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

2016-11-24李慧婷

2016年35期
关键词:古代日本

李慧婷

摘 要:日本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是在日本列岛相适应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的,是探究日本灾害应对的发端的重要线索。古代时期的日本人对于灾害的认知非常原始,认为灾害是神明的力量,因此巫术祭祀就成为古代时期灾害应对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其次,日本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已经开始对灾前防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并重,重视农业发展,建筑防洪技术,以及朝廷灾后的赈济免税等政策,这些在当时的情况来看,算得上是比较全面的救灾措施。

关键词:日本;古代;灾害应对

日本列岛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伴随着地壳活动所带来的一系列自然地理变化,使得这片狭长绵延的岛国成为了一个地震、台风、暴雨、火山、洪涝等灾害频发的国度。从有古迹可考的绳文时代开始,日本列岛即有灾害频发。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日本人的生存史更像是一部与自然的斗争史,在日积月累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日本灾害应对管理模式。

关于日本灾害应对,现今有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但大多数都着眼于日本近现代灾害应对方面。对于日本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管理,一直以来对其探究却不多。开发这部分历史资源,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从中总结日本古代时期灾害的应对得失,对现今防灾减灾对策能够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借鉴。本文拟从巫术祭祀、发展农业、建筑技术以及朝廷救济四个方面,对日本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进行探究,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

一、灾害神格化思想下的巫术救灾

在人力无法抵抗的极端天气、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时,古代的人们将其视为神明的力量。在科学至上的现代人看来,这样的认知是非常原始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古代人在灾害面前的无力。到了八世纪前后,随着汉字的传入,出现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流传下来。例如,根据《日本书记》中的记载,古代日本人将暴风雨到来的景象视为神明的哭泣和叫喊,类似的将灾害视为神明的现象还有很多,并出现了“灾神”这一形象,这一神明形象至今仍然存在日本的神明系统中。[1]在日本古代时期,灾害常被视为神明对现世的惩罚或暗示,因此为了“缓和和神明的关系”,就出现了一系列占卜、祭祀、祝祷等一系列巫术形式。这种将未知力量具体化、形象化的行为,代表了古代日本人对于灾害,主动积极地减轻疏导的开始。

根据《古事记》的记载,日本古代时期的祭祀,主要是为了安抚“灾神”与人类的关系,以祈求减少灾害。当时朝廷“神祗官”下有专门的占卜机构,并且有专门的祭祀机构,负责占卜灾害出现的原因,以及祭祀相关。到了钦明天皇时期,朝廷内部有了“祭官制”的出现,这是一个持有王权权利的集政治、军事、思想、宗教为一体的中央祭祀制度。关系着中央地区的祭祀氏族的成立、祭祀官的任命、地方地区祭祀部的设置以及具体安排,这也使得祭祀形式逐渐趋于统一。[2]在人类文明发现的早期阶段,世界各地都曾出现类似的对自然神明的崇拜现象,这种面向神明的巫术形式即是一种原始的救灾措施的体现。

二、兴修水利以加强农业防灾

农业在任何时代都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尤其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时期,农业对于人们的生存十分重要。农业对于自然的依赖性较强,地震、火山、洪水、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极端天气的发生都有可能影响到农业的发展,有效的农业防灾设施的建设对于农业发展十分必要。同时,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充足的粮食仓储对于灾后救灾也非常重要。

古坟时代,为了减轻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中国大陆的农业技术被导入日本列岛,同时,列岛各个国家也开始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开发新的种植技术和改良水稻品种。古坟时代后期,从中国来到日本定居的秦氏一族,在现今的京都附近地区开始了水利设施的建设。此举便是为了治理桂川的泛滥,使其能够成为农业灌溉用水,其中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便是“葛野大堰”的建设。这一时期,各地建造了大量的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逐渐地,大堰的运作和管理也由私有化变成了公营化。在当时,掌握农田水利的用水权,对于河流下流的政治势力也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也使得葛野大堰所在的嵯峨野集团政权逐渐强大起来。[2]

三、坟墓建筑上的防灾举措

古坟时代为了防止棺木被洪水的破坏,将棺木放置在了较高的山丘部位,坟墓的周围构造也因墓主的身份不同而设置了防洪水的象征物件。[3]这从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在古坟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有了防范灾害的意识,并且做出了一定的、相应的防范措施。

四、朝廷的灾后恢复重建措施

平安时代天仁元年(公元1108年)浅间山发生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上野国(今群马县境内)全境几乎都被大量的火山灰覆盖。此时上野国全境的农耕地几乎全部属于被毁坏,然而其中并未记载有朝廷对于受灾地的具体对策。在《长秋记》中,提及到上野国朝臣向朝廷的上书,在除了从寺院得到的救济之外,希望朝廷能免除上野国的贡纳的申请。

在上野国遭受到此次浅间山火山喷发灾害的三百年前的弘仁九年(公元818年),上野国曾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类聚国史》记载,地震发生一个月后,朝廷向受灾的诸国派遣了使者,并向各国下令,免除当年的赋税、向所有灾民分发赈灾物资、协助房屋建筑的修缮、安葬灾民。[4]这在当时的情况来看,算得上是比较全面的救灾措施。可以推测在上野国遭到火山喷发之后,对受灾地的具体对策与此大同小异。

五、结语

日本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是在与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中产生的,为探究日本灾害应对管理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端绪。在古代的典籍中所记载的灾害及灾害应对,虽然一部分带有一定的神话性质与色彩,但从中依然能够探析古代时期日本人的灾害认知与应对策略。综上所述,日本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有如下特点:

第一,自然灾害的神格化。在人力无法抵抗的极端天气、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时,古代的人们将其视为神明的力量。并且在这样原始的认知下,认为“祭祀”是一种有效的灾害应对手段。这也体现了日本古代时期,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第二,重农防灾思想。古代时期的日本人已经意识到,发展农业对于灾害防治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视农业发展,对后世灾害防治有着深远影响,农业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并且是现代工业与服务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第三,灾前防灾与灾后恢复重建并重。灾害应对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仅包括灾前防灾减灾准备,也包括临灾救治和灾后的恢复重建。可以看得出,日本古代的灾害应对,是包含多方面的,这也为后世的灾害应对管理提供了一个雏形与发展趋势。

从以上的特点中可以看出,古代时期日本列岛的人们,对于灾害的认知还是非常原始的。古代时期日本列岛的人们在直面灾害时,往往积极的应对态度与消极的无奈意识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同时,古代时期的灾害应对,已开始从多个方面共同治理,这也是日本列岛灾害应对管理的起源。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191-200.

[2] 北原糸子.日本災害史[M].株式会社弘文館,2007.

[3] 尾池和夫.図解雑学地震[M].株式会社ナツメ社,2001.

[4] 力武常次,竹田厚.日本の自然災害[M].国会資料編纂会,2003.

猜你喜欢

古代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