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王道
2014-12-17欧阳君山
欧阳君山
有个成语叫“举重若轻”,特别适合于政府规模问题,一旦“若重”则不仅不能“举重”,反而可能被“自重”压垮,“举重”必须“若轻”,政府规模宜小不能大。那政府规模能小到什么程度呢?答案取决于政府的本分——代表并看护市场乃至国家整体利益。
“人一上百,形形色色。”个体利益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个体会追求不同的利益,即便同一个个体,在不同的时点和地点也可能追求不同的利益。但整体利益应该是单一的,甚至在字面上,整体就意味着单一。拿“公地悲剧”来讲,牧民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蓄养牛羊的数量,由于能力不尽相同,每位牧民蓄养牛羊的数量也不尽相同,但整体利益有且只有一项,那就是草场所能蓄养牛羊的最大限度,必须保证现实的牛羊数量在最大限度内,从而维持草场的休养生息,不至于因超荷而崩溃,当然也不宜因低荷而浪费,用科学的术语讲,整体利益就是寻找并保证草场新陈代谢与蓄养牛羊之间的均衡,舍此之外,都不属于整体利益,都不得以整体利益之名,这就是整体利益的单一性。
国家当然不比草场,但国家整体利益性质上也应该单一。概括起来讲,国家整体利益不外乎治安及司法、国防及外交、特定国际竞争目标、均衡价值观四大类。当然,这四大类还会有一些衍生,比如为保证长治久安,特定地区可能涉及生态环境安全,典型如中华历史上的治水,尤其是黄河的治理,也归属于国家整体利益。但不管如何衍生,都可以肯定,国家整体利益的确单一,单一是整体利益的本色。
事实上,国家整体利益不只是单一,准确讲,极其单一。略举一例说明,维护气候稳定是不是一桩大事?显而易见!是不是千头万绪?显而易见!那如何完成这一桩千头万绪的大事呢?国家整体利益在这里只意味着一个数字,那就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总量管制,只要总量管制确定,其余的都可以交市场处理,这正是新兴的环境权益交易模式,被称为“总量管制与交易机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把“总量管制”扣在“交易”之先。一旦确定总量管制,环境权益如温室气体排放即转化为商品,成为市场上的个体利益,市场交易就可以开启,要多自由,就多自由,再没有别的任何管制。这不只是环境权益市场的独特模式,而就是市场机制的一般模式,任何市场都是由一个数字撬起的,都必须先确定总量管制,只不过新兴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更鲜明地彰显了这一点而已。再看一个反面例证,所谓的“冰淇淋商贩难题”:
一条街长100米,有两家冰淇淋商贩,显而易见构成竞争。假设冰淇淋消费者愿意为吃冰淇淋走25米,更远就可能放弃消费愿望。如为消费者考虑,同时也为冰淇淋供应商考虑,冰淇淋车柜的最佳分布方案是:把100米分成两个50米,两个商贩各自站在两个50米的中点,各自覆盖左右25米。但由于竞争的需要,两个商贩都会投机性地把冰淇淋车柜悄悄向对方挪动,从而吃掉对方一部分消费者。天长日久,两位商贩最后可能发现他们肩并肩地站在100米的中点,街两头25米的消费者可能放弃冰淇淋消费,商贩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最小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原因就在于缺乏总量管制,不符合市场机制的模式。这里的冰淇淋车柜最佳分布方案构成整体利益的红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总量管制,商贩的自由竞争背离了整体利益,走上投机性歧途,最后导致个体利益也得不到保障。作为国家整体利益的代表和看护者,政府只需要给出一个总量管制的数字就足以撬起一个市场,然后由市场处理一切。市场是专门做事的,但它不能无厘头地做,而需要代表和看护整体利益的政府给出一个总量管制的数字。
国家整体利益的极其单一决定了政府的本分是做“甩手掌柜”,“掌”至“大权独揽”、“甩”到“一事不做”,这才是政府的王道。所谓“大权独揽”即总量管制,它实质上意味着个体利益自由竞争的方向与限度;所谓“一事不做”即不做任何具体事务,在总量管制下,具体事务都转化为个体利益,悉由市场自治。那政府规模能小到什么程度呢?就以一句有点诗意的话来作答吧:政府来到世间,它不是来做事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