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观念在家庭中的应用

2014-12-15殷玉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3期
关键词:母猴蒙特幼儿

殷玉霞

(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夏 银川 750000)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蜚声国内外,在儿童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席位

这个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教育方法,在国内正在高速发展。在本世纪初期成立至此,她通过长期观察不同儿童的反应,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完善,提出了这一领先的教育方法。蒙特梭利教学法不仅改变了以往儿童教育的方法,更对以后的儿童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实验表明,通过蒙特梭利教学法可以帮助孩子自然地和更好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更强调儿童通过双手工作和进行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秩序感(Order)、手眼协调(Coordination)、专心(Concentration)、独立(Independence)。这四种能力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责任和使命是尤为重要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出生前就为其准备好成长的环境,从而使孩子能够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自我塑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始终处于一个互动的关系中,在这个关系中,父母和孩子是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当孩子慢慢的学会独立行走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探索家庭以外大千世界的旅程。家庭是幼儿长时间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的言行举止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和孩子在日常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专注地观察,并对家人细微的举动进行模仿。对幼儿正确开展教育,辅助幼儿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家长的责任与使命。蒙特梭利认为父母的责任不仅是教育孩子文化知识,还应该努力地培养孩子符合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要。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很大一部分父母觉得只要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够了,所进行的教育也只是单纯的文化知识的灌输,比如识字、算数、背诗等。蒙特梭利认为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在于早年对孩子的抚养,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个体。父母不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培养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崭新、独立的个体。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监护人和帮助者,而不是孩子人生的创造者。现代社会,有些家庭中的父母忙于争斗、应酬、征服、竞争,而基于自己的需要来考虑孩子的教育,经常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甚至有些时候把自己内心带有感情色彩的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没有协商,并更加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所谓的“为你好”。一旦遇到孩子的反对或是质问,就一概认为是孩子不懂事。在这个“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兴趣、意愿、发展或是情感完完全全的被忽视了。父母,请把你们的权威用在帮助孩子上,而不是控制或者替代孩子上。

二、亲子关系重中之重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一个恒河猴实验。他把一个新生的猴子与其母猴分开,放在装有两个假母猴的笼子里,假母猴一个是铁丝做的,它可以喂奶;另一个是毛巾做的,它不能喂奶,但近似于母猴。结果,这个小猴子要到铁丝母亲那儿去吃奶,却总是在可以拥抱的毛巾母亲那儿玩,当给它以恐惧刺激,小猴会直奔毛巾母亲。可见身体的接触给小猴子以舒服感觉,形成小猴子依恋母猴的情感。小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蒙特梭利认为孩子最初对世界的认识是要通过父母给予的帮助完成的。父母的抚爱、微笑等和善的行为会使孩子产生对客观世界的兴趣以及对其探索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勇敢、自信、友好等亲社会的行为和情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容易形成依赖感。相反的,如果孩子从一出生就得不到父母的拥抱、呵护、亲近,那么他的心理成长就会受到极大的摧残。对人冷漠、表情呆板、性情暴躁、行为粗野,长大以后有较强的攻击性行为和破坏性。可见,出生后的亲子接触对孩子的情感、智力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离开家庭走向社会并开始体验集体生活基本上都是在3岁左右,3岁以前大部分时间在家中。蒙特梭利认为这3年父母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对母亲而言。从孩子一出生,母亲就应该多多与孩子接触,与母亲温暖舒适地接触可以帮助孩子慢慢接受并适应新的世界。母亲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为孩子所熟悉并倍感亲切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帮助孩子比较顺利地度过困难期。这与我们所谓的母婴同步现象是一致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关注,这样做并不是骄纵或溺爱孩子,而是要在孩子成长中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孩子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自我。

三、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经是一名合格的蒙特梭利教师,是早期蒙特梭利理论的支持者,他非常赞同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这种观点。父母在孩子成长时也不断地面对挑战,如果父母想要与孩子一起成长,就必须先发展、观察孩子的能力,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上接纳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多时候没有足够的耐心去面对孩子的“拖拖拉拉”和一些无关紧要的行为。成人世界的仓促和繁忙让我们忽视了孩子在他特有的年龄阶段本该呈现的样子,而一味地要求他们停止一切“无关行为”,迅速配合我们的步调。早上起床穿衣服,我们要赶时间,不能等待孩子一个一个慢镜头的动作,拿过衣服两三下就给孩子穿戴完毕;早上洗脸刷牙,我们要赶时间,不能等待孩子一边玩水一边洗漱,洗脸刷牙全权代劳。孩子做的事情,即使他们很慢,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真的是会做的。如果我们帮他们完成就是剥夺了他们成长和学习的权利。蒙特梭利认为父母这样做是“鲁莽地拖着孩子做人生的跑步旅行”。父母要学着放慢步调与孩子做慢节奏的努力,用孩子的步调与孩子一起成长。

四、让孩子自由的成长

在孩子发展到可以自己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父母不自觉的就成为了孩子人生奋斗过程中的第一个敌人。成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开始出现并会一直持续着。父母显然是无比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这种疼爱很多时候却变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阻碍。父母不了解孩子与成人不同,成人的自我形成已经完成,但是孩子仍然是正在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完成恰恰是需要孩子在独立的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完成的。当父母不断地去干扰甚至阻碍孩子去尝试新事物的时候,不妨试着换个角度改变自己的步调来配合孩子,这样就一定会明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喜悦和成就。父母过多地照顾服侍孩子,实际上恰恰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可能遇到更多的危险。成长受到阻碍,孩子会停留在发展阶段。不认识危险的孩子如何去辨别危险呢?没有接触过危险的孩子将来一旦遇到危险父母能第一时间来帮他们解决吗?相信孩子,当他们还小的时候,多提供些探索的机会,他们就会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经验,将来才会更加安全,父母才会真正放心。

五、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自己照顾自己并且照顾好自己是一种生存能力。首先,在家庭里建立一定的规矩,比如自己吃饭、自己入睡、自己上厕所、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自己收拾玩具、从哪里拿的东西用完了要放回哪里去等。很多规矩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生活习惯或细节,在建立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不能贪多贪快。孩子在遵守规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接受困难等问题,父母不能操之过急,但是也不能轻易就妥协,坚持就一定会有成效。在建立规矩的过程中,因地制宜,采用恰当的方法,避免过多的训斥和责备,避免轻易地妥协或直接替代。适时地采取让孩子自主选择的方法或是冷处理的方法,正面鼓励、正面强化,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作为父母努力的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整洁的生活环境。当孩子具备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时,可以请孩子帮助家人拿东西、分筷子、浇花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父母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持之以恒,逐渐形成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蒙特梭利认为,我们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中的人。社会中的人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孩子刚刚开始出现交往活动的时候,引导孩子分享、合作、友爱、同情等亲社会的行为。良好的交往行为能够使孩子在同他人尤其是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交流知识、经验、技能,体验喜怒哀乐,获得自信、认同、接纳,等等。在交往中,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积极快乐的生活。父母要克服害怕自家孩子吃亏的心理,认识到有小伙伴的童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孩子,给孩子同伴交往的机会。平时注意引导孩子交往的技巧,让孩子感受合作、分享、团结友爱带来的喜悦。只有培养好孩子的交往能力,才能够使孩子很好地适应各种新环境,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中的各种变化。

蒙特梭利博士说过:家长需要跟随孩子的自然成长法则。在家庭环境中追随孩子,家长展现出自己的优点,发挥各自的专长,让孩子也具备自己的专长和特质。

[1][意]玛利亚·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M].肖咏捷,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2]沈悦,陈健芷.家庭环境、同伴关系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9,(03).

猜你喜欢

母猴蒙特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跨越物种的母爱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斗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