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2014-12-18陈冬英
陈冬英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书香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一、让学生想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前提。
1.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饱满,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讲《松鸡和乌龟》的故事,当我讲到乌龟们为了让松鸡能整天呆在洞里陪它们玩耍,便在松鸡的同意下把松鸡的羽毛全部拔光。这样松鸡没法飞走,它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是有一天正当它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黄鼠狼闯进洞里扑向松鸡,一口咬住松鸡的脖子……讲到这儿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局就借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美妙境界中感受课外读物的诱惑,学生主动去阅读,这种做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与课内阅读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
教师要依据课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课外书屋,去阅读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在学生迷茫之际,我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两种有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种子传播的神奇之处。之后问:你们想知道神奇植物的一些传播种子的方法吗?那就快去读《植物的秘密》这本书吧!这时学生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让学生会阅读
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是不够的,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阅读的方法有多种,首先要选读。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必要时要精读,因为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基本的手段。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有时也可以速读。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在快速浏览中对信息做出判断和处理。理解性阅读是指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阅读。比如数学,还有其它科普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也不能观其大略,而是通过演绎、计算,精确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应用,这种阅读方法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指导。摘录批注也是阅读中很好的一个积累知识的办法。根据自己的需要,学生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做注释、写评语,“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还可以针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三、让学生能阅读
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首先要保证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不能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全被所布置的作业挤满了,要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次,要帮助学生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教学需要,认真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四、让学生常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阅读引向深入,我让学生制做阅读记录卡,学生每周要做两张阅读记录卡。阅读记录卡包括姓名、班级、阅读时间、阅读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可以是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是某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好词、好句、精彩片段、读书感受或体会。我还给学生搭建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如讲故事比赛、朗诵诗词大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读书记录卡和手抄报展示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我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形成了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需要教师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才能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