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型半胱氨酸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4-12-16王儒意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725000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7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

王儒意(陕西省安康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725000)

急性脑梗死患者约占各类脑卒中患者的30%左右,其最常见的致病因子之一是动脉粥样硬化[1-2]。据相关研究报道,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肪过氧化和血液凝固性增强等具有密切关系,和高血脂、过度吸烟、糖尿病等一样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高度联系[3]。为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警因子,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设为实验组(急性脑梗死组),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48~81岁,平均61.3岁,病程均在24h内。所有患者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标准,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急性脑梗死轻型68例,中型50例,重型32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46~85岁,平均63.2岁。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排除既往脑血管疾病史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昏迷,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感染病史等,无服用炎症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等影响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的药物。

1.2 样本采集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入选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0mL,采用转速为3 000r/min的低速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清放置于2~8℃环境中待用。标本要求为非脂血、黄疸、溶血和污染标本。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试剂盒(循环酶法)、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试剂盒(免疫比浊法)、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胆固醇氧化酶法)及配套的校准品和质控品均由四川省新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系统已溯源至NIST SRM 1955,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系统已溯源至IRMM ERM DA 470,总胆固醇检测系统已溯源至NIST SRM 909b。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总胆固醇的室内质控检测均在控。主要仪器为西门子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方法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中的参数设置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在西门子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设置参数,对样本检测进行各项指标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根据资料的类型和特点,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各相关因素比较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中、重型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为(19.3±5.8)μmol/L,经过有效治疗后(其中1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失访),其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呈现显著下降(15.3±3.1)μmol/L,治疗前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1,P<0.05)。

表1 各相关因素统计比较结果(±s)

表1 各相关因素统计比较结果(±s)

?

2.3 两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0μmol/L)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发生率分别为10.67%(16/150)和60.67%(9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血清中游离或蛋白结合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4-6]。在一项基于人类的前瞻性调查研究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大脑脑室周围的白质损害程度及脑皮质白质的损害程度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促进作用,从而对大脑的认知功能产生间接影响作用[7]。有研究报道,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诱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8-9]:(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损坏血管内皮,加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导致动脉硬化发生。(2)同型半胱氨酸在氧化分解中可以产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加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增加泡沫细胞生成,使血管壁增厚,并对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产生影响,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发生紊乱。(3)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不良反应,可以增强血液中血小板的黏附作用和增多血栓素A2,诱发脑血栓发生。血液中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有可能会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与脂蛋白相结合刺激补体、活性因子的释放等多种方式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生[1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浓度水平的升高与脑梗死的诱发具有密切关系[11]。其浓度变化与炎症活动程度相关,所以通过观察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了解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活动情况,从而判断硬化病灶的不稳定性[12]。C-反应蛋白不仅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活动情况,还能反映急性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其浓度升高程度能够对脑梗死的病灶面积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起到一定的预示作用[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轻、中、重型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都是辅助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指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与相关报道结论一致[15]。

同时本研究还对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了对比,150例患者在治疗前均有相关指标检测数据,但在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失访,主要原因是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出院,返回其所在地进行后续治疗(未在本院所在省份),该名患者治疗前的试验数据纳入分析集进行分析。经过对比发现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监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对疗效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及时监测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干预性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相关,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及疗效监测、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1]郑伟,孟冬娅,胡晓芳,等.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43.

[2]何荣芬,仇君.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20):25-26.

[3]李飞,黄汉宁,吴钊坤,等.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0):2563-2564.

[4]刘建军.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301-1303.

[5]任永强.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CD62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495-496.

[6]薛邦禄,李妍,徐维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8):1888-1889.

[7]罗海龙,李欣,张军.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531-2532.

[8]蔡莉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保健,2012(11):86-87.

[9]孙会秀.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相关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30-32.

[10]应孙科,金胜航,曹寒沁.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小板检测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8):2271-2272.

[11]袁惠敏,张江蓉,潘志红,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7):901-903.

[12]陈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中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2,18(12):1758-1760.

[13]张建祥.Hcy、hs-CRP、BNP联合检测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4):67-68.

[14]袭祥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高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 药,2011,6(2):163-164.

[15]左立新.影响急性脑梗死诊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11,22(6):684-685,687.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瓜氨酸血症II型1例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同型半胱氨酸、胱硫醚β合酶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