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

2014-12-13徐晓波庞维国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亲密关系

徐晓波+庞维国

摘要:本文采用谢晶编制的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和Brennan等人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问卷为工具,随机抽取199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人依恋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 女生在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依恋回避等维度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情绪控制上则显著优于女生;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理工农医类学生;大三学生在依恋回避上得分最低,但依恋焦虑现象最为严重;(2)在具体的依恋类型上,199名被试中安全型占7.5%,害怕型占52.3%,倾注型和轻视型分别占16.1% 和24.1%;(3)亲和效能、自我价值感对依恋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印象效能对依恋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关键词:人际交往;效能感;亲密关系;成人依恋

一、前言

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1]。而建立积极的亲密关系,则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重要课题[2]。

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人际交往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指的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能否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解决交往障碍,达成交往目的的信心、预期和自我评估[3]。谢晶[4]指出,人际交往效能感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人际交往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否达到某个交往目标的主观判断;第二,人际交往效能感产生于交往活动发生之前,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一交往活动的预期。

依恋(attachment)是个体与特定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此概念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Bowlby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并在习性学的基础上整合了精神分析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与控制论,创立了依恋理论。Hazan和Shaver[5]则将依恋关系拓展到成人领域,认为成人伴侣间出现的情感纽带,同婴儿与其照看者之间出现的情感纽带一样,都是依恋行为系统所导致的。此后,Bartholomew等[6]根据参照系的不同,又将依恋模型分为四类:安全型、倾注型、害怕型和轻视型。相对而言,安全型依恋的个体会在社会交往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去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对朋友更加信任和开放,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友谊关系,因而在人际关系满意度、社会支持等方面都处于更高的水平[7]。大学生正处在青少年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大学时期能否建立安全型的成人依恋关系,对于其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8]。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个体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对其交往行为起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3]。成人依恋本质上就是一种成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人际交往效能感无疑会影响成人依恋的质量。因此,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人依恋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成人依恋的心理机制的理解,并为改善亲密关系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在武汉地区两所高校发放问卷245份,有效回收199份,有效回收率81.2% 。其中男生92人,女生106人;人文社科类99人,理工农医类99人;大一60人,大二38人,大三59人,大四42人。

(二)研究工具

1. 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

本研究采用谢晶编制的人际交往效能感问卷[9]。该问卷由36个项目构成,为6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该量表有六个维度:亲和效能、印象管理效能、利他效能、沟通效能、情绪控制效能、自我价值感。在信度方面,该量表六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在0.56~0.78之间。在效度方面,谢晶等采用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作为效标,结果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82(p<0.01)。由此可见,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在本研究中,六个维度的克隆巴赫α系数在0.62~0.72之间。

2. 亲密关系问卷

亲密关系经历问卷(ECR,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scale)是公认的设计较合理、信效度较高的自陈式量表。此量表由Brennan,Clark和Shaver等人编制,共有36个项目,采用7级评分(从非常不赞成到非常赞成)。Brennan等人通过因素分析得到两个维度: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各由18个项目组成,并且两个子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91和0.93。本研究采用李同归等修订的中文版ECR量表[10],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其中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是0.82和0.77。在本研究中,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的克隆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2和0.74。

(三)研究程序

采用随机抽取方式进行取样,量表为纸质自陈式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四)数据统计

将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后,使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现状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上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效能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中间值18分,其中沟通效能的平均得分最高,为25.12分,亲和效能的平均得分最低,为21.89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女生在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上显著高于男生(t=2.97,p=0.003;t=2.86,p=0.005);但男生在情绪控制上则显著优于女生(t=2.58,p=0.011);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理工农医类学生(t=3.04,p=0.003)。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自我印象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LSD事后检验发现,大一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均值差为2.29,p=0.004。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现状

对大学生成人依恋在不同性别、专业、年级上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中间值72分,女生在依恋回避上的得分高于男生,大二和大三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上的得分要高于其他年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专业的大学生的成人依恋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11,p=0.036);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依恋回避上存在显著差异(F  (3,195) =3.30,p=0.021),在依恋焦虑上存在边缘显著的差异(F(3,195) =2.57,p=0.056)。LSD事后检验发现,在依恋回避得分上,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均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均值差分别为6.27(p=0.008)、6.42(p=0.017)。在依恋焦虑得分上,大三学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和大四学生,均值差分别为5.90(p=0.028)、5.91(p=0.045)。

依据费舍公式,将大学生在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上的得分进行转换,可以得到4种成人依恋类型,如表3所示。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人依恋的相关

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人依恋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亲和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均与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印象效能和情绪控制效能与依恋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对成人依恋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成人依恋的关系,本研究以人际交往效能感各维度为自变量,分别以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为因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表6所示。

从表5可知,亲和效能、自我价值感对依恋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方程的决定系数R2=0.141。从表6可知,自我印象效能对依恋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方程的决定系数R2=0.083。

四、讨论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现状

本研究发现,女生在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上显著高于男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女生的生理发育早于男生,这一差异反应在心理上,则表现为女生普遍比男生成熟,且自我意识更强[9]。而自我印象效能和自我价值感都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因此女生在这两个方面相对更具优势。

另一方面,本研究发现男生的情绪控制效能显著优于女生,这与谢晶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情绪控制效能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男女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情绪调控模式有关。一般来说,男生的情绪体验较为稳定,在应对情绪变化时更为理性,因而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相比之下,女生在人际交往中则可能有更多的情感投入,情绪体验更为细腻,遇到情绪问题时可能比较感性,更倾向于自然地表露出来,因此情绪控制效能感

较低。

本研究发现,人文社科类学生在自我印象效能上显著高于理工农医类学生,这可能与学业压力、社交氛围等因素有关。理工农医类课程相对繁重,学业压力较大,社交范围较小;人文社科类则相对轻松,时间安排上较为自由,用于社交活动的时间也相对较多[11]。

本研究还发现,大三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最低。其原因可能在于,大三阶段的专业课程压力较大,且大部分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前程作出明确的选择:出国,工作,还是读研[12]。因此,在评判、反思乃至重新规划的过程中,大三学生可能会经历较长的迷茫期,导致自我印象效能感降低。

(二)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现状

本研究显示,女生在依恋回避维度上的得分上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和中国传统的教养文化有关,女生在人际交往中一般更为含蓄、委婉,而男生则相对主动。值得关注的是,大三学生依恋焦虑得分最高,依恋回避得分最低。正如前文所述,发展亲密关系是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多数大三学生来说,学校生活和专业学习都已较为熟悉,主动地追求和发展亲密关系已成为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可能导致依恋回避的程度较低。然而,大三阶段的课业负担较大,且面临就业、升学、出国等多方面的抉择,加之不少学生在处理亲密关系时缺乏经验,导致大三学生的整体依恋焦虑现象也最为严重。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中安全型依恋的个体仅占7.5%,害怕型占52.3%,倾注型和轻视型分别占16.1% 和24.1%,这与国内研究中的依恋类型分布[13,14]相似,以害怕型的比例最大。而在国外研究中,则呈现出不同的分布比例。譬如,Creasey[15]对145对恋人进行依恋类型的测量,发现安全型占40%,轻视型占28%,倾注型占6%,未解决型占26%;Lopez[16]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分别为安全型(46%)、惧怕型(20%)、冷漠型(19%)和专注型(15%)。

由此可见,国内外大学生在成人依恋的类型分布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国外研究中安全型依恋的比例最大,而国内研究中则表现出害怕型依恋比例最大。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中国文化更强调隐忍、含蓄、谨慎,不鼓励直接的情感表达和强烈的身体接触,导致大学生即便在情感上需要亲密的关系,但在交往过程中又顾虑较多,很难相信他人[14]。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对成人依恋的关系

本研究显示,亲和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均与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印象效能、情绪控制效能与依恋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更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亲和效能、自我价值感对依恋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印象效能对依恋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如前所述,发展积极的亲密关系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2]。面对大学生的恋爱和择偶问题时,高校的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既不能将大学生恋爱视作洪水猛兽,四处设防,又不能视而不见,消极回避[17]。结合本研究的结论,从提高人际交往效能方面入手,或许能改善大学生的成人依恋模式,帮助他们建立更为积极的、安全的亲密关系。

具体来说,针对那些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学生工作者可以组织一些联谊活动,帮助他们拓宽交往范围,举办一些社交礼仪和技巧方面的讲座,讲解并示范具体的交往策略,并对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表现给予言语鼓励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其亲和效能和自我价值感,增强其在交往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交往的自信心,进而减少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心理。另一方面,针对那些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社交礼仪、技巧讲座来给予学生一般的指导,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发展亲密关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惑给予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改善消极的自我印象,进而降低依恋关系中的焦虑心理。

五、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成人依恋的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女生在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情绪控制上则显著优于女生,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理工农医类学生,大一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大三学生;(2)女生在依恋回避上显著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在依恋回避上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学生,但在依恋焦虑上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学生;(3)在具体的依恋类型上,安全型占7.5%,害怕型占52.3%,倾注型和轻视型分别占16.1% 和24.1%;(4)亲和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均与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印象效能、情绪控制效能均与依恋焦虑呈显著负相关;(5)亲和效能、自我价值感对依恋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印象效能对依恋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1]王君,张洪波,许娟,等. 安徽省大学生心身症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81-481.

[2]贾晓明.学习建立亲密关系: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3(6):67-69.

[3]来燕,边玉芳.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结构及其量表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04-406.

[4]谢晶,张厚粲.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研究[J].心理研究,2009,1(6):67-71.

[5]Hazan C,Shaver P.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2(3):511-524.

[6]Bartholomew K,Horowitz L M.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1(2):226-244.

[7]何腾腾,巩文冰,缪艳君,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82-784.

[8]李光裕,李俊晓.大学生情侣间亲密关系的信任及期望水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93-295.

[9]谢晶,张厚粲.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理论构念与测量[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 (3):330-332.

[10]李同归.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CR) 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11]周文莉.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评估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12]肖志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13]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14]王宇.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15]Creasey G. Associations between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behavior in romantic coup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2,49(3):365-375.

[16]Lopez F G,Mauricio A M,Gormley B,et al.Adult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and college student distress:The mediating role of problem coping sty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2001,79(4):459- 464.

[17]赵胜利,高维.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27.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丁 尧

具体来说,针对那些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学生工作者可以组织一些联谊活动,帮助他们拓宽交往范围,举办一些社交礼仪和技巧方面的讲座,讲解并示范具体的交往策略,并对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表现给予言语鼓励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其亲和效能和自我价值感,增强其在交往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交往的自信心,进而减少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心理。另一方面,针对那些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社交礼仪、技巧讲座来给予学生一般的指导,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发展亲密关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惑给予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改善消极的自我印象,进而降低依恋关系中的焦虑心理。

五、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成人依恋的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女生在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情绪控制上则显著优于女生,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理工农医类学生,大一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大三学生;(2)女生在依恋回避上显著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在依恋回避上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学生,但在依恋焦虑上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学生;(3)在具体的依恋类型上,安全型占7.5%,害怕型占52.3%,倾注型和轻视型分别占16.1% 和24.1%;(4)亲和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均与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印象效能、情绪控制效能均与依恋焦虑呈显著负相关;(5)亲和效能、自我价值感对依恋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印象效能对依恋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1]王君,张洪波,许娟,等. 安徽省大学生心身症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81-481.

[2]贾晓明.学习建立亲密关系: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3(6):67-69.

[3]来燕,边玉芳.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结构及其量表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04-406.

[4]谢晶,张厚粲.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研究[J].心理研究,2009,1(6):67-71.

[5]Hazan C,Shaver P.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2(3):511-524.

[6]Bartholomew K,Horowitz L M.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1(2):226-244.

[7]何腾腾,巩文冰,缪艳君,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82-784.

[8]李光裕,李俊晓.大学生情侣间亲密关系的信任及期望水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93-295.

[9]谢晶,张厚粲.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理论构念与测量[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 (3):330-332.

[10]李同归.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CR) 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11]周文莉.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评估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12]肖志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13]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14]王宇.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15]Creasey G. Associations between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behavior in romantic coup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2,49(3):365-375.

[16]Lopez F G,Mauricio A M,Gormley B,et al.Adult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and college student distress:The mediating role of problem coping sty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2001,79(4):459- 464.

[17]赵胜利,高维.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27.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丁 尧

具体来说,针对那些在依恋回避维度上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学生工作者可以组织一些联谊活动,帮助他们拓宽交往范围,举办一些社交礼仪和技巧方面的讲座,讲解并示范具体的交往策略,并对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主动表现给予言语鼓励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强其亲和效能和自我价值感,增强其在交往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交往的自信心,进而减少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心理。另一方面,针对那些在依恋焦虑维度上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而言,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前面提到的社交礼仪、技巧讲座来给予学生一般的指导,也可以针对学生在发展亲密关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惑给予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改善消极的自我印象,进而降低依恋关系中的焦虑心理。

五、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成人依恋的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女生在自我印象效能、自我价值感上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情绪控制上则显著优于女生,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理工农医类学生,大一学生的自我印象效能显著高于大三学生;(2)女生在依恋回避上显著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在依恋回避上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学生,但在依恋焦虑上显著高于大一、大四学生;(3)在具体的依恋类型上,安全型占7.5%,害怕型占52.3%,倾注型和轻视型分别占16.1% 和24.1%;(4)亲和效能、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感均与依恋回避呈显著负相关,自我印象效能、情绪控制效能均与依恋焦虑呈显著负相关;(5)亲和效能、自我价值感对依恋回避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我印象效能对依恋焦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1]王君,张洪波,许娟,等. 安徽省大学生心身症状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7):481-481.

[2]贾晓明.学习建立亲密关系: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3(6):67-69.

[3]来燕,边玉芳.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结构及其量表编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04-406.

[4]谢晶,张厚粲.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研究[J].心理研究,2009,1(6):67-71.

[5]Hazan C,Shaver P.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2(3):511-524.

[6]Bartholomew K,Horowitz L M.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1(2):226-244.

[7]何腾腾,巩文冰,缪艳君,等.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82-784.

[8]李光裕,李俊晓.大学生情侣间亲密关系的信任及期望水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2):293-295.

[9]谢晶,张厚粲.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理论构念与测量[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 (3):330-332.

[10]李同归.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CR) 中文版[J].心理学报,2006,38(3):399-406.

[11]周文莉.大学生社交效能感的评估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12]肖志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13]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14]王宇.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15]Creasey G. Associations between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behavior in romantic coup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2,49(3):365-375.

[16]Lopez F G,Mauricio A M,Gormley B,et al.Adult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and college student distress:The mediating role of problem coping styles[J].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2001,79(4):459- 464.

[17]赵胜利,高维.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2:27.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丁 尧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亲密关系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