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014-12-17汪丽萍
汪丽萍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特征;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2—0027—01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期,这一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此时打下的教育基础,将影响每个学生的一生。我们通过多年来的社会观察和教育实践,发现多数孩子具有乐观、勇敢、自信、友善、团结、守纪等心理特点。但是由于社会大气候和家庭的影响,在少数独生子女身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的状态。
一、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1.狭隘。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轻者为性格缺陷,严重者就构成心理病态。其特点表现为受点委屈,为一点鸡毛蒜皮的意见、得失,就心烦意乱、耿耿于怀而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极度的神经过敏情绪不稳,意志消沉。这类孩子独生子女占80%以上,由于家长过分溺爱,使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变得任性、娇惯,不讲友爱,缺乏同情心、宽容心。
2.怯懦与自卑。怯懦表现为胆怯和懦弱。自卑表现为完全失去自信,非常害怕在别人面前活动,该说的话,刚到嘴边就发生梗塞。全身紧张,手足无措,课堂上把小手举举放放,没有老师、学生的鼓励小手不能一次举高。无论做何事都生怕别人耻笑,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
3.抑郁。这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表现为沉默寡言,孤独、怀疑、焦虑、多愁善感,对什么活动都不热心,不愿参加,对人对事冷淡无情,不善于与人交往。
4.逆反心理。这类孩子是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屡遭挫折,失去信心和支持,内心极不满时表现出来一种反常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学困生”中较为普遍,他们纪律涣散,学习消极的态度和厌恶情绪便溢于言表。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理解为小看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认为人们都在轻视他,伤害他。
二、学困生的心理辅导与矫正
1.注重智力发展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愉快地遨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和蔼可亲的笑容带进课堂;把信任、鼓励的目光投向需要鼓励的学生,把赞许的话语送入学生耳边,评语言谈中注满师情、师爱。
耐心细致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深入学生生活实际,分清“学困生”的类型及原因,对症下药,以赤诚的爱心去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永远给心理异常者以希望之光,充实精神营养和知识营养,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一片蓝天,让他们去感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扬起奋进的风帆。这样避免了感知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的出现,确保儿童神经系统健康发育,功能得到和谐有序的发展。
2.加强情绪稳定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教育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年儿童的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动性和两面性,他们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差。如果强烈刺激,便会产生消极情绪,这种消极情绪的积郁便会导致异常。因此指导学生有意培养健康乐观的情感,尽可能消除、防止消极情绪在学生心理中所起的作用,要教学生学习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状态。师长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气氛,使学生生活在亲切、和谐、团结友爱的环境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失败也看到成功的因素,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还要教会学生用转移注意的方法,避免不良情绪的爆发,学会用自己的方法与不良情绪作斗争。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和乐观的情绪,去迎接灿烂的明天,就会消除抑郁心理。
3.时常进行意志坚强教育。首先要通过名人名言故事及他们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意志在成长中的作用,从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在艰苦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这样,久而久之便会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果断、持久的品格和对困难大无畏的精神。即使出现挫折和不幸,也会乐观地对待,消除怯懦与自卑心理。
4.社会和谐教育。教育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学会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影响,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向,从而达到心理相容,实现关系融洽,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幸福感,在集体中,遵守生活准则,待人诚恳,严于律己,广交益友。
?笙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