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授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2014-12-16王海波秦向阳李明华孙晓莉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西安710032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内容语言教师

王海波,高 鹏,秦向阳,李明华,孙晓莉 (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化学教研室, 西安 710032)

讲好一堂课实际上是一门艺术[1,2]。授课艺术是植根于深厚教学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基础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诚挚情感的审美性、创造性的个人才华,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表情、多媒体、教具等手段,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授课艺术具有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是科学、技巧、艺术的有机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按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师讲好一堂课需主要把握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教学理念。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二是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适合教学对象和课程特点。三是教学方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四是教学手段。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授课过程生动活泼,趣味性强。五是教学内容。要熟悉内容、融会贯通,把握重点、难点,深度和广度。六是教学风格。要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体现教师的军人气质、语言魅力和授课风格。

1 课前准备,讲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

课前要四备,即备内容(包括教案)、备对象、备方法、备教具[3]。备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形成实际教学能力的一个必要过程。只有通过课前准备,明确课程标准和内容,熟悉教学对象,掌握施教方法等,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课前准备究竟应该准备什么呢?

1.1 备内容 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了学生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设计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采用何种方法、手段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等。

其次,要通读、精读教材,并阅读相关参考教材。教材是教师导演教学活动的“剧本”。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各章节的相互关系,搞清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融会贯通,要做到授课内容整体结构逻辑性好,层次清晰有序。重视“三基”,阐明重点、难点,信息量适当,对重点内容,要采用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的融合,精心研讨,分析透彻;对难点内容,教师应分析难在何处,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在哪里,用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在授课时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最后,教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对教材的“二次创作”,编写和熟悉教案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作为教案,是体现课堂设计的教学蓝本。除有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外,必须要有教学目的、要求,实施步骤、方法;要突出重点,解惑难点,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对重点内容要介绍相关知识和国内外研究的最新理论及成果,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等,同时还应合理安排时间。教案准备充分,就完成了备内容。

1.2 备对象 要求教师课前了解听课对象的基本情况、心理状况、知识现状、整体素质、特点、需求等,切实掌握他们的实际水平、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基础做到心中有数,并以此为依据,精心安排和实施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

1.3 备方法 教学方法是讲好一堂课的关键环节。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和课程的特点,琢磨授课方法,包括课堂举例、课堂提问、言词的运用、肢体语言的配合和板书的设计等,以启发引导,启迪思维,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常采用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演示法和总结归纳法,使讲授、讨论与课件演示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目的。

1.4 备教具 这一过程往往被青年教师所忽略。看起来好像不重要,实际上,教具没备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事倍功半。比如,场地很大时,模型太小、幻灯字号太小导致同学看不清楚;麦克风效果不好、课堂演示实验颜色变化不明显、多媒体不匹配造成视频无法播放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 长期积累、钻研内容,是讲好一堂课的基本保证

笔者除了带实验课,还要辅导答疑。开始,认为自己是全优生,答疑辅导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有一次,一个很爱钻研的学生拿了几道硕士研究生试题把我难倒了。这件事情深深触痛了我,事后,去新华书店购买了全部理科、工科、医科的有机化学书籍,每书通读,并完成全部书后习题。同时,每年收集硕士、博士考题,逐题解答。长期的积累和刻苦的钻研,使自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对答如流。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前沿知识,更新知识,使自己不落伍,一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决心和信心,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3 授课全程,精心设计,可以使授课过程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

教材仅仅是授课的一个剧本,需要教师本人进一步策划、导演、演出。全程的逻辑关系、承上启下的过渡语言、上节的复习、本章的小结以及预习下节的思考题,应环环相扣。什么地方设问,什么地方自问自答,什么地方引入课外内容,都需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好。在授课时要充分体现“三性”,即科学性强,对于授课内容阐述精准、有深度;思想性强,揭示蕴涵的善与美,情感、伦理与价值观等思想和观念;先进性强,追踪信息,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反映相关内容的新认识、新进展。

4 幻灯设计、牵引全程,贯穿引导授课全程的主线

讲课不同于科研讲座,也不是科普报告。对于有课程标准、有指定教科书的课程,就要针对教学要求,如掌握内容、熟悉内容、了解内容、重点内容等,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因此,幻灯中应该有与教科书基本一致的章节标题号,没有标题号的幻灯内容不利于学生复习。带有清晰、明了标题的幻灯有利于学生以教科书为主线进行对照复习,条理清晰,但并不等于“照本宣科”。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课外内容,甚至增加标题。

幻灯的制作要精益求精,对不同层次的标题应该有字号、颜色、字体的区别,幻灯片制作不能颜色太杂、太艳,让人眼花缭乱,避免大教室用过小的字号(一般不小于24号),避免通篇文字,应增加一些图片或框图,并一行行、一段段的动态播出。动态的东西最吸引学生眼球,提倡适当增加动画、视频,但无需无意义的过度设计,例如做练习题时,在幻灯片中有几只无实际内容的蝴蝶反复拍打翅膀。

5 启发引导,加强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措施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更加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5.1 提问技巧的使用 增强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是提问。在重点问题、突出主题的地方设置问题,能提纲挈领,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把握重点,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要适当掌握提问的难易度。即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能够回答或经过努力能够回答,使学生享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问题过难,学生听而生畏,失去了思考的信心;问题太易,学生会失去动脑筋的兴趣。有些难度大的问题若非问不可,教师应逐步分解,科学启发,尤其注重启发学生如何“学会”和“会学”。

5.2 举例技巧的使用 旁征博引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也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中举例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恰当的实例,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师要紧跟形势,引用新闻报道中的相关内容,或者是介绍学校的相关科研工作,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 强调重点,化解难点,提高授课质量的核心

6.1 模型的使用 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在教学中,如在讲解丁烷的构象、对映异构及杂化轨道时,有机化学结构模型可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做到事半功倍。

6.2 课堂演示实验的使用 课堂演示实验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特别是化学实验,往往有颜色变化、沉淀、气体生成等,学生记忆尤为深刻。如讲解酸碱滴定,可进行演示实验。

6.3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 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先进、更强有力的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且信息量大,特别是三维动画和视频的使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重难点内容。

6.4 板书的使用 板书也是进行直观教学的一种有力手段。板书要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适当进行板书,可以调整课堂氛围和节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一味的全程幻灯使学生感到疲惫,在重点内容地方可以适当使用板书。要求青年教师必须适当练字,特别注意外文的书写。

6.5 专业外语词汇的恰当使用 对于重要的概念、名词,应该给出相应的英文词汇,授课时应清晰朗读,必要时领读。根据不同的年级,选择英文的使用量,对低年级不易大量使用英文专业词汇,对高年级适当增加双语教学的比例。

7 信心百倍,落落大方,吸引学生的关键

教师能否站稳讲台,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讲台上的自信和落落大方的举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态,或者说态势语言。

所谓态势语言,是指人们在讲话时,除了运用语言以外,还借助身体姿态、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来辅助表达。运用好态势语言能够使课程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有效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育效果。

7.1 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运用 讲课时,面部表情要放松自然,把握好分寸,不能生硬勉强,也不能过分夸张。眼睛是心灵之窗,我们要善于用眼光与学生接触,以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动作,避免不敢直视学生,或者只看一个方位,对于大教室要照顾到各个方向的学生,不能只偏一面。要做到眼神与面部表情协调一致,与有声语言密切配合。

7.2 肢体语言的运用 恰当肢体语言不可少,它们的妙用能增加语言的感染力。手势动作在整个教学中运用频率最高,如象形手势,可以模拟事物形状引起学生联想,给学生一个具体明确的感觉。点头动作这种态势语言的运用,在讨论式教学中,常常会对发言者起到鼓励作用,促进其更加自信和兴奋地发言,是对讲话者的一种呼应和尊重。

7.3 恰当的走步动作 教师在讲课中,站在计算机旁一动不动,显得呆板。适当的时候,可走近学生,既引起学生注意,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总的来讲,态势语言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符合授课者的身份、气质特征,应自然、大方、恰如其分,既不拘谨,也不造作。即使是表现强烈的激情,也不能做过火的态势。在课堂上,一些不雅的动作,如掏耳朵、抓头皮等要极力避免。

8 语言艺术,魅力无穷,讲好一堂课的核心

教师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来传授知识,因此,语言技巧是教学的基本功。上课必须用普通话表述,要尽可能少一些方言、土话,要让学生听得懂,听得明白,否则,学生听得辛苦,自然无味。语音要大一些,声音应该宏亮。如果教师细声细语、有气无力,则似催眠曲一般。但高声喊叫,自己辛苦,学生也不习惯。所以语音应该抑扬顿挫;可以通过音量的改变来表达出不同重要程度的概念和内容;在授课的开始、中间和结尾,要有音量与音调的变化,以调动课堂的氛围;讲课的每个字都要清晰,确保教室的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听到授课内容;要借鉴一些声乐的发声方法,运用好麦克风,使自己的音色悦耳,具有感染力。用不同的速度表达不同的语势、意义和情感。内容的讲授语速要适中,否则学生无法跟上授课速度。我们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和时间,运用停顿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说话简练,避免出现过多的口头禅和语言助词,如“那么”、“你知道”、“就是说”等。风趣幽默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适当借鉴小品演员、相声演员的幽默技巧用于教学中,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有神奇的作用。我们可以适度引入于丹、单田芳、田连元等大师的语言艺术于授课中,但此法运用须自然得体、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9 基本记忆,必不可少,完成知识积累的重要步骤

死记硬背常常被认为是贬义词,但事实上,有许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牢记。对于医学生而言,化学课程、医学课程记忆性的东西较多,对学生、教师来说都必须花费很大的精力。例如,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普遍表示学懂容易,但记忆困难。若记不住基本知识,想把各章的知识融会贯通就无从说起。那么,怎样记忆呢?

9.1 比喻记忆法 比如有机化学中SN2取代反应中的立体构型翻转,就如一把大风吹翻的伞,见图1。

图1 SN2取代反应中的立体构型翻转

9.2 比较记忆法 比如有机化学中,SN2和SN1取代反应中可以对比讲解,总结归纳,见表1。

表1 SN2与SN1反应的比较

9.3 手势记忆法 例如,讲述EDTA的结构时,其中乙二胺好比人的身体,四己酸好比人的两只手和两条腿,它就好像一个人正在蛙泳时的形状。而讲解葡萄糖的两种构型,可形象地把招手比拟为α型,投降比拟为β型,见图2。

图2 EDTA的分子结构的手势记忆

9.4 口诀记忆法 例如,讲解有机化学杂环化合物时,整理成记忆口诀:氮五吡咯六吡啶,间氮咪唑和嘧啶,苯并吡咯是吲哚,嘧咪稠合是嘌呤。

总之,在讲课过程中,要将科学、技巧、艺术有机结合,才能把枯燥的书本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爱因斯坦说:“创造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作为教师要达到如此高的境界,首先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百折不挠,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突出的贡献。

[1] 王丽君,张立红,张玥,等.讲究授课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56 -57.

[2] 严琴琴,赵洪鑫,李静.临床医学课程备课及讲课的一点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98 -99.

[3] 黄燕.浅议如何备课和讲课[J].时代教育,2008,6:264 -265.

猜你喜欢

内容语言教师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最美教师
语言是刀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主要内容
我有我语言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