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4-12-15师蕾
摘 要:山西服务贸易存在着显著特点:服务外包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技术引进波动起伏、质量不高,但文化贸易发展较快,前景看好。通过对山西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如何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山西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技术引进;文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22-0127-02
1 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等具有积极意义。山西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尽管服务贸易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服务贸易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服务外包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山西服务外包企业2008年后相继成立并开展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2013年全省有出口实绩的服务外包企业仅9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56.44万美元,且均为太原市企业。②技术引进波动起伏、质量不高。2009—2012年,山西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分别为6 539万美元、18 515万美元、13 322万美元和10 100万美元,整体呈现出无规律、变动幅度较大的特点。技术引进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技术引进的行业主要为制造业,2009—2012年,制造业技术引进占比分别为47%,93%,88%和89%.③文化贸易发展较快,前景看好。山西文化产品出口呈现较高的增长态势,从2009—2013年,山西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从400万美元猛增到2 028万美元。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民间工艺品为主,出口市场遍布欧洲、美洲、亚洲等。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超过1 0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6%左右,文化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跃居中西部领先水平”,这为山西文化贸易发展勾画了广阔蓝图。
2 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服务贸易规模较小
2012年,山西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仅为15.61亿美元,在全国的占比仅为0.3%左右,居中部六省末位。
2.2 服务贸易结构不优
山西服务贸易主要依靠旅游服务、对外承包工程等传统方
式,作为反映服务贸易主要水平的服务外包、技术引进、文化出口3项占比不足10%,信息技术、文化产业不发达,“走出去”步伐小。
2.3 文化出口差距较大
山西的文化贸易总体规模小,出口企业少,缺乏竞争性。文化产品出口主要以工艺品为主,版权输出很少,出国演出主要是文化交流,没有票房收入,与文化出口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很大,与中部六省相比,排名也靠后。
2.4 服务贸易人才短缺
调查显示,山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有16万多,但仅有10%的工科大学毕业生能胜任服务外包企业的工作。此外,山西缺少具有全球眼光、能够带领大型技术团队承接复杂外包的高级管理型人才以及具备外语能力、熟悉发包国商业文化的技能型人才。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外包高端人才流失严重。
3 推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
3.1 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不足是限制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山西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服务业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发展步伐。结合山西实际,大力发展服务业,应重点发展商贸、运输、金融、保险、旅游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优先发展咨询、信息、中介等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各类专业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专业化服务,集中发展教育事业、公共服务等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行业,不断夯实服务贸易做大、做强的基础。
3.2 积极支持发展服务外包
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市场体系的建设,在服务外包总体发展规模、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模式、价值链位置、区域政策、财税等方面加快形成配套措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合资、合作、跨地区、跨行业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服务业外包企业。立足于发展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服务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等多种创新途径,提高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地位。积极推动服务业企业采用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质量标准,推动企业进行统一品牌策划、形象设计和对外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形成“企业品牌”,进而推动区域打造“城市品牌”,不断提高地区形象和知名度。加大对相关教育产业的投资,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各高校加开国际服务贸易专业课程,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
3.3 重视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效率
搭建技术引进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全面、有效的科技信息网和具有国家级、企业级的技术信息专业机构,方便企业快速了解国际卖家的详细背景资料、出口状况、交易次数、资信程度等深度信息,真正引进并掌握国内急需的先进技术。在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技术引进的同时,通过建立一整套严格的审批制度,促进技术引进工作规范化,避免企业盲目引进、重复引进。在确保振兴基础产业和实现一定就业水平的前提下,有选择、有步骤地实施“高起点引进、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大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深化“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对引进技术的学习、消化、吸收,再开展技术改进和创新工作,使引进的技术更加先进、适用。
3.4 全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贸易
充分发挥山西文化大省的优势,积极培育文化产品兴盛的土壤,大力营造文化传播的氛围,使山西文化在各个层次得到深入人心的传播,为文化产品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用创新理念确立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大文化产业”的观念,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培育文化市场为重点,努力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体系。科学地制订文化产业化发展规划、战略、政策和法规,驱动山西文化产业的规范发展。组建完善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出版传媒产业园、山西创意文化产业园等大型文化集团企业,有重点地突出挖掘、培育有地域、民族、传统特色的文化,抓紧培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文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和激励机制,着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以平遥国际摄影节、五台山佛教文化节等为载体宣传山西,寻求著名作家、编剧等文化名人创作反映山西民风民俗、人文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让外界了解山西,让山西走向世界。
3.5 做好政策、税收等各项服务工作
加大财税政策优惠力度,扩大补助政策范围,对服务贸易高端管理及技术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一定比例返还补助,对服务贸易园区用地按工业用地出让,以降低服务贸易企业的成本。完善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律,制订符合山西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理顺各种法律法规与服务行业内部的关系,使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保护管理体制,建立知识产权执法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对服务贸易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业务指导。建立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提供公共研发平台、人才培训平台、公共测试中心、公共数据中心、公共实验室、企业交易平台和业务投诉平台等,提供办公场地、电信网络、综合配套等各项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服务全程解决方案等。面向中小企业提供“租赁开发工具”“培训适用人才”“推广规范流程”“共同拓展市场”等服务,构建“技术平台+实训中心+产业联盟”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从而确立独特的公共服务核心优势。
参考文献
[1]张建民.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国际比较及借鉴意义[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04).
[2]杨圣明.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3]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财贸经济,2004(08).
[4]李国庆.浅析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21).
[5]李小牧,李嘉珊.国际文化贸易: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J].四川商务,2007(02).
[6]高洁.从文化贸易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
作者简介:师蕾(1971—),女,山西翼城人,1993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