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再思考

2014-12-18周冲

中国广播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新媒体

周冲

【摘  要】本文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了在伊朗国际广播节的所见、所闻、所谈、所想,通过对该广播节及论坛的介绍,引出了当下全球广播的发展现状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这些针对广播背后价值的挖掘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再思考”与“新认识”,实际上是广播及其从业者面对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伊朗国际广播节   国际广播论坛   新媒体   再思考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伊朗国际广播节由伊朗声像组织(IRIB)主办,亚太广播联盟(ABU)协办,集主题展览、节目交流、学术研讨、奖项评选等诸多活动于一身,是目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广播节目评选和业务研讨活动之一。2014年5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伊朗国际广播节暨第五届国际广播论坛在德黑兰举行。除伊朗国内的专家学者和媒体人士外,还有来自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波兰、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以及亚太广播联盟的20多位代表参加。本人有幸受广播论坛组委会的邀请,作为中国代表全程参加了这次盛会。短短的三天时间,这座城市和广播有关的角落几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用“收获满满、信心十足”八个字总结亦不为过。整体来说,提高了认识、认清了形势、增进了友谊、增加了信心,在此谨以“随笔”形式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参观:改革的力量

作为伊朗国际广播节的主办方,成立于1938年的伊朗声像组织(IRIB)是伊朗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全国覆盖的广播电视媒体,至今已有76年历史,在伊朗占据绝对的强势地位。该组织目前共有25个广播频率,还有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其它媒体。此外,它还承担了具有行政性质的标准制定和宣传教育职能,并拥有一所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参观伊朗声像组织是广播节的重要交流活动之一,包括参观广播电视等频率(道)的录制间、直播间、技术后台、新媒体实验室等。其间,我与伊朗声像组织的副主席、频率总监、主持人、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反复提到的改革(Reform)一词。作为一家具有垄断性质的“全媒体”组织和行业龙头,尽管在收听(视)率和影响力上在国内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为了适应公众消费口味的变化、对外传播(主要是在伊斯兰世界)的功能发挥以及适应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形态的出现,伊朗声像组织近些年一直在强调改革,并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一是在组织结构和生产流程上为适应新技术而进行了调整。主要是简化,组织机构日益扁平化,节目制作流程上尽量缩短,同时与电视节目中心、新媒体实验室等直接衔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二是对节目本身的创新。目前主要在音乐、青年等频率进行探索,加强与受众的互动,节目内容精益求精,加入了更多流行元素。三是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伊朗声像组织有一所大学,学校与广播电视机构在一起,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将实习与学习结合在一起,毕业后可以通过竞争直接进入伊朗声像组织工作,也可以选择去其他媒体或者领域。这次改革,在保留既有优势的同时,打破了“专业对口”和“内部消化”的藩篱。一些主持人岗位不再要求必须“科班”出身,同时大幅度增加大学以外媒体人才的引入,增强了活力。据介绍,这些改革措施目前都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评奖:人文价值与内容创新

评奖是伊朗国际广播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颁奖典礼是整个行程的压轴活动。近些年伊朗国际广播节的评奖在瘦身的大背景下,逐渐将评奖(尤其是国际性评奖)焦点转向那些具有国际普遍性、凸显广播特点与人文价值的作品,具体包括6个奖项类别:特写(Documentary)、短特写(Mini-Feature)、短剧(Short·Drama)、公益广告(Public·Service·Announcement)、创意类节目(On-Air Personality)与互动类节目(Interactive Programs)。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2006年参加伊朗国际广播节评奖以来,每次都有所斩获。在2014年5月12日举行的颁奖典礼上,由中央电台选送的公益广告《海豚的世界》获得了公益广告类的二等奖,亦是此次广播节中两个非伊朗国家获得的奖项之一。

在交流研讨过程中,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在大众快餐文化背景下,广播背后人文价值与创新性缺失问题。尤其是在与视频竞争的过程中,对时效性的过分追求和新技术的技巧渲染往往容易使人忘却广播“给人以最大想象空间”这一纯声音媒介特色。这不是技术方面的原因,也不是广播业者的能力问题,根本原因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与发展环境。当然,这种对人文价值与内容创新的追求也正在回归,在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国家的电台中,以新颖主题和人文关怀的“慢广播”“轻广播”节目正在兴起,受到了听众的欢迎。

在此次评选上,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优秀广播节目对作品背后内容创新与人文价值的深度挖掘,无论是长达二三十分钟的特写和创意节目,还是最多只有90秒的公益广告,都是如此。事实上,伊朗国际广播节每届都会根据广播业界的发展实践调整其评奖标准,而本次评选公开的主题(Aim & Target)、内容原创性(Originality of the Content)、制作技术(Production Technique)、时效性(Timings)四项标准,实际上都反映出评委会的直接意图。

以两部获奖作品——中国的公益广告《海豚的微笑》和斯洛伐克的短剧《The Last Message》为例。通过与评委的交流获知,它们之所以获奖,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主题价值凸显,对生态环境与人类亲情的关注与珍视,都是人类共通的、人文内涵丰富的选题。在具体关注面的选择上,从“海豚”“短信”这样的小点切入,以小见大,既能让听众易于理解,又达到了触动心灵的效果。二是新颖,除了作品创意新颖外,对声音的创新设计与运用也有其独到之处。特殊的声音选择与处理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收发短信的声音和海豚的声音,既熟悉又陌生,为听众预留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用自然的音响和平时的声音传达节目主旨,尽量减少旁白和话外音,完全没有说教或硬性拔高的感觉,很容易打动人。

论坛:再思考与新认识

伊朗国际广播节从2008年开始设立国际广播论坛,围绕广播的相关话题,向全球广播学界与业界的专家、学者征集论文,编辑成册,并邀请部分代表参加广播节面对面的交流和研讨。本次论坛是设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共收到论文600余篇,分两个会场和六个板块进行。本人也以《从挑战到机遇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广播发展》为题,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广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机遇,向与会者进行了介绍。

“Rethinking Radio”是本次广播论坛的主题。根据主办方的阐释,其中的“Rethinking”,既有“再思考”的含义,也有“新认识”的目的。旨在通过与会业者、学者的充分交流,重新认识广播在众多媒介竞争中的独特价值,以及它与受众、技术、经济、文化、宗教的关系变化,尤其是在面对新媒体的机遇与挑战过程中,再次思考广播的未来发展路径。倾听世界各地选送的优秀广播节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播业者、专家进行交流,使我对广播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与思考。

第一,广播作为重要的大众媒介,在社会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从德黑兰机场到酒店的出租车上,我一直在听车上的当地广播,尽管语言不通,但是仍然能感受到广播给司机的工作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此外,通过与各国代表的交流得知,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日本、新加坡,还是在较落后的马来西亚、叙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广播在不同文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环境里,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新闻、音乐、交通等领域,广播的伴随性强、时效快等优势仍旧十分突出。在伊朗,尽管电视与互联网发展迅速,但无论是对两伊战争这样的历史大事,还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广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播不仅有新闻、体育、伊斯兰音乐、流行音乐、故事等大众频率,还拥有专门针对少年、青年、老年等非常细化的小众频率,并配备专业的技术设备和工作人员,还配有一所大学作为专门的人才储备基地。

第二,尽管各国发展水平不一,但与新媒体的融合仍是未来广播发展的大势所趋。因为参会的国家很多,我也借此机会了解到各国广播与互联网的融合现状,突出印象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中、日、韩等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播节目从制作技术到发展理念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对Web2.0时代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碎片化等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吸收与应用,已经到了很高水平。而在叙利亚等一些较落后的国家,甚至包括一些发达的东欧、东南亚国家,与互联网的融合程度目前还停留在网络广播等相对初级的播出平台构建和技术应用阶段。以伊朗为例,尽管伊朗声像组织也有自己的网络中心和新媒体实验室,但无论是领导的致辞讲话还是从业者的研究主题,给人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主要是将电视作为广播发展的竞争对手。当然,这也与伊朗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有关。尽管发展水平和融合程度不一,但是有一个共识是肯定的,就是“与新媒体的融合代表着广播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与会的各国专家普遍认同互联网对广播是再一次繁荣的重要机遇。就像伊朗声像组织的新媒体总监所说的那样,对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而言,应当看到互联网带来的发展良机。广播从业者需要做的,是要学会在互联网世界中重新认识和思考广播的优势,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广播节目制作水平的创新和进步,提高广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第三,内容不再“唯”王,但仍然“为”王,做好内容对广播的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流行一句话叫“内容为王”,国外虽然没有这样的表述,但同样重视内容的重要作用,从本届国际广播论坛专家的讲解与选送的论文反复出现“The content decides”就可以看出,探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的论文占到了所有论文的近一半也说明了这一点。来自伊朗的传播学专家艾萨克·罗素(Isaac Russell)在论坛的第一讲中就提到,内容依然是广播与电视等其他媒介进行竞争和合作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是互联网时代,广播从业者要做的也是要学会在新的环境下理解“内容”的含义。借助新的技术力量,深度挖掘广播节目内容的价值,这才是广播保持长盛不衰的根本。论坛研讨给笔者的一个重要感觉就是,广播从业者仍然关注、重视内容本身的巨大作用,这也引起了我本人的一些新的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尽管媒介对人体感官的聚合及整体延伸功能大大增强,传媒产业的发展空间已经从单纯的内容生产扩展到利用渠道、技术等为用户提供多方面体验和服务,内容的“唯”王格局被打破了,“服务为王”“渠道为王”“关系为王”开始成为媒体人的“口头禅”,但是“内容为王”仍具有其重要意义。网络电台的迅速崛起与其服务做得好、渠道做得好、营销做得好、关系维护得好都有关,但是最关键的还是它的节目做得好,而这个节目,就是内容。只不过不同的是,它的好节目必须与渠道、服务、营销充分结合起来,才有实现价值的机会。正所谓,不“唯”王,仍“为”王。新媒体语境下,淘汰的只是载体,无论技术怎样发展、手段如何创新,媒体“内容为王”的实质不会变。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技术、渠道、形态的作用,内容资源的优势反而会被放大。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室)

(本栏目与中央电台广播学会合办

栏目主持:李宏 栏目编辑:莫玉玲)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