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4-12-17曹华

甘肃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指导阅读能力形式

曹华

〔关键词〕 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兴趣;指导;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2—0049—01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会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

1.循序渐进,激发兴趣。合理安排好知识结构的序列,深浅程度应适合认知发展的水平,指导学生拾级而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介绍课外读物时,应给低年级学生多介绍童话和通俗易懂的寓言,使学生“读有所用,读有所得”,并逐渐掌握课外阅读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

2.规划环境,激发兴趣。规划校园的环境,精心设计校园的每个空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走廊、墙壁,悬挂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的画像,书写名人语录等。利用校园环境进行无声教育,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步把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的阅读实践。

3.扩展阅读,激发兴趣。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纵横发展,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多方面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去寻找更多的名人故事来阅读。学生通过扩展阅读,既巩固和发展了课外阅读的成果,又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二、加强阅读指导

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坚持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制定好阅读计划,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选读法。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选好读物或一本读物的重点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为学生推荐《人与自然》一书。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文章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即要求学生对优美的语句进行背诵来帮助记忆积累,积淀语言,培养语感,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同时应做到:边读、边想、边背诵,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摘录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词、句、段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三、丰富阅读形式

1.读与表演相结合。低年级阅读教材,或韵文,或诗歌,或童话,或故事,大多短小精美,充满童趣,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些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教师最好能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作者,体味文章。在读清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将课文改变成课本剧,将读与表演相结合,这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2.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食而无化”是无益的,只有边读边想,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才能收到好的读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笔记展示比赛,鼓励学生多记读书笔记,将读与思相结合。

3.读与写相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写到创作,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他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自己对他(她)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模仿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等等。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醒学生,引导学生,做个关注生活的人,培养学生动手写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不但能积累许多写作素材,而且能提高写作水平。

4.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必定是有限的,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阅读中遇到的“绊脚石”呢?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请工具书来帮忙,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要想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笙 编辑:马德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阅读能力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