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介入颅内出血(血肿)清除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价值
2014-12-18曹雄彬匡良洪刘雅芳孙元平南毛球石云琼
曹雄彬 宫 丽 匡良洪 刘雅芳 孙元平 南毛球 戴 军 石云琼
湖北黄石市中心医院 1)神经内科 2)药剂科 3)肾脏疾病发生与干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5000
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通常是指患者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导致患者脑细胞遭到破坏,出血后压迫周围神经组织[1-3]。颅内出血会增加患者脑部耗氧量,导致脑部氧气供应不足,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微创介入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有效提升了颅内出血的治愈率,为临床诊治脑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01—2013-0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颅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血肿;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手术清除血肿,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男63例,女37例,年龄42~82岁,平均68.3岁。其中高血压20例,糖尿病10例,冠状动脉硬化疾病5例,脑内出血19例,发病时间6~24h,详见图1。
图1 脑出血患者CT影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外科手术形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治疗方式:参照患者颅内出血(血肿)的具体类型选用一种或者几种手术形式进行治疗。在局部麻醉或镇静条件下,选用直径为3~5mm的钻头专控,选用合理规格的一次性YL-I型颅内出血(血肿)粉碎穿刺针[4-6]。随后使用液化剂,液化剂为尿激酶,用量需要参考患者血肿的大小以及液化的程度决定,一次用量控制在0.4~7万U,配置3~6mL,沿着硅胶管植入血肿腔内,夹闭5~7h可开放引流,尿激酶的用量应当控制在1~26万U内。对于脑外出血的患者,应当采用外引流术、穿刺术及抽吸术进行清除,置管后应当采用50mL的注射器进行抽吸,第一次抽吸的血量应控制在总血量的62%~83%,随后进行液化引流术。对于原发性脑室出血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来说,应实行脑室外引流术、穿刺术及液化术等进行清除。同时还需加作腰大池穿刺脊髓-生理盐水置管术,待腰穿结束后,应分次计算脑脊液与生理盐水置换(释放出5~9mL的脑脊液,注入4~7mL的生理盐水)。需注意的是,每次腰穿置置换脑脊液的总量应控制在23~46mL,每隔1~2d实施一次,通常可进行1~4次腰穿,详情见图3。
图3 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前后CT影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清除率83.34%,对照组50.57%,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出现发热2例,感染1例,出血2例。对照组发热6例,感染8例,出血10例,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血肿为38.93mL,治疗后的血肿为4.31mL,血肿吸收率为84.87%,对照组治疗前血肿为37.51mL,治疗后的血肿为10.88mL,血肿吸收率为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颅内出血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低,使用传统的外科手术及保守治疗的疗效差,病死率达73%。微创介入颅内出血清除术能够显著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且疗程短,手术创伤较小,是当代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7-8]。使用微创介入治疗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痛苦,且用药量小,不存在耐药性差等问题。此外,微创介入治疗对于正常的神经组织产生的影响较小,能够使患者快速康复,通常在术后12h后即可正常活动,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同样适用,且微创介入技术将软、硬通道结合起来,有效避免了单一使用软通道进针方向不易把握等问题,能够快速且准确的进入出血灶,清除血肿。需注意的是,在实行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因此医生及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提高治愈率。综上所述,使用微创介入手术清除颅内血肿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1]刘振川,徐立明,赵仕欣,等.微创介入颅内出血(血肿)清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临沂医专学报,2009,34(1):61-63.
[2]刘振川,徐立明,赵仁欣,等.微创介入颅内出血(血肿)清除技术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22(2):41-44.
[3]杨晓明,冀兵,蔡颖琦,等.超早期微创伤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31(4):52-54.
[4]刘炜,陈亿民,林宜生,等.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0,22(7):44-47.
[5]朱廷彦,贾军,潘昆仑,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重型脑出血36例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11,66(1):83-85.
[6]李安源,岩亮,王宏江,等.颅内血肿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J].云南医药,2009,55(4):71-73.
[7]钱佳栋,刘凤强,徐德明,等.创伤性颅内出血早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评估伤情的意义[J].浙江创伤外科,2011,71(1):92-94.
[8]郑元回,章剑,郑金意,等.手术干预对急性颅内出血病人心肌损伤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1,37(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