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引领成功习作
2014-12-18彭斌
彭斌
古人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说。在习作教学中,我把单元或考试中的习作,称之为大习作,乃“天下屋”;平时的小练笔,就是不可缺少的“一屋”了。小练笔这“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屋”? 那么这一屋要怎样扫?我认为要天天扫,随时扫,让学生扫得高兴,还要扫得自由。
一、降低起点,让学生爱上小练笔
小学生,姓“小”,小练笔更是姓“小”。练笔的内容要灵活自由,可以是真实见闻,也可以是奇思妙想;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道听途说;可以是是教材仿写,也可以是放飞想象。只要能表达学生自身的某种感情,说清想说的意思,都应尊重和欣赏学生的童真、童心和童趣。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我们应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宽容、再宽容。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表真情,吐真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教师如果能让学生明白习作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而是生活和与人交流的需要,就是很大的成功了。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勤于小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它能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
1.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借”给学生一双慧眼
比如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和毛笔打交道,在使用中有许多感悟。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面对毛笔,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这个问题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许多人在用我时,都对我“深恶痛绝”,说我把它们的手呀、本子呀、桌子呀全弄脏了,这里面我可是有冤情的。第一,主人在让我“吃饱喝足”后,没把我的“小嘴”抹干净,能不沾得到处都是墨水吗?第二,主人没把我的姿势摆好,使我横也不是竖也不是,有时他还不甘心地到处乱甩,那真叫一个“惨”,能怪我吗?
2.巧做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生活回忆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常常“言之无物”,这就需要教师指导他们在平时多多积累,储备生活素材。如要想写好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新的发现”,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留心观察,动手试验,写了好几篇“百字日记”(即小练笔);再给学生欣赏有趣的佳作,如“我发现老鼠偷了我的花生”“我发现小猫在练爪子”,欣赏之后再归纳写法;随后学生在大习作中,就有了精彩的作品:《我发现小狗撒尿的秘密》《我发现了蜘蛛织网里的世界》《我发现老师为什么长痘痘了》等,这些都是来自生活中真实而又有趣的事。
3.创设机会,巧设练笔
小练笔虽然篇幅小、要求不高,但经常写,一段时间后也会产生无内容可写的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疑无路”的困境,享受“又一村”的喜悦。如在冬季流感病毒“猖獗”时,让学生查查有关资料,“给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写几句话,预防流感可以怎么做。”
三、巧借教材,让学生随文小练笔
随文小练笔要突出四个字:短、小、广、活。“短”即训练的时间要短,五六分钟即可,当然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一篇成型的小练笔是不太现实,甚至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敷衍了事,为此可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延伸到课外;“小”即主题要小;“广”即面向全体学生;“活”即灵活安排,根据阅读教学进程随机安排,在形式上追求多样化。如在第五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两句话:“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引导学生想像品味、感受语言内涵后,我引导学生这样仿写:秋天把 给 , 像 。学生这样写:“秋天把橘红色给了橘子,金黄的橘子像一盏盏灯笼,照啊照啊,映出了农民伯伯的笑脸。秋天把金黄色给了稻田,金黄色的稻穗像一串串珠宝,摇啊摇啊,摇来了农民伯伯的笑脸。”这些精灵般的语言独具匠心,它以文本语言为材料,通过借鉴、迁移、转换等,将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用语言表达出来,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尊重个性,让学生自由小练笔
我让学生不拘形式、不论内容地自由倾吐心中话语,营造自由表达的天地。
1.丰富形象性思维,适时小练笔
形象性思维是小学生最“善于”和“乐于”的,其训练方法简单易行。如我在黑板上画个“○”,问:“这是什么?看谁能说得和别人不一样。”“○”的奇想,让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是月亮,有的说是月饼,有的说是奥运五环中的一环……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着多姿多彩的创意构思。
2.尊重个性化语言,适机小练笔
在指导小练笔时,要呵护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更要呵护学生各自拥有写作的优势和特长。如有的学生喜欢突出个性:“老爸是我的‘死党。”有的流露自己独特的视角:“唉!今天的太阳要是黑的,那该多好!”有的习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生活:“考不到90分,就会招来爸妈的‘混合双打”……
小练笔给了学生自主观察与表达的机会,他们能比较轻松地享受成功的喜悦,于是他们更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了,渐渐地“心动而笔动”,把习作当成了生活的乐趣和交流的需要。这样的小练笔,怎能不引领学生成功习作呢?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