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14-12-18李素美
李素美
江苏洪泽县人民医院 洪泽 223100
青光眼作为一种眼科疾病,已经成为致盲重要因素。根据医学界对青光眼逐步研究,认为高眼压或视网膜缺血使RGCs不断凋亡[1-3]。现今治疗青光眼均以降低眼压为目的,虽然眼压得到控制,但是许多青光眼患者仍会有进行性视野缺损现象出现[4-5]。研究表明,改善视神经乳头血供能缓解或阻止RGCs受到损伤[6-8]。因此需找到一种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青光眼。本文探讨尼莫地平对青光眼RGCs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3—2013-04我院确诊为青光眼患者78例,男41例,女37例;平均年龄(45.6±3.3)岁。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46.6±4.3)岁。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2±1.3)岁。所有患者均无外屈光间质不清及眼底病变。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进行一般临床青光眼治疗操作。观察组加用尼莫地平治疗,30mg/片,2次/d。
1.3 疗效评价 优:眼压<18mmHg,对光敏感度强,无视野进行性损害现象出现。良:眼压略>18mmHg,对光敏感度一般,少量视野进行性损害现象出现。差:眼压>18mm-Hg,对光敏感度弱,出现视野进行性损害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视网膜对光敏感度比较 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组视网膜光敏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视网膜对光敏感度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视网膜对光敏感度比较 (±s)
组别n 视网膜光敏感度/dB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40 15.52±2.24 16.48±3.06 16.05±2.48对照组38 15.28±2.74 12.36±2.65 10.49±2.59
2.2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青光眼作为现今世界上排名第二致盲疾病,其发病机制是RGCs的不断丢失及其轴突数量减少。青光眼发生病变是由于眼压高或者视网膜缺血,紧接着引发大量链式反应,逐渐形成RGCs层内部神经营养因子减少、视网膜及玻璃体内谷氨酸浓度不断上升、RGCs内Ca2+发生超载、NO和自由基不断增加,以致引发RGCs凋亡。神经营养因子、谷氨酸、Ca2+以及NO和自由基共同对视网膜神经节起到良好保护作用[9]。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组视网膜光敏感度几乎无变化,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尼莫地平治疗青光眼有效保护了RGCs。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纠正了视神经缺血症状。视神经缺血是造成视神经损伤重要原因。研究发现青光眼病患视神经血管调节变得紊乱,不能缓解眼压升高[10]。另外,青光眼病患还有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流变学异常现象,同样会使得血液供应不足。尼莫地平能够很好抑制Ca2+内流,使血管得到舒张,增加血液提供。另一方面,尼莫地平可缓解RGCs钙过量。青光眼晚期RGCs将会进行性凋亡,在RGCs凋亡时,Ca2+作为重要信号分子,传输细胞间信号[11-14]。黄进瑜等[15]研究报道,在眼压较高时,RGCs中Ca2+过量且其随时间还会继续增加。因此必须使用钙通道阻滞剂防止高眼压时RGCs受到损伤。尼莫地平是很好的钙通道阻滞剂,具有很高脂溶性,易穿过表层细胞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增加眼部血液流动,疗效显著。综上所述,尼莫地平治疗青光眼疗效较好且很好保护了RGCs,不良反应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1]陈莲,石晶明.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3,33(4):384-388.
[2]魏文,李运,杨晓冉,等.慢性高眼压致兔视神经及视功能的损伤[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25-528.
[3]刘钰,李平华.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组织蛋白质组变化的初步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0,1(4):169-172;178.
[4]刘冠禹.青光眼视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发展[J].医学综述,2010,16(8):1 223-1 226.
[5]李海军.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客观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0,30(6):594-596,600.
[6]胡泊.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保护性治疗发展[J].医学综述,2013,19(10):1 804-1 807.
[7]方家华,徐尤学,李静波,等.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及视神经再生策略[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8):629-632.
[8]董文娟.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23):1 243-1 244.
[9]陈慧慧.青光眼视网膜节细胞的免疫调节研究发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0,12(4):569-571.
[10]石蕾,徐桂华,许波华,等.青光眼患者眼压控制方式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 477-1 478.
[11]廖圣芳,陈汉民,王玉差,等.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0):1 070-1 074.
[12]娄敏华.尼莫地平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36例[J].中国药业,2013,22(9):65-66.
[13]夏吉星,陈军.尼莫地平辅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3,16(6):868-870.
[14]刘爱好,冯云伟.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1):84-86.
[15]黄进瑜,覃君德,龚彩芬,等.尼莫地平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影响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13,41(5):6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