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川“一村一品”之花越开越艳

2014-12-14熊云

江西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一村一品新庄烟农

◇文/熊云

近年来,黎川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各种特色专业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产业之花在黎川的山乡沃野开得越来越鲜艳茂盛。

陈家村:种果迈上增收路

上月中旬,笔者走进荷源乡陈家村农民龚绍仂的杨梅山,只见一片片鲜艳欲滴的杨梅挂满树枝,龚绍仂挎着竹篓,正与妻儿忙着采摘杨梅。龚绍仂说:“这100 多株杨梅树,可是我家的聚宝盆,每年光卖杨梅就有好几万元的收入”。

陈家村有农户400 多户,全村林地面积达2 万亩。自从林权制度改革后,荷源乡开展确权发证工作,鼓励农民造林、营林、护林,成立农民护林防火队,并邀请市、县林业局技术人员下村传授造林技术,调动了农民造林积极性。如今,陈家村的一些荒山、荒坡、荒滩全部披上了绿装,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空地都栽种了板栗、蜜桔、蜜桃、杨梅、黄花梨等经济林,果林面积达7000 多亩。2010年,陈家村成立了林、果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户抱团闯市场,发挥合作社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农户在特色林果发展中的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村民陈胜孙栽种了黄花梨、板栗等果树20 多亩,每年的果业收入达3 万多元。据统计,全村户均种果面积达17 亩,来自果业的户均收入达2 万余元。

邱源村:种姜敲开致富门

今年,在外务工多年的熊村镇邱源村农民吴文访决定留在村里种姜,因此6 月前便与妻子整理好了农田。去年生姜卖到了每公斤16 元的好价,给吴文访增添了不少信心,这不,开春后吴文访就准备了姜种,今年栽姜10 亩。

邱源村地处山高水冷区,全村有120 户人家。以前一些村民零星种植生姜,肩挑手提到福建邵武市的金坑乡出售,换些油盐钱,但生姜种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这几年,随着生姜价钱的提升,村支部把这一产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组织村民到福建南平地区学习种姜,并请来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当场进行指导,教农民如何防虫防病;对前期投入缺钱购买姜种、化肥和农药的农民,村两委干部还结对帮扶,帮助姜农贷款;为解决销售问题,村干部又前往邵武生姜市场,引来客商上门收购,让姜农在家门口就能销售生姜。如今,村里家家户户开始种姜,多的种姜10 多亩,少的也有2-3 亩。去年该村种植生姜110 亩,出售生姜50 万斤,户均种姜收益达1.5 万元;今年全村种姜达160 多亩,预计全村能收生姜60万斤,户均可增收1.8 万余元。

新庄村:种烟引领烟农富

近日,在潭溪乡新庄村烤烟示范基地,只见成片的烟田里,星星点点散布着采摘烟叶的烟农,宽敞的水泥路上,不时有装满烟叶的三轮车行驰而过。烟农李国平正和雇来的邻居一起忙着采摘烟叶,李国平说:“一年的收入好不好,现在要看烟叶烘烤的效果怎么样了。”去年李国平与人合股种烟160 亩,每户获纯收入达6 万元,成为村中的种烟能手。今年李国平又与人合股种烟160 亩。

新庄村是潭溪乡的烤烟种植“示范村”,全村有11 个村小组1120 人,拥有耕地面积1267 亩。2006 年潭溪乡引导农民试种烤烟,农民对烟叶种植从认知、认同到熟悉耕作,观念上普遍接受了这一富民富村的好产业,使得烟叶种植面积年年递增。如今,潭溪乡在该村建起了全省一流的烤烟生产示范基地,以“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为目标,成立了由党员组成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和分级等6 个专业服务队,对烟苗的移栽、培土、打顶、采摘和烘烤等环节进行全过程服务。同时,成立了新庄村烤烟专业合作社和合作社党支部,把支部建立在产业上,帮烟农解决发展烤烟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难题,且带动周边村100 多户农民种烟。去年该村完成烟叶收购量1700 担,实现产值200 余万元,创税11 万元;今年全村栽种烤烟970亩,比去年增加了400 多亩。

猜你喜欢

一村一品新庄烟农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老庄尾盘拔高股价的确认技巧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新庄矿井瓦斯含量预测和防治设计研究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关于烟农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
烟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