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014-12-15牛金禹
牛金禹
摘 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成为课堂模式改革中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如何打造“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本文试从“精研课标、情境导入”、“明确目标、探究阅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深化小结”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以求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得最高的教学效益。本文着重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的《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为例,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具体的探讨说明。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24-01
一、精研课标、情境导入
掌握课标是确定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基本前提,也才能保证在45分钟内集中“火力”突破重难点。课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课堂中紧紧围绕课标展开教学,有选择性地安排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从而才能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课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课程标准》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导入方法,引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对每堂课的学习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激趣导入,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图和近代的工业生产图,提问学生两幅图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这种变动是如何发生的?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这堂课的成功打下基础。
二、明确目标、探究阅读
这是一堂课关键的一步。布鲁纳发现法认为,教师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教师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探究阅读,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设问时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抓住重点,就基础知识点、难点的切入点设问,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阅读时,打出幻灯片:
1、主题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问题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自然经济是如何解体的?
[问题3]:自然经济解体的后果是什么?
2、主题二:洋务运动
[问题4]:洋务运动的时间、指导思想、旗号、代表人物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问题5]:洋务运动的具体实践内容。
[问题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问题7]:应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3、主题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问题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企业有哪些?
[问题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第2、4、5、9题是基础知识点,第1、6、8题是重点,第3、7、10题是难点。这样既抓住了基础知识,抓住了重点,也为化解难点,引导学生把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打下了基础。这一步实际上是教师紧紧围绕课标巧定目标,将教材内容通过具体问题呈现,由学生自行探索解答或启发解答的过程。为逐步发展到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定目标,再自我探索解答架通桥梁。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这是一堂课最重要的一步,是在第二步教师定出目标,学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与第二步相连最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步先由学生解答,对于基础题学生很快能解答。对于重难点,我会根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教学思路让学生掌握。如对于洋务运动主要史实,学生已经从上学期的政治史学习中了解到“内忧外患”的历史史实。因此我会从洋务运动发生的时间上下手,让学生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得出“内忧外患”的结论。也就是完成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洋务运动会发生的原因。”然后我会提问学生一个问题“既然清政府是在这样的形势下进行洋务运动,那么也就是说最根本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内忧外患的局面。那么同学们,我们可以知道它的根本出发点也就是根本目的是什么吗?有谁可以总结一下?”接下来我会采取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找出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内容,从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填写洋务运动内容的表格。从而达到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最后老师再提问学生“洋务运动的开展在当时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进步,那它达到目的了吗?结果如何?有怎样的影响呢?”通过小组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够使学生加深本课重点的学习和掌握。
这样,通过学生阅读思考,教师引导,既突破重难点,也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说明,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把学生导向学习的境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提问要适时、适度、适量,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问题设计要科学精当,通过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达标检测、深化小结
无论课程进度如何,课末都要留5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以巩固消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这个时段,更需要教师精选试题,试题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题题重点,题题课标(课标是考试内容)。抓紧时间当堂复习、巩固,才能不断强化已经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因此,无论课程进度多慢,我们都要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给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以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目的。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思维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教学程序,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