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器改进呼吸机湿化器加水方法的研究
2014-12-16曾维灿武警重庆总队医院胸外科400061
陈 洁,曾维灿(武警重庆总队医院胸外科 400061)
机械通气时,向呼吸机湿化器内加蒸馏水,使水量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均匀加热湿化气道,对保证正常机械通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传统加蒸馏水的方法是用注射器反复抽取蒸馏水注入湿化器内,需要反复打开湿化器的注水口,增加注水口不密闭的危险;甚至断开呼吸机回路,引起漏气报警,既影响正常通气,又增加患者焦虑恐惧感,且容易造成呼吸通路的污染。本科于2010年开始,采用一次性输液器给湿化器中加蒸馏水的方法来代替传统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24h以上危重患者81例,入选标准:无肺基础疾病、意识清楚者。随机分组,输液器组41例:女22例,年龄23~69岁,男19例,年龄19~71岁;对照组40例,女16例,年龄25~68岁,男24例,年龄21~66岁,两组均采用Drager savina呼吸机行机械通气,通气时间均在(72±8)h,并排出呼吸机非注入水引起其他的报警。经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使用一次性闭密输液器输液排气法将灭菌注射用水排至过滤器处,取出头皮针,将过滤器连接处直接连接湿化瓶注水接头,像输液一样将灭菌注射用水输入到湿化瓶内,使液体在安全液面,关闭输液器开关,恢复湿化瓶接头,无须取下输液器(输液器可保留24h),操作完成。当湿化器内水柱在min刻度线时,打开输液器开关,使湿化器内水柱始终在正常范围内,重复上述操作即可。操作中注意事项:严格无菌操作;24h更换1次输液装置及蒸馏水[2]。
1.2.2 对照组 用空针抽吸灭菌注射水后,提起湿化器注水孔开关将空针内的灭菌注射水推入,直到满意刻度为止,当湿化器内水柱在min处,重复上述操作,这种注水方法需反复进行至少2次(使用50mL注射器)。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χ2检验,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和恐惧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憋气感和呼吸机报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护士操作后100%选择实验组方法。
表1 湿化器不同加水方法比较
3 讨 论
吸入气体的加热湿化是有创机械通气时避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受阻、气道梗阻和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损必须采取的措施[3]。从本研究可以看出,输液器注水法较传统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3.1 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少护理工作量。近年来医疗设备日新月异,发展迅速,而呼吸机已广泛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ICU是医院危重患者最集中的治疗单元,监护和治疗的任务重[4]。传统加水法,每天加水2~4次,且需用50mL注射器针,一管一管地注入,由于50mL注射器较大,反复抽入、推出,易污染而不能确保无菌,且加水至所需刻度至少要用200s。每注射一次,要先消毒液体盖,然后抽水入注射器,再敞开并消毒湿化器注水口,插上注射器注入蒸馏水,最后拔出注射器,恢复上注水口,重复上述步骤至少2~5次才能到所需水量,操作程序重复繁琐。而采用本法,只需(30±8)s,先按照输液治疗方法挂好液体,像静脉输液一样,插入输液针头,加到需要水量后,直接关掉输液器开关,下次加水打开输液器开关即可;且在输液器注水时,调节滴数后,剩余时间可处理其他工作。避免了传统方法的繁琐,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3.2 保持呼吸回路密闭,规避通气不足风险。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呼吸机报警降到14.6%,其原因可能是此法每天只需要打开注射孔,注射孔未与外界接触,整个输注过程保证了呼吸机回路的密闭性,减少了对机械通气的干扰,规避通气不足风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而传统加水时因为频繁打开注射孔甚至断开呼吸机回路,往往造成呼吸机漏气报警(72.5%),造成通气量不足甚至终止向患者送气,破坏机械通气连续性,增加通气不足带来的风险。
3.3 降低回路污染概率,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传统注水法频繁敞开呼吸机回路(每天至少6次),呼吸回路暴露在空气中,增加了感染概率。本方法一方面采用输液方法,每天无需敞开呼吸机回路,加注水后,关闭输液器开关,下次加水时打开输液器开关即可,减少了感染概率;另一方面采用无菌蒸馏水、无菌输液器,加上整个操作过程较传统方法简便,更易保证无菌操作,大大降低污染概率,减少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的发生概率[5]。从本研究可看出,输液器注水法后肺炎发生率从35.0%下降至14.6%。
3.4 保持湿度相对稳定,利于呼吸道管理。其原因可能是避免了以前因加水造成湿化器与外界频繁相通导致的湿度降低,保证了湿化液湿度的相对稳定,使患者吸入气体的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利于排痰和呼吸道管理。通气量的增加多在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时,进入气道的气体不能保证湿化,呼吸道失水、黏膜出现干燥、干结的分泌物,减弱的纤毛活动,排痰不畅,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更大[6]。
3.5 避免增加恐惧感,利于患者全面康复。传统注水法,频繁(每天至少6次)敞开呼吸机回路,引发呼吸机漏气报警,同时导致通气量不足,患者听见报警尖叫声而感到紧张,感觉吸气量不够(47.5%),极易造成恐惧心理(45.0%),对康复不利。本方法每天只敞开呼吸回路1次,明显减少上诉不良心理应激,憋气感和恐惧感明显下降,低至17.1%和19.5%,利于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3.6 提高了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多年ICU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湿化器报警并非仪器故障,而是与护理因素有关[7]。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保证湿化器正常使用,是减少呼吸机报警因素之一。一次性闭密输液法使患者得到安静舒适的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优化护士操作流程,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顺应性,提高自我工作满意度,促使工作人员更好的使用呼吸机,也能启发护理人员利用现有的低质耗材料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护士思维创造的意识,使一次性闭密输液法更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一线。
总之,从本研究中以看出,输液器注水方法在呼吸机报警、肺部感染、憋气感、恐惧感、每次注水时间、护士操作后选择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1]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66.
[2]金学勤,戴学英.输液装置在呼吸机湿化器加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6A):1053.
[3]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Respiratory Care,Restrepo RD,Walsh BK.Humidification during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J].Respir Care,2012,57(5):782-788.
[4]李雪球,黎明,黄红友,等.本院ICU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及管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22-23.
[5]朱艳,梅贺峥,江卉.在呼吸机湿化器中注入蒸馏水方法的改进[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1):190.
[6]蔡少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9):566.
[7]周红波.ICU呼吸机湿化器非故障性报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19-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