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如何有效地参与
2014-12-17许木辉
许木辉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考虑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么学。教师要利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一点,想方设法,精心诱导全体学生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主动学习;有效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78-02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利用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这一点,想方设法,精心诱导全体学生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开始让同学们观看动画片:小动物们自行车比赛,小猫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狗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猪的车轮是圆形的,小熊的车轮也是圆形的,但是车轴没安在中间。请同学们猜一猜,谁得第一?为什么?通过有趣的动画,导入新课,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要思考的问题,从问题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新授课之后,为了更好地巩固新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大练习的密度,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按座次分组,每一轮比赛按座次每组出4人,每人板答一道题。开始,每组第一个同学先到前面板答,板答完后,第二个同学再接着板答第二道题,以此类推,几个组同时进行,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准确。然后让台下的同学逐题讲解。按照板答的速度快慢和准确率高低予以评分,排出名次,评出优胜小组,最后由老师总结。这样既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自己不努力,就会影响全线成绩,于是就促使每一个同学自觉地刻苦学习。
三、重视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个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有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事物或行动的目的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在教学中把这两种兴趣相结合,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动力。
1.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以奇引趣,促使学生乐学。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各,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报两个角度,老师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经过几次试验,学生被老师的“法术”所吸引,好奇心被猜角游戏激发起来,从“让你知”转化为“我想知”,这样由游戏自然地转到学习知识上来。
2.根据学生好思的特点,以疑引趣,促使学生乐学。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老师出示圆柱体玻璃缸与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让学生观察估计圆柱的体积是这个圆锥体积的多少倍。学生产生疑问:是2倍还是3倍呢?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迫切想知识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根据学生喜新的特点,以变引题,促使学生乐学。又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一道基本题:光明小学六年级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我把问题改为以下五个问题,即: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接着我把题中第二个条件改为“比女生少5人”,同样是上述六个问题,再让学生列式解答。这样交换问题和条件,使学生感到问题的新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四、注重指导学生,让学生善于参与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由“学会”到“会学”。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计算方法的来龙去脉,启发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化成整数来除呢?”如:0.348÷0.12,把0.12化成整数计算:34.8÷12=2.9。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转化成整数计算348÷120=2.9结果相同。再进一步分析,倘若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计算可能会出现除数仍然是小数的情况如34.8÷0.12,被除数是348,除数是1.2,商的小数点难以确定。由此,第一种方法比较好。这样学生才能融会贯通,由不会到会。
五、加强教学调控,保证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与反馈的过程,反馈是教学控制的前提,强化教学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调控,可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与调控,主要抓好原认知反馈、感知反馈、表象反馈、抽象概括反馈、作业练习反馈等五个环节,教师要掌握这五个方面的反馈信息,据以调控自己的“做”使它适应学生的“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要依据教师输出的评价信息,调控自己的“学”以求学得对路,学得有效。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实现思维结合,并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
实践表明: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参与时机,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