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怎样落实有效性

2014-12-15张钰林

基础教育参考 2014年18期
关键词:凡卡文本情境

张钰林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改革,当一系列的方案、教材确定之后,基础教育改革的工作就要落实到教师的身上了,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这里主要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落实有效性的问题。一、抓住教学中的冲突点,营造和谐灵动的课堂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设置出一堂课的认知冲突点,让学生在自我知识建构中不断解决原有认知结构与实际情境之间的冲突,调节学习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激起学习者的自觉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

怎样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中的认知冲突点,才能引发学生思考,震撼学生心灵,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笔者认为,只有教师充分地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合理预设教学设计,才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和把握学生知识结构的变化和心理需求,在教学预设中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特点的教法和学法,营造适合于学生展开良性的学习探究的氛围,搭建有效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虞大明老师执教小学语文五年级《金钱的魔力》—课时,首先抛出“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俗语。当学生接触到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在头脑里的已有经验中搜索“鬼”的模样,接着教师让学生归纳生活中的“鬼”是指哪类人,随后激趣引导学生认识文中也有“鬼”,让学生抓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原有头脑中模糊的、恐怖意义的“鬼”概念,被教师确定成现实化、生活化的实物。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文本,咀嚼文中语言文字背后的玄机,为其后深入的挖掘托德和老板两人“鬼品”和“鬼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又如林莘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凡卡》一文,先是引导学生从“亲爱的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中的‘‘藏”字,感受凡卡的可爱童心;从“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一句中,感悟到凡卡的浓浓爱心;从“我会替你搓烟叶”一句中,体会到凡卡的拳拳孝心。有此铺垫后,教师话锋一转:“为什么如此有童心、爱心、孝心的孩子却会遭到老板和老板娘的毒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生活产生了激烈的撞击,只有通过深入对文本进行读和悟,才能认识到凡卡悲惨的遭遇和受到的非人待遇是当时黑暗时代造成的。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下层人民的生活注定会食不果腹,睡不安生。

二、挖掘文本中的真挚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文章不是无情物。就我省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来看,其大量的文章无不饱含着作者强烈、鲜明、诚挚的情感。只要教师善于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深钻教材,感悟深情,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其与文本产生思维上的共鸣并碰撞出激烈的火花。那么教师具体该如何落实?

一是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感悟此情此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如低年级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经常使用猜谜语、唱儿歌、讲故事、说顺口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教学目的。于漪老师曾说过:“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只要教师善于创设学习氛围,巧妙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以趣启思,以思生趣,相信定会叩击学生的灵魂深处,从而使学生深深地喜爱上语文课。

二是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深入体会作者的立意。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从文字中提取信息的规则和方法,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规律,并将其内化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林莘老师执教《凡卡》时,在学生初步掌握文章内容后,出示小凡卡被老板和老板娘毒打的片段,让学生在文中勾出描写凡卡被打的不同方式的动词。于是学生纷纷勾出:揪、拖、揍、戳,学生齐读片段后深入体会,并进行想象、描绘凡卡当时的境遇。教师围绕—个“毒”字发问,让学生体会到,凡卡作为—个九岁的孩子,一个花季般的年龄,竟然遭到如此非人的待遇,其情境是惨不忍睹的,其画面是触目惊心的。

三、鼓励有效质疑,培养求知情趣

学贵有疑。用个别学生质疑的方式辐射带动全班学生,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开智慧的大门,是创建有效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学会有效的质疑?

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质疑,关键处质疑,疑惑处质疑,无疑处质疑。如《白杨》一课中,在学到“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个关键句时,教师可告诉学生:“弄明白这个句子的含义,对全文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你能根据这个句子提出几个为什么吗?”于是学生围绕关键句提出一系列颇有质量的问题: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到新疆工作?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带我们到新疆?爸爸为什么要介绍白杨树?这就教会了学生应该在何处质疑。

其次,教师应教会学生质疑的思维方式。疑必有问,问必先思,不教会学生怎样思考,质疑不能算落到实处。那学生怎样思考才能有效地进行质疑呢?第一,教师示范性提问后,可让学生模仿质疑;第二,在学生预习或深入学习课文时,让学生结合课后思考题,品味问题成立的思维方式及有效的表达方式,从而逐步学会质疑;第三,教师要及时梳理学生的质疑,启发学生互相学习思考。

最后,教师既要让学生质疑,又要引导学生解疑。教师除了适时解疑外,还可以发动全班学生主动参与,相互解疑,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质疑,自己解疑,带着问题深入文本中寻找答案,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疑问。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时时关注课堂上的生成,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达成有效教学的最终途径。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猜你喜欢

凡卡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凡卡》续写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