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及发展路径
2014-12-13朱方建丁山王维
朱方建 丁山 王维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然而,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规划不合理,产业链不清晰,同质化竞争,房地产色彩浓厚,滥用历史资源造成文化泡沫等,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向着良性健康方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园区建设 发展路径
自2008年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以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物质载体和重要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也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更是迎来了一次爆发式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全国已累计建成较大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846家,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9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为实现我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然而,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规划不合理、产业链不清晰、同质化竞争、房地产色彩浓厚、滥用历史资源造成文化泡沫等,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向着良性健康方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迅猛、成绩喜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指以创意生产为主要活动,主导产业明确、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完备、产业链相对完整、示范作用明显的产业集聚区。
从全国的整体布局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三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北京为主的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目前,在环渤海地区的北京、青岛、大连等地,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目前北京市已经完成三批共30个市级文化创意聚集区的建设,青岛市已认定了包括青岛创意100文化产业园、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等9家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004年以来,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迅速崛起,就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言,已位居国内前列。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上海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该地区独占鳌头,全市118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呈现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品牌化建设初显成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等特点,涌现出一批集团化品牌打造的企业。而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市的园区亦有相当规模,并已形成既协作又竞争的局面。
在珠三角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首倡应该归于香港数码港。近年来,受到香港特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广东全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的创意产业发展十分令人瞩目,也兴起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到201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约占全国总量1/4,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约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一半以上。
近年来,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在湖北权威文化产业网站文谷网的园区信息库中,已收录了武汉、宜昌、襄阳、黄石等县市共141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有关信息,其中武汉市有41家。据统计,2013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1110亿元,比上年增长35.23%,占GDP4.5%。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规划,产业链不清晰。
在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规划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园区建设一哄而上的现象:广告产业园、音乐产业园、新媒体产业园、出版创意产业园、动漫游戏产业园……各种门类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纷纷出现。据统计资料显示,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10个城市,这四五年时间就建了30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园。
一些地方在对市场和周边环境研究不够、论证不充分、选址不合理、缺乏市场支撑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国家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就开始兴建创意产业园,导致很多产业园都是“撮合式”的,修建前没有科学长远的规划,建成后才对外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来一些文化企业,但这些企业并无明显的上下游关系,也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链条,造成了园区产业聚集度低,资源分散、产业链不完善,与一般写字楼没多大区别。
(二)重复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
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使得各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热情空前高涨,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前景看好,纷纷投资建设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园,希望以此抓住难得契机,推动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一些地方存在着一哄而起、遍地开花的现象。目前全国有各种影视城30多个,重复建设严重,大部分冷冷清清,没有效益。一说发展游戏、动漫产业,到处都建起了动漫基地。如上海每个区都有一个动漫基地,仅浦东就有两三个。
门类相似的园区在全国各地的纷纷设立,还“培育”了一批耐不住寂寞的“候鸟企业”。这些企业专门研究各个园区的优惠政策,哪里政策好就迁到哪里,一旦政策优惠期结束就换个地方,不利于创意产业发展。比如江苏省周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形成了国内多位知名艺术家聚集的画家村,以及从创意、生产到销售的美术品产业链。但发展不过几年时间,北京宋庄、深圳大芬村艺术家村模式让全国很多地方蠢蠢欲动,这样的同质化现象,使得产业园发展面临很大困境。
(三)园区回本缓慢,经济效益不理想。
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多则上百亿少则五六亿,但目前只有少数能维持收支平衡,多数园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盈利,甚至缺少建设资金。
例如在2007年,武汉博大科技集团和宜都市政府合建中国三峡·世界非遗文化城,投资规模20亿元,占地面积5380亩,原计划建设周期六年。该集团负责人说,银行信贷政策不断收紧,合作伙伴又因国际金融危机资金链断裂,他只得自投5000万元完成园区三通一平和大量土建工程。目前园区处于停工状态,他希望尽快找到合作伙伴,以便项目能继续进行。endprint
(四)高估历史资源,制造文化泡沫。
现在许多文化园区为打出“特色”牌,纷纷依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大兴土木。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利用,但关键在于要找准对社会和国人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地处江苏的无锡,就依靠深远的《三国演义》文化和《水浒传》文化,用三国城和水浒城,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
然而不顾自己本地的经济实力,高估历史资源,却容易制造文化泡沫。京剧大师谭鑫培生于江夏,地处武汉市江夏区的谭鑫培文化园占地3600亩,是全国最大的京剧主题公园。文化园计划总投资6.6亿元,目前已由政府投入1.2亿元左右,建成文化主题公园、谭鑫培古戏楼。目前免费开放的主题公园游客稀少,谭鑫培戏楼因为演出成本较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只有两个工作人员负责日常维护。谭鑫培文化园是一个孤悬在江夏的文化项目,周围没有其他业态,产业链条没有办法拉得更长。而文化园区单靠收房租,根本无法维持一个园区的运转,园区的维护费每年都在400多万元,实现盈利收回成本可能是一个较长的周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五)政府干预较多,房地产开发色彩浓厚。
从世界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看,成功的产业簇群多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自然演化发展而来的。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园除少数是自发形成的外,大多是在地方政府直接参与下建成的,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种领导小组纷纷成立。
地方政府重视本是文化产业园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政府如果干预过多,并不利于产业园的健康发展。一些地方文化产业园本来发展势头很好,闲置荒芜的地皮经过艺术家捂热后开始繁荣,成为城市的一块热土和文化亮点,政府发现后开始规范化管理,开发商也嗅到了商业价值投资开发,结果地价飙升,艺术家无奈只好选择离开。“开始是艺术,结局是商业”,文化事业成为房地产商的开发项目。
三、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政府为主导,以文创产业为突破口,助推园区建设优质高效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和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是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的高端产业,更需要高端的政府服务。
政府应担当发展战略的制定者,提供策略层面、公共政策与服务层面的支持,促进各种创意行为在政府主导构建的平台下汇聚,并获得实效。如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扶持产业园区建设;通过成熟的资源共享平台和完善的配套政策来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开辟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对文化创意企业行政许可事项提供全方位服务;对相关的投资、融资、企业进行优化设计,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等。
(二)建立专门机构,提供理论研究和政策支撑。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理论体系并不成熟,可做的研究很多。为打造湖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研究高地,成为省委省政府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制定的思想库、智囊团,建议成立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院,可以由湖北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省委宣传部负责业务指导,由湖北省社科院联合各高校相关力量及省外知名专家组成文化产业研究的综合性科研联合体,突出其宏观指导、提供决策机制的职能。此外还可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机构异地联合机制,共享资源和信息,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提出适应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便于文化创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挖掘文化内涵,体现地域特色。
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然而与之不相协调的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纵观全国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形态相似,盲目跟风建设,园区发展缺乏特色。
作为科教人才大省和文化资源大省,湖北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多姿多彩,其特色集中体现为“两乡两地”,即楚文化之乡、三国文化之乡、远古文明发源地和近代革命策源地。湖北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宝贵资源。因此,要在园区建设时加强规划,要深入研究并挖掘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确定园区重点发展的行业,突出园区发展的文化主题。
(四)健全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核心是要构筑创意产业链,并尽量拓展延伸,以形成规模,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缺乏完整产业链的园区会出现同质产品互相竞争而降价,最终有可能会淘汰优秀的企业。因此,园区应建立完整的创意产业链, 减少园区竞争内耗。组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必须强化各园区企业的分工协作与规模,促进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更有效地整合和延伸产业链,将艺术家的创意成果转化为企 业家的经营资源,实现创意市场化和产业化。
(五)完善园区配套,构建服务平台。
文化创意企业出于租金成本和工作需求的考虑,一般选择旧厂房、旧楼宇等作为入驻点。但这些地方往往公共交通不够便利,配套设施不齐全。这些因素使得园区条件先天不足,有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建议园区管理者充分认识相关配套服务对园区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建设完备的服务平台,具体包括咨询服务、中介服务、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培训服务、交流展示服务等平台。
(六)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意人才。
高端创意人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意产业园区要利用当地的教育优势,与有条件的高校、研究机构、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紧缺创意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加强与海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对海内外的高端创意人才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吸引其回国。在园区内,应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训,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有关创意方面的专业培训,以达到一个储备充足、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高、创新意识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