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缺血处理治疗的疗效评估

2014-12-18唐国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2期
关键词:传导氧化应激资料

李 君 唐国建

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内分泌科 常州 213200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心肌缺血预处理(IPC)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侧支循环,以此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实现缓解细胞凋亡、线粒体钙超载及抗氧化应激的目的[1]。有学者通过大量动物及人体试验发现,远端肢体IPC与IPC对肢体、肾、脑、心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过对于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其治疗效果则参差不齐[2]。为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缺血处理的效果,对我院2013-08—2014-08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08—2014-08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不存在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病变、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哺乳期、妊娠期及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女20例,男40例,年龄56~88岁,平均(63.2±3.2)岁;对照组女24,男36例,年龄53~87岁,平均(60.4±2.9)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其四肢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测定,即: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并给予适当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缺血处理,即每天同一时间在患者的上肢上臂给予缺血预处理。选择带充气的标准血压计,对患者上肢上臂的固定位置施加适当的压力,直至桡动脉波动消失5min,然后放气再灌注5min,循环治疗5次,每10d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患者临床体征的恢复情况十分明显,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感觉、运动速度恢复正常或加快。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体征基本恢复,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感觉、运动速度有所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上未发生任何变化,其肌电图的检查结果基本上未发生改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5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SCV、MCV比较 2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右正中神经、左腓总神经运动神经、左胫神经传导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n(%)]

表2 2组患者的SCV、MCV比较

3 讨论

目前,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3-4]:(1)缺氧与缺血因素:即长期高血糖导致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内皮细胞与血管细胞肿胀、血管内膜增生,导致患者出现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氧化应激增强。当自由基过量生成时,就会加重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如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就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患者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氧化应激反应: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其神经内膜氧化应激产生的活性氧可能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直接毒害,导致神经细胞信号转导异常,细胞能量代谢异常,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代谢学说与血管学说均认为氧化应激反应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一定要注意患者是否存在氧化应激反应。

目前,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其效果参差不齐,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糖尿病治疗仪、针灸通经活络等治疗方式也开始得到应用,但其疗程较长,且费用较高,因此这些治疗方式难以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缺血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来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以便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帮助。因此,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本研究中治疗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1]赵红燕,王彦富,韩朝鑫,等.缺血处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16):58-59.

[2]杨琼玉.黄连纱条配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6):609-610.

[3]许云梅.中药散剂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4):72-73.

[4]吴海波,郑海飞,石晓聪,等.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5):35-36.

猜你喜欢

传导氧化应激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