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沐浴温馨阳光
2014-12-17李世才
李世才
〔关键词〕 留守儿童;自信心;自尊
心;上进心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31—01
随着我们广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也在不断增多。留守家中的孩子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不能受到合理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如果跟不上,那么心理很容易产生扭曲行为,并发生严重的缺陷和偏差,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科学、及时、有效的措施,让这些留守儿童与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快乐成长。
一、以爱换爱,树起学生自信心
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缓慢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行为和倾向,一旦形成其力量顽强而巨大。早期形成的好习惯对今后身心发展起催化作用,早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会对今后身心发展起着巨大的阻碍作用。针对这些孩子的特点,要维护留守学生的自尊,增强克服不良行为的信心。有时他们为保护自己脆弱的自尊心,会去说谎、作假、争吵、打架。在矫正其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自尊才会有自信,才会积极向上、勇于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对立的,那么一切教育都会变得苍白无力。他们的反抗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若认为老师对他不好,他就会对你所说的一切都回答“不”。对待那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一定动之以情、要晓之以理,只有让他认可你,才能接受你的教育。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指责他,对他态度冷漠,就不利于其不良行为的矫正。正确对待“反复”,坚持耐心疏导。他们的不良行为常常会反复出现,尤其对一个情绪不稳、自我控制力较弱的儿童来说是常见的。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失去信心。要在他们每次“反复”中发现点滴进步,稍有一点进步就应给一份肯定,让学生多一份信心。
二、撒播爱心,呵护学生自尊心
“关爱”是浇灌学生心灵的甘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留守学生的心理比较早熟和不稳定,他们的自身经历相对丰富,由于家长的经营活动,他们对于社会也有较多的接触,相对丰富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在心理方面有了比一般同学更快的发展。有强烈的自尊心,观念的自主性和行为的独立性。但是又自以为是,不肯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意见,行事盲目自信、好冲动,逆反心理强。他们通常比较敏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如我校六年级某班的张同学,父母外出打工,寄养在外婆家,父母很少回家,给孩子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阴影,在心理空虚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经常旷课外出去上网。在语文老师布置的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中,他把自己多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见到父母的那种亲切之情,描述的感人致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他父母联系,他父母特意请假回家与他团聚,这样通过老师与父母的共同努力,他的性格开朗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作为教师,点亮他们的心灯,开启他们的心扉,责无旁贷。要在生活上、精神上多关心他们,主动接近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感知他们的点滴成绩,以真挚的爱心善待他们,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特长,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经常刻意地安排一些需要合作开展的活动。老师只有将爱的阳光毫无吝啬地撒向他们,才能让他们沐浴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三、理解宽容,唤醒学生上进心
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特点,实施最佳教育策略。从入学起,就该为留守学生制订定期谈心计划,对于其中的特殊学生,建立全程的跟踪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细记录。时时关注留守学生的表现,“察其颜,观其色”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进行沟通。沟通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学习,还要包括他们的家庭生活、在校行为、与同学相处的方式,以及以前的学校和老师等等。同时还听取其他同学的反映并于家长交流,全面细心地深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制定相应的引导,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确保让每个学生能够在这里健康成长。
我们必须认识到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作为教师,我们既不能逃避,也不能埋怨,更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让其快乐成长,这些留守的“小鸟”也应该有自己温馨的家。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心浇灌“流动花朵”,让他们开得更美,更灿。
?笙 编辑:蔡扬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