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汉语意合性理论优化高中词语教学

2014-12-15苏侠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大堰河语体语素

苏侠

一、对汉语意合性认识的现状研究

现在,国内教育界对母语特性的研究日益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将2001年版的“实验稿”中的“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句话,修改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2012年10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汉语意合特征研究与大型知识库和语料库建设”由北京大学首席专家袁毓林主持立项。

关于汉语的意合特性,学者在研究文章中多有论及。研究者的视角不同,其理解也是不同的。最早是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中提出的。在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不难得出:汉语意合是汉语言本体的一种特性,是受汉民族整体综合性的哲学思维特点和高语境文化影响而形成,以词语和句子本身意义的连贯和逻辑顺序而实现的短语、分句、语段、篇章的语言成分的连接。简而言之,人们对汉语语义的理解主要凭借语感和语境完成,这是汉语言的一种异于其他语言的特性,即意合性。

然而,我做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只有5.41%的学生能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体会到汉语的特点,证实了研究猜想:学生不了解汉语意合特性,因而缺乏整体把握的意识和能力,而教师也缺少语境意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策略。

二、基于汉语意合性理论,优化高中词语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语言阅读能力提高缓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词语的含义理解不透彻、词汇贫乏;所以,高中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词语教学。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基点,也是一个难点,对师生双方来说都应重视。其教学策略是,从汉语意合特点出发,把词语置于影响词语意合的整体语境空间中进行审视和操作。在此,探讨语境意合策略,其中涉及语境、语体、语感、语用四个因素。

(一)语境猜词策略

汉语“以臆而合”,词语的意义要通过上下文语境予以生成和理解,正如王力先生说,“一词多义,是指它在词典中的价值说的,到了一定的上下文里,一个词只有一个独立无二的意义”。

根据语义场理论,意合的词语“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得以显现和确定,就是说意合的词语以语义为连接,成为语篇网络的一个个节点。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有词语之间的“近义或同义”关系、词语与句段“上下文的依存”关系(如承上启下),词语与语篇的部分与整体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目标词语与邻近词语、短语、句子、句段或语篇的关系解读词语。

笔者认为词语教学中经常用的语境猜词策略有:语素猜词、偏旁猜词、互释猜词、上下文线索猜词。

1.我们所说的语素猜词,是就合成词而言,尤其是指双音节词。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方式规律性很强,主要包括联合式、偏正式、述宾式、补充式和主谓式。联合式合成词两个语素的关系大约三种:相同关系,如“美丽”的意思就是“美”或“丽”;相反或相对关系,如“手足”用来比喻兄弟情谊;两个语素有联系,但整词意义只是其中一个语素的意思,如“忘记”。偏正式合成词两个语素中,后一个语素集中代表词汇的意义,通过后一个语素的意义可以猜到整词的意义,如“公审”是一种审判。述宾式合成词的前一个语素代表动作行为,后一个表示行为支配的对象,如“逃学”中“逃”是动词性,“学”是名词性,两个语素关系就可以猜出逃避学习,不上学。补充式合成词前一个语素说动作,后一个说做得怎样,如“说明”。主谓式合成词前一个语素为名词性,后一个语素说明前一个怎样了,一般为动词或者形容词,如头痛。但是,如果不了解每个语素的意思,语素猜词无法进行。所以,有时我们还要学会通过偏旁猜语素,因为汉语中形声字的比例很高,我们可以根据形旁猜测语义,这里不再赘述。

2.互释猜词指在上下文语境中,目标词的前后有相关的线索词提供目标词的意义,通过读懂上下文线索词的意思推断目标词的大意。例如“他整天不认真工作,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吊儿郎当”中“吊儿郎当”是目标词,我们可以通过线索词“马马虎虎”推断“吊儿郎当”应是“不认真,不严肃,粗心”之类的意思。

3.上下文线索猜词是指当上下文语境中没有具体与目标词对应的线索词时,通过一个或几个句子来判断、总结。一类可以通过句法线索猜词,如“她在晚会上表演得很漂亮,大家都被她的歌声吸引了”,“漂亮”一词出现在“得”后面,说明是个补语,说明表演怎样的,再看下文,我们可以猜出“漂亮”大概是说表演很精彩。还有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同义或反义线索猜词,如“他说话太唠叨了,就像一个老太婆说个没完没了”,标志词“就像”显示同一关系,“唠叨”就是下文“说个没完没了”。当然词语意合的方式有时是省略标志词自然列举,这点我们要注意,凭相近或相反关系用心推断。

(二)联系语体意合

相比义务教育的初中生,高中学生智商、情商的发展更加成熟,因而要拓展词语教学的视野,联系语体、语感、语用等理论知识,到词语的语体、语感、语用的语境中探寻词语意义、用法。

“所谓语体(a register of language) ,就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它一般这样分类:“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法律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体七种。”每一类语体都有一套特有的词语使用系统,阅读时如果不进入这样的一套语体系统,词语的意义理解起来就别扭。

1.教师要增强语体知识习得的意识

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语言学学科,语体学研究在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了长足的进展。1989年曹敦昌在《语体与中学阅读教学》一文中提出:“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适当介绍些语体知识,对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各种作品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把语体引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许多高校的语言学专家或语文教育专家也纷纷从理论上提出将语体(知识)纳入语文教学内容,近年来王荣生教授提出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三个原则,关注课标,关注学情,关注体式,对中学阅读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提出的文章“体式”是体裁、作品风格流派、语体等多方面的综合概括,应该说关注语体对语文教学十分重要。但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很少重视语体的教学和训练,甚至有人从未听说过“语体”。搜索互联网和中国期刊网,语文教师有关语体教研论文也寥寥无几。

2.联系词语的语体倾向,揣摩作者用意,从而理解词义。例如,《守财奴》中描写葛朗台太太死后,老葛朗台对自己女儿说“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给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其中“两讫”如果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联系到这个词具有商业贸易的语体色彩,就不难理解老葛朗台心理、性格。又如,当读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类的诗句时,我们首先想到诗歌的语体色彩,便可以从整体把握它的夸张意义,而不会去斤斤计较于“三千尺”到底是否可能,是否失真。

(三)强化语用意合

“语用意合”指当词语的意义由于使用者的使用意图和言语习惯而发生变化,要联系使用者的背景、文化语境揣测出来的策略。

1.词义与表达意图联系。询问自己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然后考察表达效果,从而对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

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学生对“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中“紫色”修饰“灵魂”感到神秘不解,现将用语境意合策略解决该问题的教学片段记录如下:

师:请结合诗人对大堰河的介绍,完成练习“呈给你——色的灵魂”,并说明理由。

生1:我会写白色的灵魂,因为白色最圣洁纯粹,就像大堰河对我的圣洁纯粹的无私母爱,她“深爱他的乳儿”, “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

生2:呈给你红色的灵魂。红色是心血的象征,大堰河把我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养育成人,期间我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让她“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生3:黄色的灵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是皇家御用的,及其高贵。黄色又是泥土的颜色,象征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精神,很符合大堰河的性格,也能包含对大堰河的赞美。

生4:呈给你蓝色的灵魂,蓝色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宇宙,有一种美丽、冷静、理智、安详与广阔意味。作者希望大堰河在死后获得安宁,希望她不再受苦。

师:同学们的联想都很合理,也很丰富,那么作者写成“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到底表达意图何在呢?请大家阅读诗歌,结合大堰河的身世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来考虑。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不同颜色的表达效果。(教室气氛热烈,不久有学生回答)

生5:紫色不像红色那么抢眼,她不张扬,不显眼,但同样与黄色一样象征着灵魂的高贵,就像大堰河,她地位低下,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但她有着高贵的灵魂:生活艰难却微笑面对;代人育儿,胜过亲生;奉献一切,却从不索取。

生6:既然语境是黄土下的灵魂,紫色是黄色的互补色,创造着最和谐而又深沉的意境;如果配以白色灵魂,过于明亮活泼,不符合大堰河悲惨的一生和对死去的大堰河的深切同情怀念的情感。另外从色彩学来说,紫色是有红色和蓝色中和而成,大家刚才联想到的红色、蓝色的情感表达它都可以有,而忧郁的紫色,还令人联想到大堰河痛苦压抑的一生,最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

2.词义与表达效果联系。感悟作者的用词特点,想象作者的风格脾性,阅读相关语境从而更好理解文章。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学生难以理解“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的内涵,询问后缩小范围落在“伟绩”“武功”两个词的意义上。因为“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是接着上文语境来的,指的是屠戮刘和珍她们,“妇婴”这里专指女子,再则她们毕竟年轻,在长者眼里还是娃娃。“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也可联想到被屠戮的刘和珍她们学生的身份,也接着上文语境来的,说的是一回事,所以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至于“伟绩”“ 武功”,在这样的语境中再提醒学生联想到鲁迅先生犀利的语言风格,爱憎分明的性格,就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运用反语的手法,痛斥刽子手屠杀赤手空拳的学生的卑劣渺小,反衬被害者临危不惧的伟大。

(四)培养语感意合

“语感意合”指让学生依靠自己感觉、直觉、认识和情感,体会到词语的语境意义的策略。

1.重视文言文的诵读教学。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探索,深谙汉语文特点和汉语文教学规律,他们并不讲什么语法,而只是重视语感训练。这就是:通过朗诵、吟咏、品评、玩味等功夫,感知句子的含义、底蕴和情感;理解句子在语境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上下句之间的关系,品味句子的美质和优点。

比如教学《兰亭集序》,若以教师讲解为主,其中的实词、虚词、句式、情感、理趣等等,都可以讲出很多东西来,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不受高中学生欢迎,但学生并不能真正感悟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感,必须用诵读法培养出语感,情感通过语感体验感知。在听完课文的示范朗读后,学生提出疑问:“‘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中的“痛哉”如何理解?我请学生读两遍,先单独读这句话,第二次是连带这句话的上下文一起读,特别要求读出“痛哉”的情感语气。学生单独读句子读出的是痛快的语气;联系上文说的是人生苦短,读出的是痛苦的语气,这时第二段的作者情感学生自然体悟到了,不需要老师再做过多的分析。

2.重视汉语虚词的教学。把握古汉语词序在相当程度上靠语感,而虚词的使用则理性得多,虚词特别是连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日常口语,只有学好虚词,才能自如地运用书面语,并提高口语的水平和语感水平。

如教学苏洵《六国论》时,学生背默第一段,容易把开头的“弊在赂秦”背成“弊在赂秦也”,而把段末“弊在赂秦也”背成了“弊在赂秦”。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两处意思差不多,这时要引导学生读出“也”的情感语气。学生分别读了“弊在赂秦”和“弊在赂秦也”,发现加上“也”字语气沉缓,重申了论点的毋庸置疑,而且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联系上文“赂秦力亏亡国”和“不赂者以赂者丧”表达了苏洵对六国破灭的沉痛、叹惋之情,流露出深沉的忧患意识。没有“也”字的首句“弊在赂秦”则读得鲜明简练,是开篇提出中心观点;“弊在赂秦也”是结论。不起眼的虚词“也” 字还揭示了该段的论证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理解文章整体思路。

(五)其他补充策略

要给高中生补习汉语的词法、句法等常识,使之明确句法结构的语法(或构式)意义。因为知道语法规律跟不知语法规律,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语感是不一样的,它有一个从“只知其然到知所以然”的这样一个变化。语文课程大纲之前一段时间有淡化语法知识的倾向,这是造成初中阶段学生语言知识缺失的原因之一。比如,鉴赏“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时,询问“月明”好还是“明月”好?学生想不到从语法知识角度分析,“明月”是偏正结构,是以名词为中心词的偏正短语,于是它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名词,表静态,而“月明”是一个主谓结构,它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一个句子,呈动态,显然更富有神韵。只有让学生掌握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意义,才能提高理解鉴赏古诗词、文言文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理解语境推测词义的语篇条件。有些语篇专业术语太强,这样的文章生词密集度太大,对语境推测可能会造成干扰,这时要引导学生调整阅读目的,从大局着眼,从整体语境角度推测语义。一个词的习得有多种层次,浅层次的阅读目的可以通过字典,而深层次的阅读目的可能还需要让学生联系背景知识、社会文化等其他语境。例如,在文言文语篇阅读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常见的语法现象,但一篇古文中这种词语密集度太高,学生容易丧失阅读兴趣。这时安抚学生情绪,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查词的基本义推测语境,联系背景知识、社会文化推测语境义,往往可以实现深层次的阅读。

总之,词语教学中,首先一定要把词语放在上下文语境来理解,教师自己要有上下文语境意识,也要帮助学生树立上下文语境学习意识,这在文言文实词、虚词教学中运用最为经常,古汉语意合性最强;其次要处理好上下文语境与言外语境、言伴语境的关系,共同构成词语教学中语境意合策略。

[作者通联:江苏连云港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大堰河语体语素
以人称为《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的突破口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