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锐观点

2014-12-13

清风 2014年8期
关键词:问政贪官苍蝇

新锐观点

要把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目标任务,须臾不可懈怠。

——7月3日王岐山到内蒙调研,在谈及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时,表情凝重甚至敲桌。他认为当前形势依旧严峻,阶段性的成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求官员们都要坚持不懈,不能放松警惕。(《北京青年报》7月5日)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官员形象先要做得好,才能说得好。

前不久,社科院蓝皮书《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评选出“形象最差官员”,引发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在谈到如何改善官员形象的问题上,如是说。(《人民日报》7月10日)

中国需要一个大财政部门,但必须是一个受到严格监管的财政部门。

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现代政治治理体系作为具体的施政目标之后,围绕着现代治理体系的具体制度建设有着许多讨论,而现代财政税收体系是现代治理体系的关键内容之一。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教授在谈到关于设立大财政部这一问题时,如是说。(《南方都市报》7月13日)

现在执行超标准、超额缴纳公积金的大多是垄断行业国企,他们缴纳的钱实际是国有资产,如果不设置上限,就变成私分国有财产和腐败分肥的渠道,而不仅仅是一项住房福利。

记者在内蒙古省级贫困县杭锦旗调查得到的公积金数据显示:当地职工缴存的平均水平不足1000元,但当地供电公司职工最高缴存达到15530元。在谈及住房公积金缴存的差距鸿沟问题时,广西南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王林这样说道。(《南方都市报》7月14日)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逻辑并不存在,谁贪污腐败,即使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抓起来!

如今抓出一些贪腐大老虎,可以说是深得人心的。但公众也有疑虑:反腐败斗争会不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草草收兵?山东潍坊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马鸣棠用这样一句话形容党和国家的反腐决心。(《南方周末》7月7日)

对走出“冷却期”的退休官员,也要进一步加强去向追踪,才能使制度真正得到落实。

去年10月,中组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下发以来,A股上市公司掀起独立董事离职潮。《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进协会、入高校、立名目,一些前官员仍在为担任独董“煞费苦心”地采用“曲线”策略。如何有效治理这一乱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给出了以上建议。(《北京晨报》7月15日)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能带有“买贵不买对”的采购模式积弊,而这需要以专业化托底,并启动该领域的立法。

公共服务中的购买问题,一直是萦绕在公务消费中的一个难题。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公务消费成为管控和监督的重点,而公务消费的“旧病”“新愁”集中爆发了出来。针对这一状况,媒体人朱昌俊如是说。(《新京报》7月4日)

对一个单位来说,若是领导有“魄力”,人脉广,能干事,在任内还有“建设了豪华培训中心”等政绩,那就不仅不会被质疑,反能得到不少赞赏。

有网友爆料,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中心豪华气派;一些地方打着“培训”和“教育”的旗号,躲在里面大吃大喝。对此,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对这种现象为何屡禁不止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新京报》7月8日)

问政不是“真人秀”,官员更多的应该是找问题、查责任,而不是作检讨、表决心。

近来,在全国刮起了一阵“电视问政”风,许多地方纷纷开展电视问政活动。然而,日前在武汉市的一场“电视问政”中,群众对个别干部现场答复的满意率仅为29%。一家门户网站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认为“百姓问政”沦为“真人秀”。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如是说。(《温州日报》7月14日)

一方面,太多的人都把信访当作救命稻草,有事信访不信法;另一方面,制度本身的先天不足和力不从心,使得无力给予公民应有的权利救济。

时政评论员石敬涛认为,基层信访工作一个糟糕的现状让信访人窝火、信访部门也窝火,因为信访接待方无法提供信访人期待的权力救助,使得两者之间相互埋怨,成了怒目相向恶语相加的仇家和天敌。(《广州日报》7月14日)

贪官即便是自杀身亡了,也要小河沟里行船——一竿子插到底,必须追究贪官的责任,不能让他们违法得来的东西变成惠及家人的“遗产”,更不能让他们的同盟者以及背后“靠山”逍遥法外。

7月13日,邯郸一局长贪1.4亿在榆林高速路上跳车自杀。贪官自杀,引发了新一轮讨论。对于贪官自杀这一现象,媒体评论员毕文章认为,贪官自杀,但追贪不能终止。(《扬子晚报》7月15日)

只有打破这一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国的改革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和崭新的局面。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一障碍可能就来自我们自己。

改革是现阶段一个热点话题,但改革是艰难的,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触动利益要比触动灵魂还难。”对于改革阻力的来源,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辛鸣如是说。(《中国青年报》7月15日)

“苍蝇式”腐败之所以难打,不在于隐蔽性强,最重要的是,“苍蝇式”腐败与社会习俗、人情交往、民间规则交织在一起,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虎”往往涉及的都是大案、要案,所以更加复杂、难查处,相对来说“苍蝇”则人微言轻,涉事简单,但“苍蝇”真的就容易查处吗?媒体评论员刘畅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苍蝇式”腐败往往披着人情外衣,更加不易被察觉。(《中国青年报》7月13日)

猜你喜欢

问政贪官苍蝇
网络问政节目应为公众所期盼
2016贪官墙
特赦,对贪官说不!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
最美贪官
贪官转世
『广场问政』应『去戏剧化』
人大代表电视问政