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2012年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2014-12-13杜世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合肥230011

安徽医药 2014年12期
关键词:生儿本市户籍

杜世华(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合肥 230011)

围生儿病死率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及卫生保健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一亿三千万新生儿出生,其中630万围生儿死亡,绝大多数围生儿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发生围生儿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6~8倍[1]。围生期保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围生儿死亡资料,了解死亡原因,探讨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调取2008—2012年在我院住院且围生儿死亡的母婴病例。

1.2 方法 国际上对围生期的规定有4种,综合我国国情及WHO规定,该文收集的围生儿死亡标准是指妊娠满28周至出生7 d内所发生的,体重500 g以上的死胎、死产以及早期新生儿死亡[2]。结合围生儿死亡的母婴病例,分析主要死因。围生儿病死率是指当年发生的围生儿死亡数占年出生数的百分比。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008—2012年逐年围生儿病死率以及构成比 见表1。5年内我院围生儿总数11 422,围生儿死亡数89例,5年间病死率较平稳,平均死亡率为7.80‰。死胎47例占52.81%,其次为新生儿死亡共34例占38.20%,死产8例8.99%。

表1 2008年至2012年围生儿死亡率及构成比/例(%)

2.2 围生儿主要死因分析 见表2。明确死亡原因的围生儿中,因畸形造成的围生儿死亡最多(23.60%),其次依次为脐带原因及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均为21.35%),新生儿窒息(11.20%),早产(7.87%)等。不明原因的围生儿死亡共3例(3.37%),均为死胎。而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则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表2 2008—2012年围生儿的主要死因分类/例(%)

2.3 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2.3.1 孕母及孕期保健情况 见表3和表4。孕母超过30岁的有28例,占围生儿死亡数的31.46%。孕次超过2次(含2次)的有56例,占62.92%。孕妇为本市户籍的围生儿死亡有7例,占7.87%。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82例,占围生儿死亡总数的92.13%。本市户籍孕妇建册率100%,非本市户籍孕妇建册率较低,仅为59.76%。

表3 本市户籍围生儿死亡母亲孕期保健情况

表4 非本市户籍流动人口围生儿死亡母亲孕期保健情况

2.3.2 妊娠经过 孕产妇在妊娠过程中有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人数有19例,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居首位,其次为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妊娠期胆汁淤积症,妊娠期合并梅毒及重要脏器疾病等。

2.3.3 围生儿死亡出生畸形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占首位,共10例(47.62%),腹腔脏器畸形共 5 例(23.81%),脑发育异常4例(19.05%),其他包括多发畸形共2例。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本市户籍的围生儿死亡有7例,占7.87%。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82例,占围生儿死亡总数的92.13%。流动人口由于无固定职业,早孕建册率低,孕期产检次数明显少于本市户籍人口,其孕期保健质量差,绝大部分孕期无正规产检。同时大部分流动孕产妇缺乏基本的孕产期保健意识及相关的专业指导,因此发生的胎儿宫内窘迫及其他病情导致的围生儿死亡,由此引起的围生儿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因此,加强对外来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护能力,自觉地定期接受产期保健是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关键。

从围生儿死亡构成比分析来看,死胎居首位,但仍然存在一部分新生儿死亡的发生,其中多以早产及新生儿窒息为主要原因[3]。因此加强孕妇孕期监测,及早对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预防早产及新生儿窒息重要手段[4]。从死亡原因分析来看,出生畸形占首位,因此加强孕期畸形筛查非常重要,这也是提高人口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5]。脐带因素也是造成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此项原因有些通过孕期定期检查是可以发现的,一旦发现脐带异常,及早前往医院救治便可尽量减低由此造成的围生儿死亡[6-7]。

4 干预措施

医院及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孕产期保健宣传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工作,积极完善孕产妇孕期保健制度,提高围生期保健普及率。充分利用医院及社区资源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宣传工作,提高孕妇及家属孕期保健意识,如教会孕妇胎动计数,胎动计数是至今世界公认的自我监护手段之一[8-9]。

积极贯彻出生缺陷预防措施,提高婚检率及婚检质量,开展孕前检查及对相关疾病进行优生优育咨询。孕期加强畸形筛查,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引产,避免畸形儿出生,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杜绝因复苏技术不佳及相关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加强产科及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及专业素质的培训,提高相关科室的协作能力。医护人员需仔细观察新生儿变化,及早发现异常,及早处理,减少和避免新生儿死亡的发生[10-11]。

对于不明原因的围生儿死亡,应加强宣传工作,鼓励孕妇及家属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明确死因,采取有限预防措施,避免由此再次引起围生儿死亡[12]。

重视围生儿死亡评审制度:每年对当地的围生儿死亡原因给予分析,讨论,找到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尽量增加围生儿尸检率,以明确围生儿死亡原因,有利于提高产儿科工作人员技术水平[13]。

[1]胡昭昭.214例围生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14-2516.

[2]刘 晖,李洪利,徐妙生,等.围生儿死亡10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94-97.

[3]马小星,王菲菲.羊水量过少孕妇的胎心监护与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J].安徽医药,2013,17(8):1356-1358.

[4]何 辉,张英英,李 鹏,等.495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安徽医药,2013,17(1):89-91.

[5]孙利环,胡孟彩,徐晓辉,等.孕产妇年龄与居住地对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4):111-112.

[6]刘佑斌,谢小芳,赵荣蓉,等.成都市温江区2009-2012年出生围生儿情况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0):6-8.

[7]罗小东,董晓静,彭 智,等.妊娠管理对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8):629-631.

[8]莫西玲.产科门诊开展孕期营养指导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3,26(30):112-113.

[9]陈云芬.台州市1200例孕产妇孕前保健服务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2):47-48.

[10]齐国兰.浅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因素[J].临床医学,2013,33(2):77-78.

[11]范文慧.围生期干预对胎儿窘迫孕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67-68,71.

[12]张 漪,夏世文,陈 样,等.2008年至2011年不良结局的转运新生儿病例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1):6-9.

[13]胡巧珍.孕产期保健对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3458-3460.

猜你喜欢

生儿本市户籍
2019年福建省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推动户籍改革要完善考核问责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户籍改革:社会变革带来大机遇
户籍改革倒逼医保改革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
某区2007年至2010年围生儿死亡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