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群众路线:经典课题的时代新篇章

2014-12-17

新东方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命线执政党考验

杨 柳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自1929年开始群众路线就成为党的工作最重要的关键词,也成为党建理论的经典课题,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并不是一个新话题。

我党历来极其重视开展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教育实践活动。最近15年来,已经开展了五次全国性的干部教育实践活动,有的活动接连开展,效果明显。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从党建历史看,党员干部教育实践活动并不是一个新形式。

既然如此,为什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用老形式就老话题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实践活动呢?答案在于,在当前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具有一系列新背景、新内涵和新地位。

一、“四大考验”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背景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长期执政就是长期掌权,可以带来两个后果,即“关系固化”与“政治冷漠”。关系固化突出地表现为权钱关系和权情关系的固化。群众政治冷漠就意味着民众对执政理念、执政理论、执政方略、执政政策、执政者等执政党的核心要素产生“审美疲劳”的感觉。执政党对权力的过度依赖和人民对执政党的“审美疲劳”,逐渐形成了一个怪圈。破解这个怪圈的唯一办法就是改革,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真正统一。但是改革本身也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考验。

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促使社会发生大转型。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1992年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出现了生产多样化、就业多元化、生活集中化、交往网络化的新趋势。这就促进了人们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觉醒,导致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增强,对党的依赖逐渐减弱。

外部环境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要求我党必须相信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本世纪初开始,在西亚、北非等地不断上演的颜色革命成为执政党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进而导致自身下台的崭新案例。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制度与其本土历史文化共生共荣所产生的优点,使群众更容易相信西方制度的优越性,而忽略了制度效益发挥的配套条件,进而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党。

“四大考验”加大了执政党的组织和干部脱离群众、权力异化的可能性,可能导致社会凝聚力弱化、向心力淡化和权力寻租、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通过现代科技影响到国内群众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四大考验”迫切要求我们党发扬革命传统,特别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二、“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内涵党的群众路线,通俗的理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的路线。这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给我们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括,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从定义的角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阐述和概括。这一高度凝练的定义,最终为党章所吸纳,成为党的群众路线的经典内涵。党的群众路线这四句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个一切”强调的是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核心内容;“一来一去”强调的是党的工作方法论,是群众工作的理论总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个一切”“一来一去”实际上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哲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同志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也就是说,要在为民务实清廉方面解决“四风”问题,从而改进作风,践行群众路线。可以说,“为民务实清廉”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新的时代内涵。

“为民”是学习实践群众路线的目的,“务实”是学习实践群众路线的途径,“清廉”是学习实践群众路线的保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一定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把立足点落在“为民”上,就要办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就要甘于、乐于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概括地说,为民甘做民之子,务实要办“三最”事,清廉重在受监督。

三、“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地位

所谓“生命线”,基本的理解应该是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而党的生命线,也就是说无论作为革命党还是执政党,党的群众路线都应该是保证我党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有了群众路线,党的生存、发展与壮大就有了保证;放弃了群众路线,党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得不到保证,甚至还可能亡党亡国。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建理论的重要贡献。

历史地看,马克思主义驳斥并推翻了奴隶社会以来逐渐形成的“英雄史观”,第一次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这就赋予了人民群众至高无上的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确立了正确的群众观。毛泽东对群众的历史地位有鲜活的论述,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就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来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用了一个专题论述了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地位的思想。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与党的思想路线也是紧密联系的。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上升到党的根本路线来看待,从而深刻揭示了群众路线与党的整体事业的本质联系。

以史为镜、以外为鉴。新形势下,习近平同志继承历史成果,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这是我党在长期实践中悟出的历史真谛,也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新地位的崭新概括。所谓生命线,就意味对一个执政党来说,其前途命运、成败安危,都为此线所系。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牟成文.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2012(2).

[3]张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及其实践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2).

[4]杜鸿林,王其辉.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群众观述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3(3).

[5]赵胜轩.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J].党建,2013(7).

猜你喜欢

生命线执政党考验
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工程质量是农田建设的生命线
眼力大考验
百万潮汕侨眷的『生命线』——记抗战后期开辟的东兴汇路
眼力大考验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黄河
考验
第 位首相考验日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