育需要耐心,成长需要时间;教育需要等待,成长需要过程。而无论是耐心地等待,抑或时间与过程,都是对教育理想的一种坚持。

而正是在这种坚持之中,广州商学院(原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已经静静走过15年的光阴。

22个本科专业,近1000亩美丽的现代化校园,500多名专任教师,10000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由这里走向社会,广东省第一所独立建制的普通本科高校……15年的成长收获令人赞叹。然而在这硕果飘香之后,广州商学院又经历了多少坎坷和艰难?但她从未感叹沧桑,只是默默执着前行,将一切慢慢内化为自我拔节向上的支点,不断强大的积淀。

走近广州商学院,解读广州商学院的成长之路,解析广州商学院的成熟模式,解构广州商学院的成功因子,对于民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品味广州商学院的发展,记者总觉得她的美丽在于对理想教育的个性注解,更在于她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因为,理想教育回答了“我是谁”的终极追问,教育理想回答了“我要到哪里去”的现实思考。当这两大哲学命题都清晰之后,广州商学院便突破了自我发展的重重茧壳而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当她在民办高校的发展之路上扇动翅膀,跳起引领之舞时,其所产生的“蝶舞效应”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本文图片由广州商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转设商学院师范大学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在晋招生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名单
基于SWOT模型的独立学院转设背景下招生工作策略探究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湖南商学院学人简介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