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的研究

2014-12-16吕凤良李宏飞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课题中学生课外阅读

吕凤良 李宏飞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江苏 邳州 221300)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明德实验学校创办之初即提出打造阅读教学特色课程的构想,从2003年开始每个年级都开设一节阅读课,所有班级一律到阅览室上课并相继开展了序列化的课外阅读活动,后来由于规模扩张,受空间的限制阅读课被迫取消。2012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提出“文化引领、涵养内功、提升品位”的办学宗旨,认为打造优质的读书文化是提升学校文化力的最好抓手。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国内外对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价值意义有较为一致的认同,但在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形成目标、达成途径、保障措施、教师指导、考查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或者说是作为课程体系建设还很不完备。常常只作一般性要求,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规矩,因而难以评估这项核心性的语文课外活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方面的有效度。

同时,从多数学校的研究现状看,整合教师、学生、家庭的阅读活动,将学生的读、教师的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的共读、共聊、共议、共编、共写的交流互动,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形成相对系统的操作模式,仍处于不断的摸索、尝试之中。尤其把课外阅读活动上升到大阅读课程文化的研究与操作体系、理论体系的建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基于弥补我校办学初年实施阅读教学有操作无规律总结和系统理论建构的缺憾,更是基于建设优质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研究》这一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本课题主要涉及三个核心概念,即“课外阅读”、“课程化”和“课程化体系建构”。

1.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科书之外,自主选择,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它是通过课外文字媒体获取信息借以增长知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各种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课程化:课程即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课程化是指赋予课外阅读以课程的性质或状态。

3.课程化体系建构:是指将阅读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如课外阅读教学思想、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与活动的实施、教学与活动的评价等)加以有机整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外阅读目标实现的系统。

(二)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研究。

是指以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设为宗旨,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外阅读操作机制为主要研究内容,全方位地开拓中学生课外阅读时空,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种途径规划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并最终为初高中学校落实课外阅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与操作建议的实践性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的目标。

1.从文献资料的梳理与研究入手,揭示出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必然趋势,明晰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的内涵与特征,进一步明确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构建的价值追求。

2.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施模式、教材与教学、课程与管理、评价与督导、师生素养的提升、校本特色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明确课外阅读课程化实验研究中的实践特征和具体操作要求,探索建构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的可能路径。

3.通过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的构建,丰富学校其他课程分支的人文要素,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大阅读营造校园的大文化进而促进学校的内涵提升,为同类学校建设课外阅读课程提供范本。

(二)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研究”文献梳理与提炼。

2.课外阅读课程管理机制的建构,包括:课程纲要、课程目标、课时计划、教学要求、各学段阅读书目、督查评价细则,等等。

3.课外阅读校本教材的编制与使用研究。

4.课外阅读指导课策略研究。

5.课外阅读与校园文化提升研究。

6.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形式与策略研究,包括:课外阅读指导示范课、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竞赛、演讲比赛、经典古诗词朗诵比赛、“我读名著”论坛、语文“百科”知识抢答赛、经典作品知识(规定阅读范围的)笔试、校园阅读节系列读书活动,等等。

7.课外阅读时空拓展与有效监控研究。

8.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的互动研究。

9.学校课外阅读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主要指对图书、报刊、网络、视频等资源的开放和应用。

(三)研究的重点。

1.课外阅读课程管理机制建构研究。

2.课外阅读指导课模式研究。

3.课外阅读时空拓展与有效监控研究。

4.课外阅读成果展示形式与策略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我校初、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求。梳理提炼课外阅读研究的理论成果和较有价值的操作案例,为开展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对照课题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设计子课题方案,围绕主课题的研究重点和子课题研究目标,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学校课外阅读课程纲要、实施细则、评价方案等系列操作文件。在课外阅读课程纲要指导下,运用系统思考模式,开展从目标到内容到活动再到方法等多重系列化实验研究,并注意对每个研究阶段的理性反思和经验总结,最终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指标体系,并为同类学校提供可供观摩和借鉴的研究课例和活动观摩现场,并最终通过阅读文化与课程文化的互动融合形成高品位的学校特色文化。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观点。

1.课外阅读课程化,便于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校的资源与潜能,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阅读课校本课程。

2.课外阅读课程化,拉大了传统课外阅读链条的长度、宽度、厚度,体现的是大阅读和立体阅读观,可以在阅读时间、内容、效果等方面予以机制保障,真正把阅读变成学生不可或缺一种的生活方式。课外阅读课程化彰显的是体系建构。

3.课外阅读课程化,打破了语文教学一学年只读几十篇文章的格局,搭建了多元阅读的平台,必将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和思维创新能力,对中高考语文成绩的提升必然是最有力、最持久的支撑。

4.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既是一种理论探索,是对新课程理论的丰富,又是一种教学文化的变革,它必将带来教师阅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及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创新之处。

1.课外阅读课程化,既包括进入课堂的正规课程,又包括课堂以外的活动课程和有利于学校课程调控之外的家庭阅读、视频阅读、网络阅读课程。本课题研究既要对“课外阅读”概念进行全新建构,更要在阅读课程的不同形式之间架构枢纽、探寻规律,从而跻身中学课程体系,成为一门科学规范又富有持久生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

2.本课题为实证性研究,便于在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和考评下开展实验,利于在“问题—课题—问题”的不断生成和演进中创设较为成熟的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3.本课题研究试图建构一整套完备的阅读课程化操作体系,并在阅读提升语文学习力方面进行系统化的理论和观点创新。

六、围绕本课题开展的前期工作

在课题申报之前,课题组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搜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形成了相关研究报告。就文献资料看,课题组以“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阅读课程”等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搜索从2003年到2013年的主要文献54篇。基于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课题组形成了《中学生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建构研究》的研究报告,并在初中三个年级和高一年级课程计划里增设了课外阅读课,开展了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实验。

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开展的实验研究的思路和策略是:海量阅读、有序积累和多维展示。

(一)海量阅读。

(1)快餐式阅读,即到阅览室借阅报纸杂志、订购读者、读者文摘。(2)主题性阅读,语文课,一课时内组织学生研读相同话题的文章3~5篇。(3)读整本书,规定教材附录提供的名著必须详读,还要求一学期读一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本学期的总体要求是:初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李准的《黄河东流去》,初二读《骆驼祥子》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初三读《水浒传》和陈忠实的《白鹿原》;高一读《课外读本》必修1-2、《红楼梦》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高二读《课外读本》必修4、《三国演义》和贾平凹的《秦腔》,高三读《边城》、《茶馆》、《欧也妮与葛朗台》和莫言的《娃》等。为了检阅学生的阅读效果,我们在阶段性检测中加大了名著阅读考查分值。

(二)有序积累。

让学生记日知录(每天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一句名人名言、一句古诗词名句、一个成语)、开展“我与名著”日记接力赛、整理读书笔记(要求初中学生每周不少于3000字、高中学生每周不少于5000字)。

(三)多维展示。

(1)“读进去讲出来”。主要形式为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小说),选一段美文或经典论说文进行每日2分钟流畅表达,每月举行一次读书汇报会。(2)“读进去写出来”。组织征文比赛,推荐学生作品在校报和校园文学报刊上发表,组织参加各级比赛。(我校学生参加“初中生世界写作网络大赛”、“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新世纪杯”全国作文大赛,均取得很好成绩)(3)“读进去做起来”。作家三毛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许多自己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我们提出学校要有书香气,师生应有书卷气。目前,围绕读书,我们策划组织了“做博雅学子,当儒雅教师”的系列评选活动。真正让读书成为师生学习生活的常态,让书籍涵养师生的心灵,成为师生精神家园的主宰。

阅读课程化的实践充分证明,上述前期工作为课题的深入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今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更好的研究氛围。

猜你喜欢

课题中学生课外阅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