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之“鲫”:小小彭泽鲫 支撑大经济
2014-12-14万珍
◇文/万珍(本刊记者)
彭泽鲫鱼苗已经成功销往20 余个省市,全年产量达到2.44 万吨,生长在彭泽这个绿色家园的彭泽鲫正成为市场的“宠儿”,彭泽鲫产业也成为彭泽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小小彭泽鲫,风光无极限——
赣北边陲有彭泽,“鲫鱼之乡”美名扬。
彭泽,于公元前201年设置,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地理条件来看,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自然环境甚是优美。该县境内总水面30 余万亩,大小河流多达40 条,建设彭泽鲫养殖基地6 万余亩,丰富优质的水域资源和集中连片的养殖基地,为彭泽鲫的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彭泽鲫也没有辜负这些优越的生长条件,2013 年彭泽鲫实现销售收入3.4 亿元,带动农户1000 户,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彭泽鲫已然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繁育良种畅销全国
在彭泽,人们流传着彭泽鲫是由龙演化而来的故事,当然这只是传说,彭泽鲫真正的出处,是彭泽县丁家湖、太泊湖、芳湖等天然水域。因其常栖于湖中的芦苇丛中,体侧有5—7 条灰黑色的芦苇似的斑纹(池塘中饲养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消失),俗称芦花鲫鱼。
为挖掘这一优良品种,从1983 年开始,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彭泽鲫开展了系统地选育研究,经选育后的彭泽鲫生长速度比选育前快50%,比普通鲫鱼的生长速度快249.84%。由于彭泽鲫具有繁殖简易、生长快、个体大、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等优良性状,而成为我国第一个直接从二倍体野生鲫中选育出的优良养殖新品种。
坐落在彭泽县芙蓉农场的“省级彭泽鲫繁育良种场”,是实施彭泽鲫培育、繁殖的重要基地。每年的春夏之交,全国各地订购彭泽鲫苗种的电话接踵而至。彭泽鲫繁育良种场场长钱元超从事苗种繁育已经有17 个年头,按照他的说法,繁育的每个环节都有聘请的技术人员全程把关,严格进行质量管控,建厂十余年来,从来没有接过一起质量投诉电话。
据统计,2013 年,彭泽鲫繁育良种场生产鱼苗7 亿尾、夏花5 亿尾、冬片8800 吨。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外,彭泽鲫鱼苗已经成功销往辽宁、天津、湖北等20 余个省市。
绿色养殖创品牌
进入二十一世纪来,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绿色、养生食品成为城市消费者追逐的对象,因此素有“催乳、保健、益智”等多种功能的彭泽鲫越来越获得市场认可。
在发展彭泽鲫产业过程中,彭泽县牢牢把握住“绿色”这条主线。太泊湖作为国家级彭泽鲫种质资源保护区,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彭泽鲫的品质。为此,当地坚持对彭泽鲫种质资源进行全面保护,让野生彭泽鲫生态资源得到修复,湖区内的鱼类生态平衡得以实现,使得彭泽鲫始终处在良性循环中。
为切实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该县一方面完善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地方标准和操作规程。另一方面认真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监管,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严格执行水产养殖生产、用药、销售三项记录规定,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严格实行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制度,组织实施了各项抽检计划。江西省渔业局连续两年对彭泽鲫、草鱼、白鲢等产品进行抽检,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
目前,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基地5 个,认证绿色食品1个(“芦花”牌彭泽鲫),认证无公害产品4 个。2011 年该县荣获彭泽鲫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县。
产业发展增收益
彭泽是彭泽鲫的原产地,自1983 年进行人工选育繁殖以来,一直将彭泽鲫作为特色农业“拳头”产品进行重点打造。2000 年,彭泽县委颁发了《关于开展彭泽鲫产业化的决定》,举全县之力,开挖几万亩精养池塘;2002 年,彭泽县把彭泽鲫列入了四大农业经济支柱产业;2008 年,彭泽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彭泽鲫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彭泽鲫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同年,彭泽县还引进了松源水产品供销有限公司对彭泽鲫进行深加工,拓展彭泽鲫产业链。在彭泽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彭泽鲫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目前,彭泽县有水产省级龙头企业1 家,省级良种企业1 家,有成鱼养殖基地6 万余亩,彭泽鲫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 万亩,以及年生产能力达10 亿尾的种苗生产基地,已初步构建了集彭泽鲫亲本选育、苗种生产、成鱼生产、产品加工、销售、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产业链。日前,在江西省农业厅和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江西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14—2020 年)中,彭泽县彭泽鲫产业被列入渔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对彭泽来说,这是机遇,也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