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情感教育的思考

2014-12-16郑琳川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情感大学生教育

郑琳川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一、情感与情感教育的内涵

何为情感?德育专家朱小蔓老师的界定:情感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一句话概括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内心感受。情感可以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可以激发主体的想象力,使思维创造性得到发挥。情感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的根基在生活,来自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情感教育也是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健康的情感能力和品质更需要后天的培养与锻造。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的一部分,是提高生命质量与完善人性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应该从教育内容上升为教育的目的,即“情感教育就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正如习总书记所讲“老师的责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教师的情感素养影响和带动一代代青少年的情感素养,因此,高师院校应该关注作为未来教师的大学生们的情感现状,着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

二、高师院校情感教育的困境

笔者做过一项调查,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对该校20名各专业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关于大学生情感缺失与困惑的调查,同时对部分学生和辅导员、教师、管理者进行访谈。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高等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在思想、心理、情感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53%的人认为周围人不够关心自己;对失恋问题的处理,有近一半的人不能很快调整恢复;近80%的人表示自己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网络很大程度或一定程度地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在职业认同方面只有40%的人认为就读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其他人或多或少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71%的学生感到就业有压力;对遇到困难或挫折的处理方式,57%的人会选择自己处理,只有7.5%的人会选择向辅导员或老师求助。辅导员和教育管理者普遍认为当代“90后”大学生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情感品质不佳,同时也认为学校在情感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方面做得不够。

通过总结分析,当代高师某些大学生情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爱心缺乏,不会爱人与自爱。生命至上,每个人都要爱惜生命,一个懂得爱自己的人才会推己及人,从而爱他人、爱学校、爱专业、爱祖国。一个会爱的人才会懂得处理恋爱与失恋的关系,从容应对;(2)责任意识不强,90后的大学生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3)不懂感恩,表现在不懂父母养育之恩,无视老师的教导之恩,淡漠朋友的帮助之恩;(4)挫折承受能力差,遇到一点挫折就出现心理问题,轻则抑郁、冷漠、焦虑、自卑,重则精神分裂;(5)诚信问题突出,尤其表现在网络中,欺诈、隐蔽、伪装,对朋友不真诚,对自己不认识;(6)理想信念差,迷失自我。大学生应当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坚定理想和目标,不断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7)贪图享受,依赖父母,不努力学习,注重享乐,互相攀比。

三、情感缺失的多维解读

大学生存在的各种情感缺失问题,可以分别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解读。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学生情感缺失:(1)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不够心理完善能力不强。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与发展的阶段,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够全面,认知和判断能力不强,导致心理的落差和扭曲。(2)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的熏陶,导致情感畸形。(3)学校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唯理智教育”,忽视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21世纪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而人才并非单纯高智商的人而是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境商的综合体,因此,要重视学生心理、人格和完善情感的培养。(4)社会不良风气和浮躁思潮的影响。如今一些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出现一些贪腐堕落的负面事件,如果不加以正面的宣传和引导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高师院校情感教育的培养与完善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崇尚之德,守为师之责,树栋梁之才。同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高师院校和其他高校性质不同,特殊性在于它培养的是未来的教师。重教育首先应重视德育的建设,情感教育是高校德育发展的重要指向,强化德育重在强化情感教育。针对目前高校情感教育出现的问题与危机,作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教师、辅导员应该正视问题的严重性,重新调整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评价标准,把大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品质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指标,把情感教育放在教育的基本内容中。

1.把情感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很难相信一个情感素养欠缺的大学生的品德和能力是好的,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加强情感教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相吻合的。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素养和与情感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生命之德、公民之德、敬业之德和诚信之德的重要途径。同时,开展和实施情感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老师的言传身教。师者,人之模范也,老师的言行是学生的镜子,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习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大情感的投入力度,时时体现人性的关怀,处处传递真情感,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言传身教,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情感的积极表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育影响的价值最大化。

2.加强校园内环境建设,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美丽的校园环境会影响师生的认知、态度乃至行为。从物化的外环境到文化的内环境,以外界认知为基础,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行为规范与情感品质。首先,丰富的情感体验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如大学生艺术节、军训、运动会等,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力,磨砺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自我、他人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各方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间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团结合作等情感的形成。其次,“两课”教师、辅导员要在课堂和日常教育管理中传播积极的情感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情感教育延伸到网络。再次,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即大学的精神与文化的内涵建设,所谓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中之一就是历练大学精神,培育大学文化。积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校园氛围的核心,而加强校风、学风、教风“三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可以使学校意气风发,学生积极向上,教师身正示范,从而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品质。

3.通过实践增强情感体验,强化内在的品质。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情感教育的基础是情感体验,而集体生活和社会实践能让大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集体活动,能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发挥更大的实效作用。各高校开展的新生军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走基层,进社区,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实践活动,有力地增强情感教育的实效性。社会实践是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延伸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道德修养,转化为真正的教育感受,成为内在的情感品质,实现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完美结合,突出教育教学的效果。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诺尔曼·丹森.情感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3]郑琳川,刁永锋.情感教育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3).

[4]冯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5]任伟,李国良.论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6]严明,张晓书.情感教育:梳理与反思[J].教育探索,2005(1).

[7]李艳,韦国善.我国青少年感恩情感教育策略探微[J].教育探索,2012(2).

猜你喜欢

情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