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4-12-17赵珍
赵珍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1—0036—01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但从一年级开始,如何转化“学困生”就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学困生”的成因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下面,笔者就如何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解题能力,是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的关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如,数学教师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困生”自己分析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动脑解答问题。教师要随时纠正他们分析、解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同时还要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
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地展现出来,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能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笔者一改以往自说自讲的呆板方式,而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笔者一边用浅析的语言讲解,一边利用课件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形象、生动地演示出来。实践证明,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注意力自始至终都很集中,最重要的是对公式的推导过程清楚明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来的,由此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结合“学困生”的实际,要量力而行,要循序渐进。如,数学教师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工作时,要降低教学要求,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做得较好或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实践证明,长期坚持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当然,如果“学困生”已经跟得上学习进度,或者是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成为中等生或者是优等生,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再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就有点多余了。
四、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利用“学困生”已有的实际生活经验并将之作为教学基础,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困生”的数学成绩。
如,在教学“近似值”时,有一道练习题:一养猪场购买500头猪,计划每个猪栏关猪6头,这个养猪场至少需要多少个猪栏?在检查时发现有几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计算很认真,结果为83.33个猪栏。下课后我问这几个学生:“你们在哪个地方看见0.33个猪栏呢?有没有0.33个猪栏这种说法?”他们听后都恍然大悟,明白了该题的结果应保留整数,而且要采用“进一法”来取近似值,结果是84个猪栏。这样,利用生活知识来转化“学困生”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有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
总之,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不可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工程。“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多次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要有十足的耐心,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形成,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并有意识地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班级的整体教学质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笙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