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story time板块教学中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4-12-17徐静桃
摘要:本文笔者从花卉种植水未浇透,导致花草凋谢的现象引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去“教”,到头来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一常见问题。结合小学英语新教材story time的具体教学实例,从挖掘图片信息,激活学生思维;穿插听音练习,突破难点理解;模仿动画表演,促进自主表达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做到充分发挥教材资源,把语言植入学生心田。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程资源;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48-02
日常生活中,在种植花卉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些人给花浇水,虽然表面上湿润了,但是扒开表面的泥土,里面还是干的。水没有渗到根部,花儿自然由于吸收不到水分而凋谢。反思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不是也经常会出现相似的情形: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去“教”,到头来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我们的教学资源是否真是课堂所需?教材所携带的优质资源是否得到充分运用?接下来,笔者将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以下简称新教材)story time的教学为例,谈谈教材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挖掘图片信息,激活学生思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在二级课程目标描述中指出:“学生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能在图片的提示下描述或讲述简单的小故事;能根据图片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要想达成上述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在插图中寻找有效信息,充分发挥图片的课程资源价值,激发学生思维,进行真实表达,实现语言学习的最优化。
案例1:教学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1 I like dogs的story time板块,笔者在教授完相关动物单词后,PPT出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采用了Look and say和Look and guess两种形式。先让学生用英语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单词,然后让学生试着扮演图中人物,猜一猜他们喜欢哪种动物。如:Im Su Hai,I like dogs. Im Yang Ling.I like cats.…教师不时地用Why?来继续追问,引导学生说出:Theyre lovely./Theyre nice…
评析: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活用语言的能力,创设情境是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詞句型,课前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收集相关图片。其实,最好的教学图片在课本里。如果教师能善加利用,将文中图片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两组语言活动,让学生有图可依,置身课文的情境之中,从说单词到说句子,逐层深入。铺垫之后再进入文本的学习就更加顺畅,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必定更加深刻。
二、穿插听音练习,突破难点理解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与课文相配套的图片,还有录音,有整篇课文的录音,还有分句录音。配套的录音素材为我们提供了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表达。长久以来,大部分教师都把听录音环节放置在教完对话之后,进行跟读仿读。其实在story time的教授过程中,听录音绝不局限于跟读模仿,它的用处还很多。
案例2:在教授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到Mike的球艺精湛,并理解very well的意思,让学生听第二幅图的录音:“Can Mike play basketball?”“Yes,he can. 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 Look!”“Cool!”学生在录音中感受伙伴们对Mike球艺的啧啧赞叹,体会人物在读“very well”,“Look!”,“Cool!”时的语气,然后再去模仿着跟读。
评析:以上听音活动有效从“听”入手,突破语言教学中的重难点。句子“He can play basketball very well.”的朗读与理解对学生来说颇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以突出语言重点,突破语言难点。让学生听第二幅图的录音,感知体会人物心情,深入理解very well的含义同时进行有效地模仿表达。既加深了对课文难句的理解,而且富有感情地输出语言,能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让其体会学习语言的乐趣。
三、模仿动画表演,促进自主表达
除了丰富的图片资源、原汁原味的录音素材,新教材更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生动的动画视频。大多数教师都会将此动画作为学生初步感知对话内容时播放。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动画还带有配音功能。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项功能,为英语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案例3:在教四年级上册Unit 3 How many?story time,由于人物对话内容较多,且句子较长,在学生跟读完录音之后,教师做如下设计:
1.Watch and dub.将学生分组,选择书中人物,分角色为其配音。教师播放动画,学生体验“配音员”的角色,集体为动画配音。
2.Try to show.让学生试着分角色表演对话。为了节省时间,授课教师让学生选择两个场景中的一个进行表演。参照文本的表演,学生表演起来可谓得心应手。
3.Try to act.教师在文本表演的基础上进行提升,鼓励学生创编对话,结合自己对动物的真实喜好进行对话改编。本课就有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创编:
S1:Good morning.S2:Good morning.S1:Look at these toy animals.S2:How lovely!
S1:Whats this?S2:Its a dog.S1:Do you like dogs?S2:No,I dont.I like pandas.Theyre fat and cute. What about you?
S1:I like monkeys.Theyre cute and clever.
﹝评析﹞从配音到模仿表演再到创编对话,授课教师充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前一个活动都是后一活动的有效铺垫。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编,让学生不仅运用本课所学,还让他们有充分的空间进行发挥。进行真实自然的语言交流,学以致用。书中的人物变成自己,加入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自主表达,活用语言。
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作为教师的我们固然需要积极收集,及时捕捉,有效利用。但同时,我们切不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教材自身所带来的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合理有效地利用教材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语言,运用语言,把语言真正植入学生的心田。
参考文献:
[1]任亚云.在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注重语言输出的训练[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2.
[2]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M].译林出版社,2013.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2012.
作者简介:徐静桃(1979-),女,江苏宜兴人,本科,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英语,工作单位:江苏省宜兴丁山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