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胖子及其他
2014-12-17青方
青方
记得开会时和一位儿科“老愤青”聊天,他在总结一些病的流行情况时说,要想增加一种病的患病人数,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诊断标准。对于肥胖也是如此。美国人口有近三分之一的胖子,这还没算上隐形胖子。
隐形胖子
诊断是否肥胖的标准是看BMI,就是体重指数,也就是单位体表面积的重量,算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前几年美国的科学家又提出一个“正常体重肥胖”的概念,就是说体重正常,体重指数(BMI)在18.5到24.9之间,但身体的脂肪含量超标,男性身体脂肪含量超过体重的20%,女性超过30%,就是“正常体重肥胖”。
这样算下来,剩下的体重标准的人就不多了。具体到我自己,在芝加哥开ADA年会的时候,用一个仪器测量了身体的脂肪含量,22%,尽管我的BMI只有23.9,但今天才知道,我也算是正常体重的肥胖。
一项研究显示,美国有大约55%的体重正常的人属于这个“正常体重肥胖”,也就是说看着不怎么胖,但掐掐肚皮、捏捏后背,肥肉不少的那种。
美国曾经公布过一项调查,是12年针对2127名成年人的研究,对所有人都测量了身体脂肪含量。这群人里“正常体重肥胖”也就是隐形胖子占55%,男性患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比绝对正常的人高68%,女性患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则要高300%、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高400%。所以,不胖的隐形女胖子们要特别注意了。
不过这个测量方法只有依靠医院的仪器,目前很难自己测量。
胖友等于损友?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研究了社会关系网对人的饮食行为的影响,发现胖子能把自己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传给自己的朋友,越是亲近的朋友,受胖子的影响越深,跟着发胖的可能性也越大。
这项研究发现,好朋友对饮食行为的影响远远大于兄弟姐妹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
这说明人走下坡路是很容易的,因为吃垃圾食物能让人感觉良好,对健康的警觉就变得麻痹了。这同时也说明,在自然状态下,人总是倾向于发胖的,套用一句古话,健康或体重这东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不留神就胖起来了,且这个“不留神”很容易受朋友的影响。
这个还说明,胖子扎堆集体减肥,在理论上是个根本的错误,因为朋友一不留神就变成胖友了。
最简单的减肥办法
有一次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一位研究肥胖的大夫介绍了一种简单又有效的减肥办法,就是意识中自己正在减肥,并且一直对所吃食物的品种和量有所警觉。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在尝试所有减肥办法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减肥的人大多有一种体会,就是努力减肥几个月,减掉了几斤肉,但只要放纵一下大吃大喝,几个月的功夫就白费了。这就是在吃美味佳肴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减肥”。
除了自我警觉之外,还要清楚自己一天都吃了些什么,并把每天吃的东西的品种和数量详细记录下来。只有详细记录之后,才会对自己的吞咽能力感到惊讶,我怎么可能吃了这么多的东西呢!单单记录下来每天吃的东西的品种和数量,增强减肥的意识,就能成功减掉体重大约5%。
要做到这一点,在厨房里就要准备一个记录本和一个称量食品的秤。例如早餐,记录下来吃了馒头一个,100克,喝了牛奶一杯,400克,炒鸡蛋100克等。
要是再进一步,还要记录全家每天消耗食用油的量和消耗盐的量,因为这两项对肥胖和糖尿病,特别是对患高血压的人非常关键。
把这个做法推广开来,不仅对所吃的食物有详细的记录,对自己的体重、曾经做过的体检数据、健康资料等都记录并保存,也非常重要。
只有对健康问题有所警觉,才能真正关注健康,要“吾日三省吾身”,把减肥与健康问题提高到思想重视的高度才行,减肥也要讲政治。(作者在美国从事胰岛素分泌与临床科研工作多年)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