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中我

2014-12-13韦志中余晓洁周治琼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年12期

韦志中+余晓洁+周治琼

摘要:个体的一生有四面镜子:自我、重要他人、教师和所处的团体。跟这些镜子相处,会让自己看到自己成长中的盲区,正视盲区,才能获得进步。“镜中我”积极心理技术利用镜子这一载体,对自我进行反思和自省,通过对照24种积极心理品质,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消化和沉淀。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君子之道的修悟方式,也是当今个体通向幸福之路的可行法则。

关键词:镜中我;积极心理技术;自我反思与内省;心灵成长

一、成长的镜子

人的一生中有四面镜子:自我、重要他人、教师和所处的团体。跟重要他人相处,会让我们看到平时忽略的自己的另一面;师长的谆谆教诲,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在团体中,跟每一个成员相处,单位的同事,社团的队友,在高密度的互动中,认识对方,反思自己。而与自己相处最不容易,却又是必须的,是最能触碰到真实自我的方式。

在今天很多人过度自我保护的社会环境中,敢于拿起“自我”这一面镜子照一照的人越来越少了。反躬自省的道理很浅显,也容易被认同,但为什么做起来却很难?这是因为自省挑战了自己的自尊。为自己辩护、给自己找借口,指出外界或他人的责任,这些都是自尊的需要。遇到问题或受到批评指责,个体的自我防御系统第一时间就会启动。心理马上进入防守状态,竖起坚硬的盾牌来保护脆弱的自尊。所以,反躬自省需要内心的强大,同时需要有能力在面对压力时理性地将部分属于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当然,在平时就要增强自信心,给自我增值,让自尊心的底子更坚实。

当自我强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个体就可以放下自我了,慢慢敞开自己去迎接一切能使个体变得更好的思考和改变。外部世界只是个体内心的一面镜子,内心改变了,生活和世界自然就会变化。

二、积极心理学的24种优秀品质

积极心理学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实证分析,总结出了人的六大美德,共包含24种优秀品质。研究发现,拥有这些积极品质的人,生活更有乐趣,可以收获更多友谊和支持,当然也能获得更高的成就、更幸福的人生。

这24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分别是:

美德一:智慧与知识

包含的积极品质有:好奇心、喜好学习、创造力、开放的思想、智慧和知识、独特的视角。

美德二:勇气

包含的积极品质有:勇敢、坚持不懈、真实性。

美德三:仁慈和爱

包含的积极品质有:仁慈善良慷慨、爱与被爱的能力。

美德四:正义

包含的积极品质有:精神、公平、领导能力。

美德五:修养与节制

包含的积极品质有:自我控制、谨慎小心、适度和谦虚。

美德六:心灵超越

包含的积极品质有:欣赏美和完美、感激、感恩、希望、乐观、目标和信仰、宽恕、怜悯、风趣、幽默、热情。

三、“镜中我”积极心理技术的制作原理

中国人自古就有反省自身以获得成长的传统,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中庸》也提到“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古人通过积极反省的方式来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从中得到心灵的

成长。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积极地向内看,可以使自我的接纳能力得到提升,在客观看待事物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内归因,有利于自我内部的整合。 积极心理学所研究的24种积极品质可以作为我们制作“镜中我”心理技术的蓝本,而利用“镜子”这一实物,本身包含着反射内心自我的心理寓意,同时也是将自省的这一过程很好地进行物化和外化的载体和工具。

四、“镜中我”积极心理技术操作指南

1.找一面普通的穿衣镜,将镜子分为24格,做成24种不同的形状(可以用纸片剪成不同的镂空形状,再贴在镜子上),例如圆形代表24种品质中的公平,三角形代表勇敢,五角星代表乐观等,依此类推,按照个人的理解将24种品质和24种形状一一对应。

2.提前5分钟为照镜子作好准备,保证没有人在旁边,不受干扰,同时尽量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比较平和的状态,深吸一口气,精神饱满地站在镜子前。

3.晚上是一个人的心境比较平和的时候,此外,经历了一天的生活事件,反思和自省的效果会更好。因此,每天晚上21:30请准时站在镜子前,完成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每天根据当天的经历,选择反思哪方面的品质。面对着相应品质的那一小块镜子,反思自己当天的经历。

4.照镜子的时长为5分钟,除反思自己当天的经历外,还需要认真体会自己在过程中的感受,是喜悦,是惭愧,还是平静,将过程中的感受写下来,对着镜子念一遍。。

5.此技术是将自省这一内在反思的状态通过镜子的象征意义进行外化,贵在坚持。养成每天5分钟的照镜子的习惯,不断地反思完善自我。

[1] 塞里格曼.持续的幸福[M].北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 张粹然.心理学与文化[C].四川省心理学学会,2005.

[3] 杨鑫辉.现代心理技术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韦志中.幸福干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 韦志中.团体心理学:本会团体心理咨询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栏目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王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