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

2014-12-17何琪波

甘肃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醉翁亭醉翁亭记动静

何琪波

〔关键词〕 欧阳修;《醉翁亭记》;艺

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96—01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散文家,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他谪居滁州的闲适情思,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醉翁亭记》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学习和借鉴它的优美意境对古典文学的赏析,大有裨益。

优秀的散文应该创设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意”和“境”两个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风光秀丽的图画美,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赏心。《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乐”字,“醉”中之乐,它是文章的主线,联缀各幅画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即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因此作者凭借神奇的“意”,才写出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意相融,意与境相谐。《醉翁亭记》的优美意境,作者匠心独运,画龙点睛,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山水相映之美

欧阳修妙笔下的醉翁亭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迤逦,松柏苍翠。群山相衬,一泉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里赖于壮丽的群山映衬,就益显出山泉的清朗,而亭台又偏偏距临泉上,别具一番风光。无山,则酿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峙。无亭,则山泉失色;有泉,则亭阁闻名。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且辉映生色,构成了山水诗一般的优美意境。

二、朝暮变化之美

欧阳修描写的醉翁亭朝暮变化景色有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日上东山,阳光奔泻大地。郁郁葱葱的林木被薄纱般的雾气所笼罩,朝阳喷薄而出,霞光万道,雾散露消,一片清新翠绿。傍晚,日薄西山,暮霭遍地,岩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运用传神之笔,勾勒出山间朝暮的不同美景,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美;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景色变幻,色调有别,观察既深且细,妙笔生花,再现了山间早晚景色相异之境

三、四季变幻之美

作者以酔翁亭为中心,进一步挥洒笔墨,描绘四季景色变化。“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确是传神之笔,作者精心选取最富有韵味的景色,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秋风萧瑟,枫叶霜红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随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副扇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四幅画面又是互相映衬的,春光如晦映衬了秋色萧飒,夏叶繁茂映衬了冬日寒冽。展现了四季景色变幻之境。

四、动静对比之美

欧阳修描绘景物的动静,不拘泥于一种笔致,不局限于一式情态。首先是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蔚然秀丽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醒目,泉声淙淙悦耳,相映成趣。“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树木繁密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再次是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动静对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残阳息于山头是静态,人影散乱是动态,静的景物和动的人群彼此映衬。最后是人物与人物之间动静对比。“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有唱有憩,有动有静。“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而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嚣之动,对比太守颓然之静,动静相宜,生趣盎然。欧阳修《醉翁亭记》,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富有诗情画意。因此,这篇散文绘形绘声,寓情于景;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画,各具情趣,意境优美。

总之,在《醉翁亭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流连山水、自得其乐、豁达出世的文人形象,丝毫没有半点被贬的戚戚怨嗟。这种具有深切的忧患意识又不能舍弃闲适的心态,在坚守道义的同时又具有洒脱的胸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中特有的文化现象。

?笙 编辑:刘於诚endprint

猜你喜欢

醉翁亭醉翁亭记动静
醉翁亭历代重修记比较研究
教学内容是实现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以《醉翁亭记》教学为例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游紭琊山醉翁亭有感
动静相映,写情造境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滁州醉翁亭园林历史变迁及其特征探析
基于力的电动静液作动器阻抗控制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