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防治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2014-12-15夏小华
夏小华
摘 要:水利工程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尤其是混凝土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着的混凝土病害及其类型、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防治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病害,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082-02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它不仅会严重影响水工项目的抗渗能力,同时还会对水工项目作用的发挥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类型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裂缝病害,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1 干缩性裂缝病害
干缩性裂缝病害常见于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养护后期,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通常情况下,是由水泥浆中的大量水分蒸发而引起的。由于混凝土结构内、外水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蒸发,因此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同时,由于水工混凝土结构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表面水分快速流失。在该种条件下,其表面变形量非常大,而内部变形量却非常小,这种不同步变形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受到约束,进而产生拉应力,形成干缩性裂缝。
1.2 塑性收缩裂缝病害
所谓“塑性收缩裂缝病害”,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构在凝结前,因其表面出现了严重的快速失水而产生的裂缝。通常情况下,该种裂缝容易在较为干热或大风天气条件下形成,裂缝中间宽、两端细、长短不一,且互不连贯。该种裂缝短则在20~30 cm之间,长可达2~3 m,宽度一般为l~5 mm。之所以会产生该种类型的裂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终凝之前的强度不达标,或者在混凝土终凝前强度相对较小时,高温、大风天气使其表面出现了快速失水现象,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出现裂缝。
1.3 沉陷性裂缝病害
沉陷裂缝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地基土质出现了不均匀或松软现象以及回填土不实等。这些都可能会使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如果模板支撑间距相对较大,支撑底部出现了松动现象,也可能会造成沉陷性裂缝病害。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模板通常支撑在冻土之上,冻土融化后可能就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病害的产生。该种裂缝通常是深进、贯穿性的,一般情况下,走向与沉陷状况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沿地面垂直方向发展,尤其是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会出现错位现象。地基土质存在严重的不均匀问题,或土体浸水、回填过程中土层压实度不够,都有可能会造成支撑混凝土的地基出现严重沉陷。模板自身强度难以支撑混凝土结构的重量,也可能会导致土体出现严重下沉。
1.4 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
除以上物理学病害外,还存在着一些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比如碱骨料反应性病害、钢筋锈蚀性裂缝病害等。这些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较为普遍的裂缝病害问题。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碱性离子,其与部分活性骨料发生化学反应后,会吸收其中的大量水分而增大体积,导致混凝土酥松、膨胀,最终形成裂缝。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通常发生在混凝土结构应用期间。一旦出现该种病害,则很难进行有效的补救。
2 裂缝病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类型、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防治上述裂缝,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波动情况对裂缝病害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石子颗粒含量的不断变化会对混凝土级配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混凝土的黏度;同时,骨料含水量会影响到水灰比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构成原材料的质量,比如砂石、水泥等,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对于标号相同的水泥,当其活性出现变化时,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整构成比例,使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2 混凝土配制方法要科学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和要求,对各种构成材料的实际用量进行调整。因为通常情况下,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往往与实际配合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试验室中的各级骨料都不含有超径颗粒;而施工中各级骨料中会含有一定量超标的颗粒,含水量严重超出饱和面干状态。基于此,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当按照实际测量情况,对实际中所需骨料超含量、砂石表面含水率进行严格控制。只有保证其配制方法的科学性,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2.3 改善水工混凝土施工工艺
采用分层分段法进行浇筑,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水化热散失非常有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小内外温差,减少裂缝病害发生的概率。优化配筋,以免应力过于集中,并强化其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尤其是孔洞四周、变断面和转角位置的配筋,可能会产生集中应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孔洞周围增配适量的斜向钢筋或钢筋网片,并对变截面进行局部处理,确保截面能够有效地过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增配一些抗裂钢筋,以防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那些平面尺寸相对较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通过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影响。 2.4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和养护工作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各构件或整体结构出现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施工质量问题,对此,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水工建筑、整个结构构造进行严格检查,加强对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各工艺环节的控制,比如水泥、混凝土的用量、水灰之比和含砂率等。对砂石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免施工时利用过量粉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尽早洒水、保养。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一般而言,出了要防止外观麻面、蜂窝甚至裂缝等病害的出现外,还要确保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能够达标。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自身的强度不达标,监理人员必须要将已建的不合格部分拆毁,重新施工,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可见,每位质量负责人都要注意预防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问题,及早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免延误补救时机。
3 结束语
应当重视裂缝病害防治策略的创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病害产生的机理,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1]崔学龙,刘金梅.谈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渗透成因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25).
[2]李华东.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8).
[3]覃畅伟.试论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建材·装饰,2012(07).
〔编辑:王霞〕
摘 要:水利工程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尤其是混凝土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着的混凝土病害及其类型、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防治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病害,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082-02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它不仅会严重影响水工项目的抗渗能力,同时还会对水工项目作用的发挥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类型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裂缝病害,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1 干缩性裂缝病害
干缩性裂缝病害常见于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养护后期,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通常情况下,是由水泥浆中的大量水分蒸发而引起的。由于混凝土结构内、外水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蒸发,因此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同时,由于水工混凝土结构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表面水分快速流失。在该种条件下,其表面变形量非常大,而内部变形量却非常小,这种不同步变形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受到约束,进而产生拉应力,形成干缩性裂缝。
1.2 塑性收缩裂缝病害
所谓“塑性收缩裂缝病害”,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构在凝结前,因其表面出现了严重的快速失水而产生的裂缝。通常情况下,该种裂缝容易在较为干热或大风天气条件下形成,裂缝中间宽、两端细、长短不一,且互不连贯。该种裂缝短则在20~30 cm之间,长可达2~3 m,宽度一般为l~5 mm。之所以会产生该种类型的裂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终凝之前的强度不达标,或者在混凝土终凝前强度相对较小时,高温、大风天气使其表面出现了快速失水现象,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出现裂缝。
1.3 沉陷性裂缝病害
沉陷裂缝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地基土质出现了不均匀或松软现象以及回填土不实等。这些都可能会使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如果模板支撑间距相对较大,支撑底部出现了松动现象,也可能会造成沉陷性裂缝病害。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模板通常支撑在冻土之上,冻土融化后可能就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病害的产生。该种裂缝通常是深进、贯穿性的,一般情况下,走向与沉陷状况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沿地面垂直方向发展,尤其是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会出现错位现象。地基土质存在严重的不均匀问题,或土体浸水、回填过程中土层压实度不够,都有可能会造成支撑混凝土的地基出现严重沉陷。模板自身强度难以支撑混凝土结构的重量,也可能会导致土体出现严重下沉。
1.4 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
除以上物理学病害外,还存在着一些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比如碱骨料反应性病害、钢筋锈蚀性裂缝病害等。这些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较为普遍的裂缝病害问题。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碱性离子,其与部分活性骨料发生化学反应后,会吸收其中的大量水分而增大体积,导致混凝土酥松、膨胀,最终形成裂缝。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通常发生在混凝土结构应用期间。一旦出现该种病害,则很难进行有效的补救。
2 裂缝病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类型、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防治上述裂缝,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波动情况对裂缝病害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石子颗粒含量的不断变化会对混凝土级配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混凝土的黏度;同时,骨料含水量会影响到水灰比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构成原材料的质量,比如砂石、水泥等,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对于标号相同的水泥,当其活性出现变化时,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整构成比例,使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2 混凝土配制方法要科学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和要求,对各种构成材料的实际用量进行调整。因为通常情况下,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往往与实际配合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试验室中的各级骨料都不含有超径颗粒;而施工中各级骨料中会含有一定量超标的颗粒,含水量严重超出饱和面干状态。基于此,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当按照实际测量情况,对实际中所需骨料超含量、砂石表面含水率进行严格控制。只有保证其配制方法的科学性,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2.3 改善水工混凝土施工工艺
采用分层分段法进行浇筑,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水化热散失非常有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小内外温差,减少裂缝病害发生的概率。优化配筋,以免应力过于集中,并强化其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尤其是孔洞四周、变断面和转角位置的配筋,可能会产生集中应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孔洞周围增配适量的斜向钢筋或钢筋网片,并对变截面进行局部处理,确保截面能够有效地过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增配一些抗裂钢筋,以防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那些平面尺寸相对较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通过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影响。 2.4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和养护工作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各构件或整体结构出现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施工质量问题,对此,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水工建筑、整个结构构造进行严格检查,加强对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各工艺环节的控制,比如水泥、混凝土的用量、水灰之比和含砂率等。对砂石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免施工时利用过量粉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尽早洒水、保养。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一般而言,出了要防止外观麻面、蜂窝甚至裂缝等病害的出现外,还要确保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能够达标。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自身的强度不达标,监理人员必须要将已建的不合格部分拆毁,重新施工,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可见,每位质量负责人都要注意预防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问题,及早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免延误补救时机。
3 结束语
应当重视裂缝病害防治策略的创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病害产生的机理,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1]崔学龙,刘金梅.谈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渗透成因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25).
[2]李华东.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8).
[3]覃畅伟.试论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建材·装饰,2012(07).
〔编辑:王霞〕
摘 要:水利工程项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尤其是混凝土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着的混凝土病害及其类型、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有效防治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病害,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082-02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它不仅会严重影响水工项目的抗渗能力,同时还会对水工项目作用的发挥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1 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类型分析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而言,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裂缝病害,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1 干缩性裂缝病害
干缩性裂缝病害常见于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养护后期,或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段时间内。通常情况下,是由水泥浆中的大量水分蒸发而引起的。由于混凝土结构内、外水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蒸发,因此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同时,由于水工混凝土结构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表面水分快速流失。在该种条件下,其表面变形量非常大,而内部变形量却非常小,这种不同步变形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受到约束,进而产生拉应力,形成干缩性裂缝。
1.2 塑性收缩裂缝病害
所谓“塑性收缩裂缝病害”,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构在凝结前,因其表面出现了严重的快速失水而产生的裂缝。通常情况下,该种裂缝容易在较为干热或大风天气条件下形成,裂缝中间宽、两端细、长短不一,且互不连贯。该种裂缝短则在20~30 cm之间,长可达2~3 m,宽度一般为l~5 mm。之所以会产生该种类型的裂缝,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终凝之前的强度不达标,或者在混凝土终凝前强度相对较小时,高温、大风天气使其表面出现了快速失水现象,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出现裂缝。
1.3 沉陷性裂缝病害
沉陷裂缝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地基土质出现了不均匀或松软现象以及回填土不实等。这些都可能会使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如果模板支撑间距相对较大,支撑底部出现了松动现象,也可能会造成沉陷性裂缝病害。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模板通常支撑在冻土之上,冻土融化后可能就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病害的产生。该种裂缝通常是深进、贯穿性的,一般情况下,走向与沉陷状况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沿地面垂直方向发展,尤其是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会出现错位现象。地基土质存在严重的不均匀问题,或土体浸水、回填过程中土层压实度不够,都有可能会造成支撑混凝土的地基出现严重沉陷。模板自身强度难以支撑混凝土结构的重量,也可能会导致土体出现严重下沉。
1.4 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
除以上物理学病害外,还存在着一些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比如碱骨料反应性病害、钢筋锈蚀性裂缝病害等。这些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较为普遍的裂缝病害问题。混凝土拌和后会产生碱性离子,其与部分活性骨料发生化学反应后,会吸收其中的大量水分而增大体积,导致混凝土酥松、膨胀,最终形成裂缝。化学反应性裂缝病害通常发生在混凝土结构应用期间。一旦出现该种病害,则很难进行有效的补救。
2 裂缝病害防治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病害类型、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防治上述裂缝,就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波动情况对裂缝病害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石子颗粒含量的不断变化会对混凝土级配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混凝土的黏度;同时,骨料含水量会影响到水灰比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构成原材料的质量,比如砂石、水泥等,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对于标号相同的水泥,当其活性出现变化时,应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整构成比例,使混凝土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2 混凝土配制方法要科学
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科学标准和要求,对各种构成材料的实际用量进行调整。因为通常情况下,试验室给出的配合比往往与实际配合比存在一定的差异:试验室中的各级骨料都不含有超径颗粒;而施工中各级骨料中会含有一定量超标的颗粒,含水量严重超出饱和面干状态。基于此,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当按照实际测量情况,对实际中所需骨料超含量、砂石表面含水率进行严格控制。只有保证其配制方法的科学性,才能确保施工质量。
2.3 改善水工混凝土施工工艺
采用分层分段法进行浇筑,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水化热散失非常有利,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小内外温差,减少裂缝病害发生的概率。优化配筋,以免应力过于集中,并强化其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尤其是孔洞四周、变断面和转角位置的配筋,可能会产生集中应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在孔洞周围增配适量的斜向钢筋或钢筋网片,并对变截面进行局部处理,确保截面能够有效地过渡。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地增配一些抗裂钢筋,以防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那些平面尺寸相对较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通过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减小外约束力和温度应力影响。 2.4 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和养护工作
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混凝土各构件或整体结构出现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施工质量问题,对此,要加强对施工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对水工建筑、整个结构构造进行严格检查,加强对水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各工艺环节的控制,比如水泥、混凝土的用量、水灰之比和含砂率等。对砂石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以免施工时利用过量粉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当尽早洒水、保养。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一般而言,出了要防止外观麻面、蜂窝甚至裂缝等病害的出现外,还要确保混凝土自身的强度能够达标。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自身的强度不达标,监理人员必须要将已建的不合格部分拆毁,重新施工,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可见,每位质量负责人都要注意预防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问题,及早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免延误补救时机。
3 结束语
应当重视裂缝病害防治策略的创新,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病害产生的机理,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
[1]崔学龙,刘金梅.谈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渗透成因及其有效的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2013(25).
[2]李华东.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B08).
[3]覃畅伟.试论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建材·装饰,2012(07).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