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官办高等教育

2014-12-17谢留枝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古代

谢留枝

摘要:古代官办高等教育是我国当代公立高等教育的雏形,而古代官办高等教育中的洛阳太学是我国古代官办高等教育的典型代表。因此,研究我国古代的洛阳太学及其概况,对我国当代的公立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古代;官办高等教育;洛阳太学

中图分类号:G6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76-02

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教育是当今国际公认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是世界文化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教育问题自古至今都受到特别重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教学内容蕴涵醇厚,教学方式独具一格,意义深远,泽被后世。通古知今,鉴古兴今。没有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就没有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要抓好现代的高等教育,就必须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渊源——我国古代的高等教育有全面综合的了解和探析。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按办学性质分为官办高等教育和私立高等教育两种类型,太学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最高形式。通过官办高校的代表——洛阳太学,可以窥视出我国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和概况,以史为鉴,以期对当代民办高等教育有所启发。

一、汉代之前太学概况

“太学”即现代我们说的大学,这里“太”意为极大,古时多与“大”相通。“太学”即由“大学”一词衍生出来。夏商周时期的“庠”、“序”、“右学”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具备高等教育的一些属性,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雏形。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学官”,这里的“学官”即大学。所以,夏商至西周时期可视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萌芽时期。秦“以吏为师”窒息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二、汉代太学的概况

汉代的官学由于受到当权者的大力提倡支持得到空前的发展。文景之治时期,社会经济逐渐恢复,文化教育被提上日程。文帝时,贾山首倡建太学,提出“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汉书·贾山本传》),“太学”二字始见于史册。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他说:“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源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汉书·董仲舒传》)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拉开了兴办太学的序幕。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武帝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罢黜诸子各家博士,定儒术为一尊。随后,为五经博士置弟子员(太学生),制定设立太学的具体方案,内容有:依原有博士官基础,正式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规定了博士弟子的限额、身份、选送方法、太学的管理以及博士弟子的出路等。从此,博士从一种备朝廷顾问之官转化为一种以教授为主要职能的学官,太学也以官方为博士置弟子员为标志,从此建立。

西汉初建太学时,每经博士弟子10人,五经博士弟子仅50人,由太常择民十八以上,仪状端正,无疾病者充当。除这些正式博士弟子外,又增设跟博士“受业如弟子”的旁听生,由郡国县官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随正式博士弟子都到太学受业。五经博士仅需各自传授,分散进行,不需要统一施教的场所,因而没有统一固定的施教授经的校舍。后来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至平帝时扩为1 000人,成帝时为3 000人。平帝时王莽辅政,于元始四年(公元4年),为太学修建专门的校舍,“为学者筑舍万区”(《汉书·王莽传》)。

东汉光武帝刘秀重视太学,建武之初,戎马未歇,公室未饰,便先兴文教兴建太学。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起营建太学于洛阳城南开阳门外,距皇宫8里。由此,洛阳学者云集,诸生横巷,教育中兴。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建造太学讲堂,“长十丈,广三丈”。刘秀还驾车亲临,寻博士官为天下宗师。置博士祭酒一人统领十四家博士,太学成为一个有校舍、有组织领导的教育机构。刘秀曾多次亲幸太学钦鉴诸博士相互论难,考究诸生学业,观看学生的“雅吹击磐”等娱乐活动,并物质奖励博士弟子以劝学。及他儿子明帝时,尊师重造,提倡教道,昌明经学。据《后汉书》儒林传和樊准传载:明帝“游意经艺,每乡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方欣欣。”一次明帝为诸儒生讲论经典,“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而观听者盖亿万计”,盛况空前,洛阳太学声誉日高,达到太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匈奴亦派人来洛阳学习。顺帝时,修缮太学,扩建房舍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梁太后执政期间,太学更获得迅速发展。她曾诏令自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官员皆遗子受业,为官宦子弟打开方便之门。同时,她规定每年以春三月、秋九月举行两次乡射大礼,以太学生充当礼生,各地负书来学者云集于京师洛阳,盛况空前。至此,游子日盛,太学生猛增至3万人。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师承不同,所授经书难免章句有误。另外,学生之间互相攻击,甚至为了争等地高下,“相互争讼,无复廉耻”,以至于闹到官府去争讼。也有私行贿赂太学校书机构而增添书经文字以令私文者的。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发生用贿赂改兰台漆书经典情况。为此,灵帝命当时名儒蔡邕写定五经之文,以八分隶书刻石碑46块,立于太学门外,史称“熹平石经”。碑落成之时,观视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苏轼曾赞誉道:“学莫盛于东汉”。自汉武帝创建太学至东汉,太学生由50人扩到3万人,达到极盛,如此发达的太学教育在世界史上堪称奇迹。

三、汉代以后太学概况

自董卓之乱,太学被毁;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才又重整太学;至晋武帝时,再次“廓开太学,广延群生,天下磷萃”。太学再次进入发展高潮时期。西晋灭亡之后,太学复又被毁。自孝文帝迁都洛阳,才又重建太学,直到北魏分裂,太学在洛阳才告衰落。之后历朝太学虽有所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再没有达到汉代的盛况。隋唐时期,国子监统领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辽南京(今北京)学有南京太学之称。金亦有太学及太学博士。元、明、清只设国子监。

洛阳太学自汉代兴盛,到北魏衰竭。从其经历的兴盛过程可以看出,一方面,国家的繁荣富强是其得以发展壮大的必要社会条件和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的支持是其能够发展兴盛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韩养民.秦汉文化史[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蒋方.中国文化史九绛[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4]鲍风.儒家智谋[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5]孙培青.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6]孟昭德.孟云浦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7]胡青.文化传统与中国古代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2000,(10).

[8]郭洪纪.儒学的教育伦理与官学治教的承传[J].山西师大学报,1996,(1).

China ancient government higher education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Luoyang Imperial College

XIE Liu-zhi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450006,China)

Abstract:The ancient government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embryonic form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ublic higher education,while the ancient official in higher education,Luoyang university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ancient government run higher education. Therefore,study on China's ancient Luoyang Taixue and survey,public higher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ancient ;government run higher education;Luoyang Imperial College

[责任编辑 柯黎]

猜你喜欢

古代
关于我国古代图腾纹样与蜡染结合的研究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初探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日本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古代文学史料与古代文学研究
古代书院藏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